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下国有旅游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初探
2020-11-26周超
周超
(河北旅游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一、互联网对国有企业内控建设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模式,为这一工作开展带来更多的活力。互联网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创新了控制环境。互联网的出现,促使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运用,实现企业控制环境信息的高度结合,提升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效果。运行发展的过程中,加强互联网的运用,利用此将创新工作模式,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为企业发展与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第二,增加了风险评估工作效果。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会因为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变化,而产生运行风险,造成企业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对运行风险的全面评估,可以及时发展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做好风险管控,以此提升企业管理质量,促使企业健康的发展。第三,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企业内控形式。一般来讲,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会通过职责分离、信息处理控制等方式进行内部的管理。其中纸张信息是会计信息工作的主要媒介。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工作形势发生变化,信息化管理方式逐渐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式。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运行,将企业运行中产生的数据集中在一起,将此储存在计算机或者数据库中,以此实现数字化管理,为企业内控工作开展带来较多的便利。这一技术的运用,提升了内部控制工作效率,为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提供更多可靠、有效的信息支持,提升了内控管理质量。第四,增加了信息沟通效率。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信息沟通是保证内部管理工作效果与质量的重要前提,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必须进行及时的交流,通过信息的沟通与互动,了解各部门工作运行情况。以往工作中会通过电话或者是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沟通,这一沟通方式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且无法保证信息沟通的效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能够为工作人员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便利,可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提升了信息交流的有效性,为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提供了信息支持。第五,互联网的出现增加了内部控制监督管理效果。在内控工作中,需要相关人员对企业的工作情况进行适当的监督与检查,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实施效果。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升监督管理工作效率,实现对内部控制的动态监管,避免出现监督不全面不到位的问题[1]。
二、国有旅游企业内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组织框架问题
与我国传统工业企业相比,旅游企业的发展时间相对较低,具有起点低、规模小、投入少的特点。虽然部分旅游企业设置了治理结构,但是各个结构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形成相互的合作与联系,无法实现相互制约[2]。此外,有部分旅游企业的投资者与经营者为一人,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一人为大的情况。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与价值。因为企业内控组织框架的问题,无法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这一问题需要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完善企业内部组织框架结构,为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二)对内部控制认识存在偏差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下,旅游企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迅速。但是因为企业经营者内控意识方面的问题,忽略了内控制度的建设。管理者在工作的过程中过分重视企业经济效益,忽略了对企业的职能部门与员工内部控制的培训与宣传,导致部分业务部门认为,内控制度的实施与建设会影响企业业务的发展,出现了重经济轻利益的问题。因为思想观念的问题,影响了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造成管理工作效果不佳的问题出现。若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将会对企业的运行发展产生影响,不利于内控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实施。
(三)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通过对旅游企业运行发展的分析发现,旅游企业内虽然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那是因为内控制度的缺失,导致内控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在企业运行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完善能够约束业务工作行为,同时可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与开展,对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内部控制人员队伍有待完善
内部控制人员队伍是保证该制度实施与落实的重要前提,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影响巨大。通过对当前企业工作队伍的分析发现,部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上存在一些问题,无法落实内控制度。此外,有部分内控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仍采用以往的工作理念与方式进行此项工作,忽略了工作模式与手段的创新,无法真正地发挥内部控制工作效果,影响了企业的经济运行。
三、互联网背景下国有旅游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对策
(一)加强人才培养,构建专业队伍
为了提升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工作意识,可以建立与其岗位工作相适应的考核制度,将其岗位工作与员工绩效联系在一起,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考核管理,以此提升其综合素质。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与道德素养,同时可以培养其积极的工作态度,使其为旅游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实施提供更多的支持。
(二)加强内控监督管理,提升内部控制实施效果
国有旅游企业运行的过程中,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十分重要,实现对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效果、执行力度等内容的监督管理[6]。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对企业内部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动态的监督与管理,以此增加内部控制管理的力度。对于企业发展来讲,资金是运行的关键。若企业内部对资金的使用与应用管理不到位,那么将会对企业建设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不利于内部的建设与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采用信息化的方式进行资金管理,并成立专门的资金检查小组,通过定时和不定时的监督管理,保证资金运用与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实现对企业内部各个工作的监督管理。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增加各部门沟通的效果与交流质量,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部当下的运行情况产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并在监督管理工作的辅助下,更好地开展内控工作,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水平。
(三)立足互联网,建立内部控制系统
国有旅游企业运行管理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升内部管理工作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利用此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一个能够推动企业发展的管理体系,使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国家法律法规的运用,将此作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依据,通过信息技术与内部控制工作的结合,提升该工作的有效性《会计法》《审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都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建立的依据,也是促使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效手段[7]。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此类法律法规的研究,结合企业运行特点与模式,制定内控制度,落实责任制度与奖惩制度,将此运行在企业的实际管理工作中,对企业进行管理,要求工作人员根据科学制度进行各项工作,以此提升旅游企业的运行效果。
(四)加强信息互动,提升管理效果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国有旅游企业运行内部控制工作中,通过对多元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够提升内部控制工作效果,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质量。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技术收集与企业运行相关的信息并建立数据库,将此作为内部控制工作实施的依据,为内控工作的创新与完善提供可靠数据的支持。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国有旅游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内控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解决企业内部运行风险与管理方面问题的有效举措,对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构建专业的内控队伍,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的互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提升对内控工作的监督与管理,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