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朗读法,激活语文课堂
2020-11-26江苏省南通市城南小学校管虹虹
江苏省南通市城南小学校 管虹虹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一直以来,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都占据着异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可运用朗读法激活语文课堂,不过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自己一味地、反复地读,而要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使其在朗读中不断积累字词和佳句等,感受汉语的语言美、节奏感和韵味。同时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发散思维活力,全面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运用抒情型朗读法,引发学生真切感受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抒情型朗读法时,要根据具体文本需求营造多种不同形式的情境,如动画视频、音乐渲染、图片展示、语言描述和表演体会等。每一种情境都是为教学服务,目的是在朗读中让学生可以真切感受到作品中的真实情境,使其充分体验到朗读的乐趣,感悟朗读所带来的情感变化,让他们全身心处于一种放松、愉悦的状态。
比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观潮》教学时,教师谈话引入:“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海潮是什么样的?”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或影视资源说出各自的感受,预设:像气势宏伟、令人震撼等,然后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重点是潮声,询问:“看过潮水,听过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使其自由交流,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特点的词语,即为“天下奇观”。接着,教师在钱塘江大潮视频与声音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潮的气势。学生倾听后模仿朗读,引发他们的真切感受。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运用抒情型朗读法,借助视频中的画面与声音创设情境,焕发学生的直观认知,这样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固有的知识经验,从而激活语文课堂。
二、采用叙述型朗读法,学生感悟作品真谛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采用叙述型朗读法时,语气要表现得比较平和,语速较为均匀,语调变化一般。由于不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多运用自身的语言来“煽情”。以自身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为前提,将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因素发掘出来,引导他们在朗读中将语言符号转变成头脑中的画面,使其感悟到作品的真谛,加深理解和印象,并提升认知水平。
在这里,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桂花雨》教学为例,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作者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这时,教师可采用叙述型的朗读方法,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范读课文,组织学生交流、分享一些自己小时候的趣事,活跃课堂气氛,使其倾听后模仿朗读。提醒他们注意“香”字出现的地方,找一找哪几处写到“桂花香”,画出相关的语句,用心读一读。随后师生合作朗读,逐段交替进行,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增强他们的朗读感悟。
如此,教师采用叙述型朗读法,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进行朗读,促使学生主动感悟作品的真谛,让他们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母亲和“我”的思乡情感和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三、应用表演型朗读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表演型朗读法对师生双方的要求均较高,除准确朗读语言文字以外,还要搭配丰富的面部表情与优美的肢体动作,在声音与肢体配合下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世界,让他们更好地感知课文主题。不过小学语文教师应用表演型朗读法时,需经常变化朗读方式,如轻声读、放慢读和唱读等,使学生感到文字深邃的意境,让他们体会写作技巧,且转变成自己的东西。
部编版小学语文《松鼠》是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从外形、活动、吃食、搭窝这四个方面介绍松鼠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在朗读环节,教师可应用表演型朗读法,结合课文内容一边朗读,一边表演松鼠的动作与活动,当读到具体语句时搭配相应的表情或动作,如:直竖着身子坐着;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跑、跳、爬、追逐;小跳着前进;连蹦带跑;并模仿松鼠的叫声和搭窝动作等,生动、形象地表演出松鼠的常见动作,让学生在观看和倾听中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把他们带人到文本当中。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应用表演型朗读法,将课文内容变得活灵活现,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其结合课文全面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与生活习性,让他们探讨作者的写作技巧。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朗读教学本身就是关键一环,教师要引起格外关注,根据不同文本灵活使用抒情型、叙述型和表演型等朗读法,全力激活语文课堂,显得活力四射与生机勃勃,辅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与主题,培养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