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策略分析
2020-11-26倪元清
倪元清
(曲阜市水务局,山东 曲阜 273100)
我国的事业单位是一个具有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特殊机构,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质。随着我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所承担的项目种类以及数量越来越多,其内部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也愈加繁杂。因此,在新时期下优化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社会公共职能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一、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淡薄
时至今日,我国许多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时还是保持着传统的“重分配而轻管理;重支出而轻绩效”的思维模式,没有树立全面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识,导致管理水平持续难以提升。首先,近些年来我国的绩效管理体系在持续得到优化,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水平也相应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由于传统理念的束缚,许多事业单位在思想层面还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导致了一些相关工作开展的“形式化”,无法正确发挥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价值。其次,在未能树立起全面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会很容易出现财政资金浪费严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部分财政资金存在使用随意化、损耗严重、闲置等情况。最后,事业单位在缺乏全面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时,其对于财务预算中包括编制、执行、监管等的各个环节中的主体责任认识不到位,进而会导致责权不清情况的发生,降低业务部门在相关工作上的工作积极性以及责任心,对于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绩效管理造成阻碍。
(二)财务预算绩效目标与指标不合理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绩效目标与指标的制定是为了让财政资金在预计的时间内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一,一些事业单位在设置目标时却未能很好地考虑到单位自身实际,未能从自身的发展要求出发去考虑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第二,一些事业单位设置的财务预算绩效目标过于宽大,在细节方面未能做到进一步的展开,将这样的目标作为单位未来的发展目标,将会由于缺少足够细致的量化指标,而出现走错方向却无法及时纠正的现象。第三,一些事业单位未能正确思考单位自身实际,避重就轻,定下的目标过低,无法完全发挥出财政资金的价值。第四,上级单位在对项目进行评审时,由于参与受评的单位以及项目多,通常只会对于项目的内容以及预算进行重点审查,而对绩效目标以及指标等方面的审核却往往就是走个过场,无法对不科学、不合理的财务预算绩效目标以及指标进行及时的纠正。
(三)财务预算的编制科学性不足
财务预算的编制是事业单位在落实财务预算绩效管理中的首先工作,对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财务预算在编制时如果出现了问题,例如编制地不够科学以及精确,可能会导致大量地人力物力资源浪费,进而导致事业单位战略目标难以实现。预算编制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多数任由财务部门负责,当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素养不足时,编制形式单一化严重,可能会导致预算编制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当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交流存在问题,财务部门无法获得充足的可靠信息,这样也会导致预算编制出现问题。项目的申报依据不足,标准不明确,进而导致项目无法正常地开展,需要频繁进行调整优化,最终甚至会对会计核算质量以及事业单位的年终决算造成严重影响。
(四)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效力不足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评价发现问题,并将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以帮助部门做出决策,优化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帮助事业单位实现拟定的绩效目标。然而一些事业单位却未能很好地领会到绩效评价的内核,仅将其作为一项费力不讨好的任务,开展评价工作的目的仅仅为了给受评单位进行排名,不关注评价后的应用。另一方面,一些事业单位虽然重视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但是评价的效力却严重不足。例如,一些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是用于公益项目的,而公益项目的评价通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民众满意程度、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定性评判,也就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出一个定量的结果。一些长期的项目也通常存在此类问题。又如,一些项目承担单位在进行内部评价时,由于指标的缺陷、能力的不足等原因,得出的评价结果不具权威性以及信服力,这也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
二、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树立全面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做好财务预算绩效管理,首先要做的便是要树立起全面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建立起先进的绩效管理模式。首先,事业单位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定期在事业单位内部开展相关讨论会,就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具体内容开展分享以及交流,让相关工作人员们意识到全面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价值。其次,要加强宣传与培训,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全面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不到位的问题,可以采用专家讲座、外出学习、定期培训等形式,以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意识以及专业技能水平,从而确保全面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能够深入到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之中。
(二)设置具有专业特征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
事业单位在设定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时,需要根据相关文件规定以及政策,以“谁申请、谁负责”的原则确定好指标体系编制的主体。在明确财政预算绩效指标主体责任后,还需要将指标体系进行细化、量化,使其科学、合理、指向明确,与项目的预期投资以及计划实际相符。同时,为了提高财务预算绩效指标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事业单位还必须设置具有专业特征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例如,项目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可以依据项目的类型进行确定,指标可以包含设备的购置费用、基建费用、修缮费用、人员培训费用、信息化建设费用等等。根据不同项目的具体实际以及指标的作用效果,可以设置一系列共性指标以及非共性指标,提高指标体系的完整性。
(三)加强财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以及准确性
做好财务预算编制工作是事业单位做好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首要工作以及重要基础。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该方面的前期策划,确定好相应的主体责任,从事业单位中的各类项目实际出发,争取将年度预算尽早做好,尽可能落实到细节,提高财务预算编制的质量,为后续项目的正常开展打好基础。首先,事业单位要将相关的申报审批制度进行完善,不仅要明确相应的规范依据以及绩效目标,还需要对项目未来的支出进行一个精准的计算,确保财务预算编制全面、科学、内容充实。其次,事业单位要将其负责的所有项目均纳入绩效管理之中,实现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
(四)完善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一个完善的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对于预算管理方案的优化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完善。第一,评价的结果、报告以及反馈的信息必须要做到公开,信息公开的范围要持续加大,信息公开的细节要日益完善。第二,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以优化评价反馈流程,对于评价的结果能够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及梳理,得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难点,从而实现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制度的完善。第三,要将评价与预算的使用进行挂钩,评价的结果会影响到财政部门对于预算的具体安排。第四,要建立起完善的责任制度以及奖惩制度。根据评价结果对于相关的责任人进行考核,从而逐步提升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和社会服务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事业单位要重视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以提升其各项财务资金的管理水平,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大化。因此,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全面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及时更新管理理念,持续完善其绩效管理体系,加强财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确保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能够与时俱进,促进事业单位不断稳定和谐发展,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