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育科研的中小学教师有效提炼概念路径探析

2020-11-25程先国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概念

摘 要:概念是教育科研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很多一线中小学教师因不会有效地提出概念而影响了提炼教育成果的质量。要学会提出概念,教师首先要掌握思维和概念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其次是应学会基于限制思维方式的由小到大、基于概括思维方式的集零成整、基于划分思维方式的观点显明等方法的实际运用;再次是坚持自主修炼,增加理论素养、求实素养和写作素养的功夫,并坚持自主修炼观点新、视角新、问题新和方法新的创新功夫。

关键词:概念;由小到大;集零成整;观点显明;修炼

中图分类号:G4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0)04-0042-04

概念是基本的思维形态之一,是构成思维的最小单位,是科学思维的总结。列宁强调:“自然科学的成果是概念。”[1]其实,哲学、社会科学及思维科学的成果也是概念,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当然也不例外。大量一线教师的草根性、实践性的行动研究之所以难以出好成果,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提炼出概念的有效度不高。现笔者从应知、应会和应练三个方面,对一线教师有效提炼概念予以帮助。

一、应知的两个基本概念

教师要想有效提炼概念,需先掌握概念及其思维相关的陈述性知识。

(一)思维

1.思维。不同的教科书对其有不相同的定义。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思维就是理性认识,是人在大脑中借助于语言材料,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過程,它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2]

2.认识活动。人的认识活动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基本形态,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基本形态。

3.思维与语言。思维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存在和发展,思维活动只有通过语言才能进行或表达。思维是语言的思想内容,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二)概念

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3]这里需要对“对象”与“特有属性”做进一步的解释与补充。一切客观事物都可以作为人类认识和思维的对象。要把握其“特有属性”,我们需要对事物的特有属性、共有属性和本质属性做一区分。特有属性指一类事物所独有而为别的事物所不具有的属性,它具有区分作用;本质属性指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而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本质属性一定是特有属性,而特有属性不一定是本质属性;共有属性指不同事物之间共同具有的属性,不具有区分作用。

2.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内涵主要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主要指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人们通常把属性相同的事物叫作“类”,把从属于类的每个子类即概念外延的每个小类称为“种概念”,把概念外延子类所从属的类称为“属概念”,如“筏子”是属概念,“木筏子”“竹筏子”“牛皮筏子”“羊皮筏子”是种概念。

3.概念的限制、概括与划分。(1)概念的限制。通过增加概念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其思维重点由一般转向特殊、由概括转向具体。如:桥—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这是典型的限制。明确概念的限制应注意三点:一是缺少限制,如“那一堆苹果,大的归你,小的归我”,哪样是大的哪样是小的,需要做量上的具体限制。二是多余限制,如“一开门,出来一位年轻美丽漂亮的少女”,少女,肯定年轻,美丽与漂亮,有重复之嫌。三是不当限制,如“青年教师要注意知识更新,防止知识老化”,难道中年教师、老年教师就可以不注意知识更新、不防止知识老化了?(2)概念的概括。通过减少概念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其思维重点由特殊转向一般、由具体转向概括。如:小说—文学—艺术—社会意识形态—社会上层建筑,这是典型的概括。做概念的概括,应注意两点:一是缺少概括,如“学生应该遵纪守法”,应该遵纪守法的,不仅仅是学生,而是每个公民。二是不当概括,如“他喜欢小猫、小狗、小草等小动物”,但是小草并不属于小动物。(3)概念的划分。即把一个外延较大的属概念分成几个并列的种概念。做概念的概括,应注意如下两点:一是划分标准必须同一,如“人,可分为男人、女人、青年人”,标准就不同一,使用了性别与年龄两个标准。二是互不相容的子项外延之和要等于母项,一是子项不相容,如“学生:男学生、女学生、三好学生”,就犯了子项相容的错误,“三好学生”里有男也有女;二是莫漏掉子项,如“生物:动物、植物”的划分,就漏掉子项“微生物”。

二、应会的三种思维方式

“概念反映对象及其特有属性是有不同层次的。最初形成的概念是浅层次的,浅层次的概念总是先反映对象的非本质的特有属性。日常生活使用的概念多属于这一类,可称为初级概念。进一步的深层次概念才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科学研究和科学论著所使用的概念多属于这一类概念。”[4]一线中小学教师进行草根性、实践性的行动研究所提出的概念,一般介于初级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概念要力图达到科学的水准,尽量争取提出科学的概念。其提出概念的主要思维方式,就需要运用到概念的限制、概括与划分的知识,并进行运用性的、改造性的自我艰苦的实践,将陈述性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下面,笔者以案例的形式,诠释基于限制思维方式的由小到大、基于概括思维方式的集零成整和基于划分思维方式的观点显明等方法的实际运用。

