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辩证统一关系
2020-11-25王友琛
王友琛
摘 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是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阶段性体现。当前,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呈现出辩证性。为此,我们必须把握美好物质生活与美好精神生活、创造美好生活与享受美好生活、现实美好生活与理想美好生活、中国人民美好生活与世界人民美好生活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持续不断的努力奋斗中,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美好生活:辩证统一关系
中图分类号 D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0475(2020)08-009-03
美好生活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追求。可以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历史,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为美好生活进行了不懈奋斗,写下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历史篇章。当前,我国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具有鲜明的辩证性。
一、美好物质生活与美好精神生活的辩证统一
(一)美好物质生活是美好精神生活的基础
抛开物质生活谈论美好精神生活只能是一句空话。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方面的诉求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呈现出新的特点。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是,他们也对物质生活方面也产生了新期待,形成了对美好物质生活的新向往。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在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方面,我们还有一定的路要走,特别是我国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物质生活向往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这些“短板”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也需要在时代发展过程中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有力、更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环节,把功夫用到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1]要聚焦改善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历史任务,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物质生活向往方面下长久功夫,特别要重点关注贫困群众,给他们多一点帮助,全方位地提升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把他们从贫困的泥潭里拉出来,让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为他们过上美好精神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美好精神生活是美好物质生活的提升
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情况下,精神生活的重要性也会凸显出来。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不是相互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绝不能把它们分裂开来。也就是说,在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的过程中,精神生活方面的满足也不能忽视。特别是在新时代,人民群众在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也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可以说,在精神生活方面精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新时代必须解决好的历史课题,必须认认真真地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2]由此可见,精神食粮对人民群众至关重要。精神生活的贫困比物质生活的贫困更可怕,不能想象,一个精神生活贫困的民族会是什么样子。因此,在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从他们的精神需要出发,给他们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让他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防止出现美好物质生活与美好精神生活脱节的现象。
二、创造美好生活与享受美好生活的辩证统一
(一)创造美好生活是享受美好生活的前提
只有创造美好生活,才有资格享受美好生活。美好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人民群众用勤劳的汗水浇灌出来的。没有人民群众勤劳的双手,美好生活就是镜中花、水中月,根本不会成为现实。只有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投身到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洪流当中,才能在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获得无穷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勤劳致富、艰苦奋斗精神,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不断提高生活水平。”[3]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表明,美好生活是一点一点干出来的,不是一动不动等来的。过上美好生活绝对没有捷径可走,妄图走捷径的想法都是错误的。要正确认识劳动与美好生活的关系,在辛勤劳动中领会美好生活的真谛,在持之以恒的劳动中实现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让自己成为创造美好生活的主人。只要有劳动能力,就要拿出十二分的干劲,用汗水浇灌出美好生活,写好创造美好生活的个人篇章。
(二)享受美好生活是创造美好生活的目的
创造美好生活的目的是享受美好生活,这本身就是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指向。美好生活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也理应让人民群众享受。只有切实让人民群众在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享受美好生活,才能有效增强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让他们有更大的积极性创造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4]从这段重要论述可以看出,让人民群眾共享美好生活,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要求。创造美好生活没有止境,享受美好生活也没有止境。在社会主义社会享受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一个人也不能掉队。要在鼓励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同时,切实保障他们的实际权益,对弱势群体要给予重点关注和积极帮扶,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努力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
三、现实美好生活与未来美好生活的辩证统一
(一)现实美好生活是未来美好生活的起点
现实美好生活是追求未来美好生活的现在进行时,没有现实美好生活就没有未来美好生活。整天想着未来美好生活,甚至跌入不切实际的幻想当中,对现实美好生活缺乏正确认识,就没法把未来美好生活变成现实。只有牢牢抓住现实美好生活,在现实美好生活中不断奋斗,才能让未来美好生活逐步成为现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5]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表明,必须在创造现实美好生活中为实现未来美好生活打下基础。离开现实美好生活去空谈未来美好生活,就像不会走路就学跑步一样,肯定会摔得头破血流。充分认识现实美好生活的历史性,将现实美好生活看作未来美好生活的现实形态,切实体验现实美好生活,才能在运动中把握住未来美好生活。
(二)未来美好生活是现实美好生活的旨归
在享受现实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也要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期待。现实美好生活要倍加珍惜,但也不能忽略未来美好生活。过分沉浸在现实美好生活中,就会丧失继续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动力,错过实现未来美好生活的机会。只有在立足现实美好生活的基础上,不断保持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追求美好生活的正确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坚信,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6]由此可见,实现未来美好生活绝不是虚幻的梦,未来美好生活一定会到来。但是,未来美好生活也不会自动到来,需要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要在立足现实美好生活的基础上,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让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有新的期待,增强他们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干劲,不要因为一点挫折就打“退堂鼓”,在挫折面前当懦弱的“逃兵”。只有这样,才能让未来美好生活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四、中国人民美好生活与世界人民美好生活的辩证统一
(一)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包括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就是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分子。“今天,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也是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组成部分。”[7]可以说,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本身就包括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绝不能离开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孤立地谈论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要深刻认识让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世界意义,把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放在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这个大视野中考量,将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与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统一起来,直面让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以這些突出问题为导向,不断寻找让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路子、新方法,让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迈向新台阶,书写好满足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中国篇章。
(二)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引领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用看得见的成就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有让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制度优势,这是毋庸置疑的。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的发展,让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制度优势进一步释放,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已经并将继续引领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谋求自己过得更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8]我们必须在为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不断奋进的过程中,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切实关心世界人民的生活状况,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状况,助力他们同中国人民一起奔跑在实现美好生活的大道上,为世界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贡献中国力量。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固定不变的,必然会随着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变化,精准把握他们的生活需要,持续寻找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有效举措,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7.
[2] 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N].人民日报,2014-10-16.
[3] 习近平.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发展中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N].人民日报,2016-05-17.
[4] 习近平春节前夕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N].人民日报,2016-02-04.
[5] 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3-21.
[6] 习近平.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 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N].人民日报,2017-10-26.
[7] 窦孟朔,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87.
[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40.
【责任编辑:刘中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