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志愿参与社区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南京市某高校为例

2020-11-26李如玉

大陆桥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助老志愿养老

文/李如玉

一、引言

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以后,闲暇时间大大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以缓解无聊感和孤独感。因此,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充实老年人的闲暇时间,让他们远离单调的生活,并进一步推动老年人积极融入社会,使他们的生活充满意义。

二、调查对象与调研方法

本次调查选取问卷调查法,以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作为调查样本,围绕大学生对养老模式变迁的认识及存在问题分析设计问卷,然后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发放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62份,最后借助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在被调查的162人中,男生75人(占46.3%),女生87人(占53.7%);独生子女61人(占37.65%),非独生子女101人(占62.35%);本科生122人(占75.31%),研究生40人(占24.69%)。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对于养老模式现状的了解

1.调查问卷显示,对于我国的养老模式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同学完全不清楚,大多数为一般清楚;且一半多的同学了解养老相关信息的途径是通过电视媒体等方式。由此,我们可以多通过电视媒体方面的手段宣传和普及我国养老的知识。

2.在对养老方式的看重方面,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更看重老人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超过四分之一的同学认为老人的安全比较重要;对于专业的医疗服务和老人的消极情绪得到疏导持平,分别占16%;高质量的日常料理则比较少,约为8%。基本可以得出结论,大部分同学更认为老人的精神需求比物质需求更重要。

3.有超过一半的同学参加过助老服务,说明现代大学生在助老服务方面的实践经历较为丰富,有助于大学生基本素质的协调发展,符合现代社会对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4.有近95%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对养老模式有一定的影响,说明随着社区老人养老模式的不断多样化,青年大学生逐渐成为了丰富老人生活的一股新生力量。

5.对于志愿者的助老服务,当代大学生也渐渐有了自己的思考,并提出了对志愿者与养老模式更新的建设性建议:

首先,建立志愿者固定的帮扶老人对象,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养老体系,并增加长久性,持续性。

其次,加强专业的指导和培训,让志愿者们的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实现效益与国家政策相结合。

再次,要关注活动的质量,要关注怎样使活动有益于老人,有益于社会;多投入,多创新。

(二)大学生参与养老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于养老相关信息的获取途径还很狭窄,只限于电视、报纸等媒体形式,也说明社会对于养老信息的宣传手段较为单一,不够全面。

2.虽然加入助老服务队伍的大学生逐渐增多,但是大多注重表面效果,质量不高,无法深入到老人群体内部,真正落实助老服务。

3.大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助老服务缺乏持续性和长久性,以至于不能深入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

(三)原因分析

1.社会对于养老问题的重视度较为欠缺,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人们对于养老信息了解较少。

2.大学生进行助老服务时较为盲目,缺乏明确的计划和目标。大学生对于助老服务的意义没有深入的思考,仅停留在表面。

3.大部分参加助老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都是业余的,未接受专业的服务培训或者培训不到位,无法准确得到老人们对于志愿服务的反馈和需求,不能很好地发挥助老服务的作用。

四、大学生有效参与社区养老对策与意见

(一)完善管理制度

大学生志愿者团队需要在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管理、嘉奖等方面确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制度,规范志愿服务行为,同时应该对每次活动中得到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不断完善和解决志愿者工作规章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二)有效开展志愿服务培训工作

大学生志愿服务者要积极开展志愿者的培训工作,不仅需要有关志愿服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还需要有关个人价值实现、团队合作等众多方面的培训。高校志愿者可以通过邀请有经验的老师来上课、举办研讨会和现场练习等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认识和技能,使志愿者能够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和需求,同时掌握与他们有效沟通的方法。

(三)丰富志愿活动内容

志愿服务者应该根据老人们的需求,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建立起一个长期有效的服务机制,保持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持续化、经营化。

猜你喜欢

助老志愿养老
南京启用首批“助老车站”
以志愿,致青春
养老生活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提升老干部精准化服务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助老就医
离休干部专职助老员:美誉度之外的精准化思考
养老更无忧了
“被志愿”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