(一)限制的思维方式

该思维方式一般常采取由大到小的方法,从一个大选题中选出一个较小的选题,再从这个较小的选题中选取一个更小的选题,以此反复,直到选出个人认为从知识水平、资料占有和写作能力等方面都能胜任的那个选题为止。比如,笔者初步打算写一篇关于“作文教学”方面的论文,但这个选题太大了,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要谈的问题太多了:如果从课堂的参与者来说,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两个方面;如果从教学内容导向来说,有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和言之有体四个方面。[5]现在,假定如下:笔者根据这个选题先选择学生主体,再选择言之有文。但是学生的言之有文,又有语言和表达两个方面,笔者继续再假定选择表达方面;而表达又有表达方式与表现技法两个方面,笔者再继续假定选择表现技法方面;而表现技法又有模仿与自创两种取向,笔者假定选择模仿取向方面;而模仿的对象又有课文与课文以外的典范文,笔者假定选择课文。一路假定下来,笔者就用概念表达出了“悟课文示范,让作文升格”的主张,并以此为标题成文。

(二)概括的思维方式

笔者一般采用集零成整的方法来进行概括,即从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听到的、看到的教育教学现象或事件里,对自己有所触动的,就将其记录下来,并写下其对自己有感悟的关键词。对一线教师来说,运用这种思维方式特别要重视听课中的课堂实录对自己的触动。下面,笔者举一案例予以说明。先看笔者听课中的四个片断:其一,一位小学六年级老师在上《寻找幸运花瓣儿》一文时,曾让学生集中理解“噢、晖、悻、诳、嘤、萌”这几个字。在理解“诳”时,学生说是“欺骗”的意思,老师说这个意思“大了点儿”,是“fū他的意思”。其二,另一位小学六年级老师在上《寻找幸运花瓣儿》一文时,教读“悻悻然”时,读的是“xīn xīn rán”。其三,一位一年级老师教学生学“海”字,他给“海”字注了音,又组了海水、大海、海边和海洋四个词,然后在下边写出了书写笔顺。我仔细一看,他将“海”字写成了十一画,其右下角“母”的笔顺也错了。其四,一位四年级语文老师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在引导学生分析了伽利略的“怀疑”与“实验”后,教师得出结论说“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将这个结论写在了黑板上。读了上述片断后,您的第一反应会不会想到教师的基本功、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之类的概念?笔者从教师的课堂用语角度提出了“规范性”这一概念,依次用“用词不规范、读音不规范、书写不规范和结语不规范”来總结上面的四个片断,并用“课堂用语的规范性”加以进一步概括,以“例说课堂用语的规范性”为题撰文。

这种集零成整的思维方法,在笔者的研究与实践中是经常运用而又比较容易成功的。现再举笔者外出访学的案例: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提出并践行“用教育家文化滋养每一个孩子”的办学理念;上海建平中学始终围绕课程建设践行“合格+特长=建平人”办学理念;重庆市大足区万古镇小学将“万古鲤鱼灯舞”作为学校文化创建的主题标签以践行“用民俗文化浸润孩子幸福童年”的办学理念;北京市朝阳区苇沟小学将2013年被列为北京市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虎棍活动确定为学校特色创建的领跑项目以践行“尊重、赏识、润泽生命”的办学理念。笔者将这其中涉及的理念、课程、主题和项目概括出属概念“学校文化”,并以“基于办学理念的学校文化创建案例探析”为题撰文。

(三)划分的思维方式

笔者一般常用观点显明的方法进行概念划分,惯常做法是用一概念在标题或文章首段展示自己富于新意和创造性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也可称为中心论点),然后将用于中心论点的概念划分为几个互不包容、逻辑分明的子概念以作为分论点,并将其置于段首作为段首主旨句。这种做法,既方便一线教师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避免段的不统一和段中的观点发生变化,也便于他人阅读、领会与把握。如笔者早年的千字文《作文如何求新》,围绕“求新”这一概念做了如下划分:“占有:目光常新;选材:革旧鼎新;提炼:推陈出新;切入:弃旧图新;布局:焕然一新”。今天回过头来看,划分的种概念似乎有点大而泛,但语词确实紧扣了“求新”。再如,笔者撰写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整合路径实践探索》一文,围绕“整合路径”这一概念,将之划分为运用课程论进行整合、运用课程标准进行整合、运用文体论进行整合、运用项目主题进行整合、运用学段特点进行整合五个子概念,以此撰文。

下面,笔者再列举一个调整案例。《防止“期望效应”中的“高原反应”》一文中,笔者初稿的四个分论点是期望目标要适度、期望目标的心理要自我满足、优化期望环境、期望技巧和艺术的合理运用。后来,笔者在反复推敲后定稿时将四个分论点改为提出适度的期望目标是使学生保持正常学习心态的首要条件;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需求是使学生自我意识得到满足的重要途径;优化期望环境,形成优势互补,是防止“高原反应”的主要方面;正确应用“期望效应”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这么一改,观点鲜明,逻辑性强,论证有力。

