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与未来五年
2020-11-25侯文雅王亚晶
侯文雅 王亚晶
2020年是新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新章待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人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集全党之智慧,聚全国之伟力,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吹响向第二个百年奋斗标进军的号角。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成绩,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本次会议也是我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全局性会议,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十四五”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是党中央与中华民族于“十三五”规划圆满完成之际绘制的宏伟续章,在继承“十三五”时期卓越成果的基础上,开启了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新旅程。同时,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主张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是我们党在近百年奋斗征程中,带领人民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一大法宝,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重要优势。回首过去,放眼未来,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从未改变。
一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堅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中国共产党在一直以来的革命、建设、改革中确立的方针政策始终坚持的理念,也是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九个原则之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广大中国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同样,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与血脉,是中国共产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一个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好坏,人民最有发言权。
本次“十四五”规划的提出前期历时长久,统筹各地所收集到的对于“十四五”规划的意见与建议,同时坚持问计于民,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前期多次举行各地座谈会与互联网意见征求,使民众可以建言献策,真正做到“眼睛向下”,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掌握人民群众的诉求,聚集人民群众的智慧,为下一阶段的蓝图提供思路。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多次去高校以及乡村学校进行座谈,听取当地的教育状况以及青年学生的想法。这一点在“十四五”规划中有明确体现。且召开的多场座谈会出席人员涵盖范围之广,上到党政领导,下到各行各界的领域专家及基层代表,使座谈会成为一个能够真正听取民心的渠道,为文件的起草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终在几个月日日夜夜的打磨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终于日渐成熟,一份饱含着人民热切期盼和切实需求的规划建议最终确定。
此次十九届五中全会从各方面更加全面具体地提出针对人民生活所要达成的目标以及进行的工作要求,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前进道路与方向,归根结底是要使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二O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贯穿始终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个思路,要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把美好生活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到那时,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社会更加公平,人民实现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修养和身体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也将取得实质性进展,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
回首过去,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
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十三五”计划实施以来,我国进一步实现了全面脱贫、深度脱贫的目标,在社会卫生、医疗、公共设施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方面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到了一组“十三五”期间振奋人心的数字:“十三五”时期,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千万人,粮食年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从2015年到2019年,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5575万人减少到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7%降至0.6%。多组数据直观地表明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在中共中央的带领下所取得的切实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已明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三五”期间也切实牢牢抓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和最具体的层面出发,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与困难。
加强帮扶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中共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自近代民主革命时起,农民就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者,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也一直强调农民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一份子的重要性。因此,增加农村贫困人口收人,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的生活需求成为党扶贫工作的重点。终于,“十三五”时期,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党真正做到一切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同时党在扶贫工作中,对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始终立足长远,坚持志智双扶,激发贫困人口致富的内生动力,不是单一地片面帮扶,而是带动贫困人口的生产活力与贫困地区的产业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从而带动贫困地区百姓脱贫致富。
古浪县作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在脱贫攻坚的几年里采取了易地搬迁的政策,将连片的村落搬至生态移民区,同时大力发展当地的种植业与畜牧业,贫困人口用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改善生活,最终在2020年年初实现整体脱贫。古浪县的脱贫发展之路真正做到了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坚持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之路。古浪县的脱贫攻坚之路是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实施以来的众多脱贫路中的一条,但众多脱贫攻坚事件背后反映出的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扶贫脱贫卓有成效是一致的。中共中央在“十三五”以来一直坚持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使无数贫困人口切实过上了新时代的好日子。
除此之外,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也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人民“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身体健康作为人民安身立命的本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十三五时期作为进行新医疗改革的关键时期,党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切实减轻了人民看病就医的负担。点滴付出汇聚成海,每次进步都深切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牢牢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主要矛盾,为人民的美好生活不懈奋斗。
以小见大,重大突发事件更见国家力量。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牵动人心,在这场疫情中,我们看到的不是病毒袭击下仓皇恐惧的面孔,而是在危险来临时毅然逆行走向“战场”的身影。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平凡却伟大的医疗人员、基层人员与志愿者以及全国人民的艰苦付出与不懈努力下,我们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不断出台政策帮助人民看病就医,使疫情的防控真正落到实处,切实维护人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使人民安全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同时积极援助其他国家,为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这场“战役”的胜利来之不易,是中国人民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个结果凝结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的全体党中央的智慧與决策,也凝结了全国各族人民上下一心共克时艰的团结与血汗,更展现出了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风雨屹立不倒的强大生命力与社会主义道路的巨大优越性。
三
