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担保中存在的风险防范机制及控制措施
2020-11-26郭媛
郭媛
(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当前,我国金融行业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尽管其发展速度快,但无论是我国金融企业本身的管理模式、理念,还是地方政府的相关金融政策,仍存在诸多纰漏,尤其在融资担保方面。我国融资担保的公司比较多,但大部分公司对于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及时,导致不能对于融资行为带来的财务风险进行合理规避,相应的财务防控机制、风险防范措施也仍然不够完善,导致融资过程中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一、担保分类以及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担保分类
常见担保公司类型主要分为两种:融资担保公司和非融资担保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将融资作为连接企业与金融机构的重要纽带,本文重点研究融资担保公司。融资担保业务包括借款类担保、发债担保和其他融资担保业务。借款类担保是指为被担保企业贷款、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票据承兑及开立信用证等债务融资提供担保的行为;发债担保是指为被担保企业发行债券等债务融资提供担保的行为;其他融资担保是指为被担保企业发行基金、信托、资产管理计划、资产支持证券等担保的行为。但无论哪种担保类别,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能够明确融资行为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低收入与高风险并存,只有合理规避风险,才能实现高收益的局面,为融资企业的良好开展奠定基础。
(二)风险产生原因
财务风险主要指由于融资流程或融资行为缺乏合理性,导致资金运转不够合理,公司的偿还能力达不到要求,进而对融资担保单位的经济收益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对于任何参与融资企业来说,财务风险都是无法避免的,是客观存在、难以杜绝的。因此,融资担保方应结合风险实际情况,对财务风险进行弱化,从而达到保障企业良好运行的目的。
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对于融资担保行业起到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在一定范围内对我国小型、中型民营企业长久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解决了其担保难、融资难的现象,并对社会中的资金融通效率也起到了积极影响。尽管融资担保行为风险较高,但能够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将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只有对于财务风险进行有力、科学的控制,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对于融资担保公司的负面影响,为融资担保公司的稳步、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应不断结合当前融资担保企业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确保企业能够在扩大规模过程中,合理优化相应的组织结构,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社会经济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二、融资担保风险防控模式以及相关措施
(一)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工作能够对于融资担保企业运行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在完善内部控制过程中需将核心放在监督、分工以及牵制过程中,降低徇私舞弊行为以及相关风险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从根源上降低融资担保阶段的风险。需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并对于整个风险防控机制进行完善。对于融资担保公司运行来说,由于内部控制工作将贯穿于整个运行过程,管理人员不但应结合预算开展管理工作落实,还需不断改善内部控制环境,营造良好的财务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的全面性、科学性。
(二)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当前社会,行业内部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融资担保公司的管理人员应不断重视员工对于企业竞争的重要性。从宏观角度来说,管理人员应明确员工对于公司发展的意义,并以此为基础完善企业与员工间的关系。在开展日常融资工作时,管理人员应对于工作中心进行转移,将其放在财务风险意识宣传与推广阶段,保障就任于融资担保公司的员工能够及时对财务风险的重要性进行明确,为后续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奠定基础。
(三)保障客户开展信用风险的准确度
融资担保公司从本质上来讲与中介服务机构类似。因此,融资的企业的担保费用也是此类公司获得收益的重要来源。一旦发生担保公司并未对借款进行归还的现象,小型的融资担保公司将有可能因此发生倒闭。要想从本质上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在对于企业开展担保前,工作人员应结合客户实际情况开展信用风险评级工作,并且保证评级程序的科学性、系统性、合理性,从根源上保障评级结果的准确程度,为客户准入关口的确定提供有效的参考。
(四)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制度
与此同时,企业应重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并将其应用在经济活动中极易发生财务风险的部位,充分运用实时监控的手段,对于财务担保公司对应的财务信息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以此为依据建立更为完善的财务指标管理体系。在此阶段中,通过运用数字模型法、对比例分析法以及其他方式完成对于指标体系风险触发值的确定。一旦发生财务风险,预警信号应在第一时间响起,为风险控制工作的良好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