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施工技术浅析

2020-11-26

建材发展导向 2020年15期
关键词:砂石绿地海绵

谭 瑞

(重庆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重庆 万州 404100)

新世纪的到来,城市化建设进程随之加快,与此同时城市水灾问题也频繁发生,逐渐减少的淡水资源、日益加剧的水污染问题等都对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制约,此外因逐渐增加的城市硬质地表这一因素、不仅极大程度减少了自然地表,同时也使得雨水渗透量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因而当前社会中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就是海绵城市建设。跟随着海绵城市理念指引,能够使得城市具备海绵的吸水以及蓄水等特征,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在于:在城市原有生态环境尽可能不改变或少改变的前提下、保障城市本身和自然资源环境间的协调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得以良好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用过程中,其对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原则进行了严格遵循,这一理念不仅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观的践行,同时其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也十分关键。

1 海绵城市建设施工重要性

在城市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与海绵特性相结合进而进行的城市建设就是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具备的特性是多样化的,而从海绵自身具备的水分特性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吸水以及释放水等特性为海绵具备的显著特征,从海绵力学特征角度进行分析,在压缩后海绵能够回弹是其具备的显著特征。将海绵城市施工应用在城市建设中,不仅会对城市中雨水危害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或降低,同时能够为城市生态化发展提供促进作用。随着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洪涝灾害问题,使得社会和人们开始高度重视起海绵城市,与此同时针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详细规定也进行了积极制定,从海绵城市概念角度来说,其类似于一些其他的城市雨洪管理系统,如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等,在这一设施应用过程中、为确保生态保护这一目标得以良好实现,往往会运用水循环以及水污染治理等方式,而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也与之类似。在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将传统排水理念进行了积极突破,其将城市中雨洪借助海绵的形式进行吸收、为循环利用做准备的同时,使得雨水管理模式逐渐向生态循环方式方面发展,为城市遭遇内涝灾害侵蚀后的快速恢复提供了极大帮助[1]。海绵城市施工具体开展时、借助有效推广宣传方式的应用,能够促进城市中生态系统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确保城市中的防洪涝灾害再次发生现象给予有效预防,为生态化发展的城市奠定良好基础。

2 海绵城市施工技术

2.1 下沉式绿地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一项主要技术就是下沉式绿地,其具备的优势十分显著,具体有以下体现,下沉式绿地能够对周围硬化地表产生的降雨径流进行有效的汇集,基于绿地中植被以及土壤等作用的高效利用,将雨水径流进行减少以及净化,在具有较大雨量的情况下,绿地蓄渗容量雨水必然会较大,此时借助下沉式绿地能够将其通过雨水口向城市内部雨水管网系统进行排入。此外,下沉式绿地还能够将径流量进行一定削减、使得城市洪涝灾害问题减少的同时,促进土壤水分良好得以有效增加,确保绿地浇灌用水量得以有效节约的同时,为地下水的充足性给予保障。

2.2 透水铺装

城市建设工作具体开展时,具备一种会呼吸性质的地面就是透水铺装,其在城市道路以及广场等建设方面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针对建筑物和非透水性樱花地面的大量开发与建设,是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其将以往城市中天然植被进行了一定取代,因而使得城市内自然土壤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同时也导致下垫层可渗透性能逐渐降低,因此以往城市环境中的水气平衡逐渐被打破,一些负面影响也随之产生,如地下水补给收到阻碍、逐渐下降的城市地下水位、动植物生长环境缺失、原有生态环境被破环和改变等[2]。因此就应该在透水铺装方面加强建设力度。透水铺装施工开展时,需要以铺装结构图为主要依据,具体可以有以下机点之分,6~8cm为较为适宜的透水面厚度、2~3cm为较为适宜的透水找平层,10~15cm为适宜的透水基层,15~20cm为适宜的透水底基层,5cm为适宜的排水管直径。透水铺装开展具体施工的过程中,材料种类也是尤为重要的,第一,需要保障具备一定透水系数的透水面层,以材料性质为依据,可对透水混凝土或满足孔隙率的面砖加以选用,也可以将一定比例的营养土配置在底面层,同时选择一些植物种植在上面[3]。第二,对比面层透水性来说,需要保障透水找平层具有更高的透水性,以材料性能要求为依据,碎石或具有较大孔隙率的石屑为适宜材料。第三,透水铺装中需要保障具备较大透渗透系统的透水基层、透水底基层,此时较为适用的有砂砾石这一材料。

2.3 生物滞留设施

能够对水源进行过滤、将水中金属以及杂质给予有效去除的海绵城市建设施工技术之一就是生态滞留设施,此种设施能够对雨水洪峰进行有效缓解,确保将雨水流量有效减少,因此可以说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就是生物滞留设施。以下为生物滞留设施介质填料组成和结构:第一,介质填料会对生物滞留设施中的径流通过率和污染物去除率等产生一定影响,一般来说砂以及混合物是介质填料的主要组成内容,有相关研究表明植被层并不会过多影响有机碳的去除,在有粘土含于土壤介质中的情况下、就会有较高的渗透率体现在有机碳去除方面,因此需要对粘土含量的适量性给予保障,一般可以控制在5-8%范围内的粘土含量[4]。作为介质填料中一个重要元素的磷,其能够对植物伸长提供促进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磷含量过多的情况下,水质缺氧现象就会由此引发。第二,在确定生物滞留池蓄水层的过程中,需要以植物喜水性为依据,为了将换土层介质流失现象给予有效防止,可以将透水土工布隔离栅设置在换土层底部,同时也可以对不小于10cm厚度的砂层加以应用,对于砂石层来说,其显著作用就体现在排水方面,在设置砂石层过程中应保障25~30cm的厚度,同时可以将10~15cm管径的穿孔排水管设置在砂石层底部,选择砂石过程中,应保障对干净且大于穿孔管开孔孔径的砂石进行应用;为了促进生物滞留设施调蓄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可以将一定厚度的砂石调蓄层增设在穿孔管底部[5]。

3 结语

在社会和人们对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予以高度重视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长信发展的方向也更加侧重于可持续发展,在海绵城市不断推广和广泛应用的过程中,也会随之产生更多的新型绿色生态城市,受这一因素影响,可以说新型城市发展趋势所在就是海绵城市,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些技术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注意,基于相关技术的良好掌握才能保障海绵城市作用最大化发挥。

猜你喜欢

砂石绿地海绵
砂石在铁路上的妙用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海绵是植物吗?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
走进绿地
砂石换填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