三、应练的两项基本功夫

(一)能提出的功夫:学养

古人云:“量力而行则不竭,量智而谋则不困。”学会提出概念应该是个智力活儿,从浩如烟海的纷繁事实中、从千头万绪的芜杂事件里、从生活和工作的常见现状里,提出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的概念来,需要足够的学养支撑,教师要做到厚积薄发。因此,一线教师平时应自觉、主动地修炼自己的学养,尤其应注重如下三个方面的素养修炼:

1.理论素养。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教师平时需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正确领会,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等的全面了解、理解与运用,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对教育学、心理学及有关学科教学法的熟练掌握,能对现代教学理论的综合理解、运用等。

2.求实素养。实践之树长青,理论需要联系实际。在实践长河中,我们既需要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更需要同时具备一种乐于积累、勤于积累和善于积累事实的习惯。我们常形容一篇好的论文叫“有骨头有肉”。这里的“骨头”就是指一篇文章的骨架,即理论部分;这里的“肉”就是指具体的事实,即用以证明理论正确的例子。具体例证从哪里来?这是不言而喻的事。

3.写作素养。一线教师通过提出概念来呈现自己的科研成果,没有写作素养做支撑是肯定不行的。写作是作者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其中,驾驭文字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这里不再赘言。

(二)能胜出的功夫:创新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当我们辛辛苦苦地从教育科研实践中提炼出了作为成果呈现的概念,理应进一步将之向转化推广方向努力,从“能提出”向“能胜出”前进,而要做到“能胜出”,就需要创新做支撑。一线教师平时应自觉、主动地修炼自己能创新的功夫,尤其应注重如下四个方面的创新修炼:

1.观点新。即指有别于他人又符合教育发展方向的观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许多问题都是别人论述过的,人云亦云是没有价值的。一线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必须提出新观点,这个新观点应该是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相一致的。例如,课程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分,笔者予以深度思考与加工,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三级课程落实到学生身上并无三级之分的角度思考,提出了教者需根据本校、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对三级课题予以再组织、再改编和再开发的“师本化整合”的概念。对该概念的提炼及诠释,详见《师本化整合:三级课程实施的理想境界》[6]一文。

2.视角新。即指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教育现实中的问题。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育规律,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遵循教育规律不等于不能采取新的方法。呈现科研成果的教育写作亦是这样,同一个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例如,怎样搞好作文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第三条中规定“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喜欢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教作文。然而,将经典现代文用于解读阅读试题模板的现象大量存在,杂糅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机械地由读到写,既未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又未达到写作教学的目的,也会出现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基于此,笔者试着从“巧用课文,分解任务,实化过程”的视角去破解问题,发表了《巧用课文 分解任务 实化过程——议论文写作教学案例新探》这一研究成果。[7]

3.问题新。即指在教育领域新出现的带有典型意义的问题。教育的发展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新的内容和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分析和去解决。譬如,笔者在开展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路径实践研究”时,曾在全区开展包括初赛、复赛和决赛的整合阅读课堂教学大赛。在决赛上,笔者听完14堂课后,发现有参赛选手存在“教学内容与课堂练习有偏离教学目标的问题”,这种偏离主要体现在内容偏离、练习偏离和时长偏离。于是,笔者撰写了《目标视域下的教学内容与课堂练习审视》一文。[8]

4.方法新。即指用新的方法來分析教育现实中的问题,或者用新的方法来证明耳熟能详的观点。如作文批改是一个让教师头疼的问题,很多教师课内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写作,这样的做法弱化了作文教学过程的写作质量的问题,于是笔者提出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将课文阅读、过程写作与学生批改融于一体,便产生了《分组学习视域的读写改整合的作文教学案例探索》一文。

(程先国,重庆市开州区教师进修学校,重庆 405400)

参考文献:

[1] [苏联]列宁.哲学笔记[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90.

[2][3][4] 姜全吉.逻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21,22.

[5] 张杰.基础写作[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8:1-3.

[6] 程先国.巧用课文 分解任务 实化过程——议论文写作教学案例新探[J]. 课程教学研究,2019(10):70-74.

[7] 程先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整合路径实践探索[J]. 语文教学通讯(B),2015(11):32-35.

[8] 程先国.目标视域下的教学内容与课堂练习审视[J].语文建设,2017(3):33-35.

(责任编辑:徐 璐)

猜你喜欢

概念
都市更新之概念
都市更新之概念
选择合适教学方式,提高概念教学质量
厘清概念,化繁为简
深刻理解概念妙解竞赛试题
在变化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精致概念,化“无形”为“有形”
数学概念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