展望未来,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作为十九届五中全会重要成果,“十四五”规划与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同样着眼于人民群众,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中央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保护生态环境。党在“十四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就提出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生态文明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要改变一味追求经济、忽视环境的发展方式,形成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发展生态产业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十四五”时期党中央要求推动绿色发展,使人民群众形成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理念,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并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进行相关的生产生活,转变经济发展理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提高人民素质。人民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目标则是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更具体的要落实到人民身上的重点目标之一。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要求中共中央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资力度,加强高校教育的实际效果。从近代的扫除文盲行动到现代的科教兴国战略,无一不体现出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新时代的教育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正如在《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采访实录中提到的要把青年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把书本上的水分挤掉,真正地得到提升。
近年来国家也逐步推进新高考改革,目前已在浙江省、上海市两地贯彻实施,促进学生全方面、多领域共同发展,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成为国家创新建设的技术性后备人才。同时建立高质量教学体系与教师队伍,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送教下乡”“义务支教”等活动都受到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目的就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广泛化,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
另外国家与政府还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如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教师不仅充当着传道授业的角色,还应向大学生们传递积极向上的思想观点、政治观念、道德规范,从而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教师作为教育者也应该考虑到多方面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多了解社会信息与多元文化。
此外,互联网丰富的资源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创新与改革,从而促进我国高校建设一支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而推动我国的青年素质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进展与成果。除了加强高质量教学体系建设外,党中央的工作目标也反映出对于中国优秀先进文化的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部分作为历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推进中华优秀文化的宣传与创新,坚持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把先进文化与人民生活相结合,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现如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人民的生活中,平日里随处可见的先进文化宣传短片与图片、文化的交流与创新,都提高了国民素质与人民的文化自信,促进了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此外,在国民身体素质方面,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体系,促进资源扩容与均衡分配,保障人民生活中问诊就医的便利。
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中提出要建立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十四五”也进一步要求新时期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工作要注重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教育水平,繁荣发展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从基本制度方面保障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丰收。
促进分配公平。除了前文提到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与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两个重要目标外,2020年上半年因为疫情影响造成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停缓,人民生活消费、娱乐消费缩减。因此中共中央对于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解读中还提到了“十四五”时期在促进消费方面的一些举措,如:全面促进消费,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发展服务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开拓城乡消费市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十三五”期间,我国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以消费规模来说,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万亿元大关,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60%左右,消费连续6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2016年至2019年,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3.2万亿元增长到41.2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消费本质就是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但同时消费也与人民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上述几条解读措施来看,“十四五”期间党中央要推动社会消费向第三产业消费、绿色消费转变,同时由于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接下来的时期要促进人民消费,拉动社会内需,逐步恢复社会经济活力,做到畅通国内大循环,全面促进消费。
对于人民基本生活来说,谈到消费支出自然要谈到收入,由此,缩小收人差距也成为“十四五”时期又一需要关注的重点。对于缩小社会收入差距、保证社会公平来说最主要的一点还是要坚持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在此基础上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政策制度,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同时完善再分配机制,运用宏观调控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同时要与市场共同完善工资机制,保证人民所得工资可以满足自己生产生活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推动全社会共同富裕,先富带动后富,保障社会的公平,从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党中央在“十四五”时期的工作要求开拓城乡消费市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十四五”时期要继承“十三五”时期的卓越成果,进一步精准帮扶、精准脱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收入,从而拉动城乡的消费与内需。
统筹区域发展。在空间格局上,“十四五”规划要求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同时要求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到了“十三五”期间,我国高速铁路总里程从1.9万公里增长到3.5万公里,书写了中国奇迹;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份额接近30%,连续10年居世界首位;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实现了海路空的全面发展,铁路交通的高速发展促进了人民交通出行的便利。
“十四五”时期提出要在继承前期发展的基础上持续从空间格局上优化区域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对于城乡区域发展等方面的表述认为“差距较大”。我国当今社会发展条件下,中西部地区资源相较于华南、华东等地区较为匮乏,不具备现代工商业聚集群建立的条件,同时因为历史和地理的原因造成中西部地区的人才流失,在发展过程中,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差距越来越大,最终造成较大的经济差距。因此,“十四五”时期对于空间布局优化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最终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此外,“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也要求立足于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在地区教育、卫生医疗、养老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制度建设与保障。
四
“十四五”,开启新的伟大征程
發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发展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1953年起,我国已经规划并完成了13个五年计划,经济发展实现飞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本次“十四五”规划制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主持召开座谈会、赴地方考察调研,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并首次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活动,坚持开门问策、问计于民,坚持汇众智、凝共识、聚合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凸显了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美好的根本目的。
发展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承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所在。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承担着推动历史发展的重任。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性原则,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同心协力。要迈向“十四五”时期的宏伟目标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更要始终站在人民立场,组织动员全体人民,激发人民主动性、创造性,携手在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征程上绘制更加绚丽的画卷。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实践层面上表现为“共同富裕”的政策归依。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十四五”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来;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明确“十四五”时期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目标任务。这明确体现了贯穿于我国社会发展始终的价值遵循。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拿出勇气和智慧,用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共同富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