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父母的“千里眼”成为孩子背后的一道冷光

2020-11-25微尘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王女士摄像头监控

微尘

心理困扰:卧室被装监控,心里如芒刺在背

一个周三的下午,一位高高瘦瘦,看上去很阳光却愁眉紧锁的男孩走进咨询室,站到我面前,他有些局促不安,我微笑着示意他坐下,讲讲自己的心事,我会为他排忧解难。

男孩叫晓彬(化名),是一名高一学生。晓彬说,春节后不久,他们家乔迁新居,从一个老旧小区搬到了环境幽雅的高档社区,房子也换成了四室两厅的套房,他的卧室兼书房宽敞明亮,起初他很是兴奋,可父母的一个举动让他再也高兴不起来了。

那天是双休日,爸爸和妈妈拿着一套器材说是要给他的房间装监控摄像头,晓彬当时就表示反对,认为父母不尊重他,严重侵犯了他的隐私,让他在家里没有一点自由。可不管晓彬如何据理力争,父母依然坚持他们的做法,并声称高中三年太重要了,装监控是为了督促他的学习,尽管晓彬再三反对,父母还是把监控摄像头安装到了他的房间里。

自从知道自己的卧室被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后,晓彬就如芒刺在背,尽管家里没有人,但一想到父母有可能在某个地方看着他,就会觉得很压抑与焦虑。以前他写作业很专注,可现在却静不下心来,作业质量下滑,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为了抗争,晓彬有时会拔掉摄像头的电源,或者用布把摄像头蒙住,这样的行为最后就是受到父母的训斥。晓彬为此和父母发生了多次争执,父母的态度始终很强硬,妈妈甚至还说,她认识的不少家长都是背着孩子装摄像头的,她和爸爸能提前告诉他,已经很尊重他了。

说到这里,晓彬眼里有些湿润,他对父母的做法无可奈何,甚至想离家出走,但又考虑到高中是人生的关键时期,与父母赌气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可每天学习时背后有只“眼睛”盯着,又让他实在不适应。他想搬到学校宿舍,可父母坚决不同意;妈妈甚至打算在他高三时辞职回家专职照顾他,晓彬一想到以后要被摄像头和妈妈无死角地“监视”,就不寒而栗。

讲到这里,晓彬望向窗外,泪水涌了出来。我清楚,像晓彬这样的孩子,能分清利害、有分寸感,父母却不尊重他,怀疑他,会无情地戳伤孩子的自尊心。因为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对隐私权的重视,超过他一生中的任何一個时期,甚至包括成年时期。而且,隐私也是孩子形成健康独立人格的一个关键因素,但父母毫无边界的侵入,却让孩子完全失去这一基本权利,被迫将自己赤裸裸地暴露于人前。

我用充满怜爱的语气问晓彬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晓彬想了想说:“我想让您帮我劝说一下我的父母,让他们主动把监控摄像头撤掉,让我在家里恢复原来的平静和身心自由。”看着晓彬恳切的神情,我当即同意了。

晓彬给我提供了他妈妈的电话,并说从小到大妈妈对他的学习和生活管得最多,也最用心,爸爸和妈妈在装监控方面意见是一致的,可以先说服妈妈,然后再通过妈妈说服爸爸。我接受了晓彬的意见,并让他先回去学习,等和他妈妈沟通后,再采取下一步的行动。

心理解析:做“直升机父母”,对孩子未来负责

根据晓彬提供的电话,我当晚与他妈妈王女士取得联系,当我讲到晓彬为被父母“监视”的事情来找我咨询时,王女士颇为惊讶。我对她说,在孩子房间装监控摄像头并不是件小事,对孩子的心理和情绪有较大的影响,孩子正处在高中关键期,不能因为这些细节影响孩子的学习。王女士没想到儿子对此事这样在意,我建议她来心理咨询室一趟,我想与她好好谈一谈,尽力消除这件事情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周六上午,王女士如约而至。走进咨询室,她先向我致歉,说:“孩子的事情让您费心了!”坐定后,王女士介绍了自己,说她工作不算忙,现在几乎把整个重心都放到了儿子的学业上来。

我把话题转到王女士夫妇给儿子装监控摄像头这件事情上来,问她做出此举的动因是什么?王女士喝了口水,苦笑着说:“老师,您不知道,晓彬初中有段时间痴迷手机游戏,学习成绩下降得很厉害,我和孩子他爸还有老师想了很多办法,才把晓彬拽回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现在进入高中,我担心他管不住自己,才想出了这个办法。”

听到王女士说了自己的想法,我对她说,现在有很多家长时时介入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要处在他们的视线之中,这样的父母被称为“直升机父母”,意思是说,他们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监控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稍有差池,就会迅速地进行干预。可想而知,在这种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之下,孩子的心理该会有多压抑和恐惧。

对于“直升机父母”的说法,王女士有些不赞同,她说:“孩子从出生到成长,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父母,最懂他的也是父母。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学习方面稍一松懈就会被甩下,父母这样做也是出于对孩子未来的负责。古人不是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吗?”

我对王女士分析说,她的说法虽然有道理,但很多父母以爱之名,实际上却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情,这种精神控制往往比语言暴力、身体暴力更为可怕,因为子女根本找不到任何拒绝的理由,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容忍父母窥探自己的隐私。更为可怕的是,这些“直升机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伤害,而且还陷入自我感动之中,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种无私的牺牲。

我的话让王女士陷入沉思,我启发她做一个换位思考,如果她站在儿子的位置上,自己在家里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监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比如学习累了,想要在自己房间放松一下,又怕被父母看到受责备,那种感觉是不是很不舒服?王女士点了点头。

接下来,我对王女士说了与晓彬接触的经过,并对她说,晓彬对父母装监控的事抵触情绪很强,一度产生过离家出走及破坏摄像头来抗争的想法。但庆幸的是,孩子还算理智,不愿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而是选择了向心理老师求助。王女士听了晓彬与我所做的沟通后,深有感触,说看来她和丈夫的做法值得商榷,的确没有顾及到孩子的自尊心,侵犯了他的隐私。并对王女士讲了其他关于父母安装监控,监视孩子导致亲子冲突的案例,如:安徽潜山一名14岁少年因不满父母在客厅安装摄像头监视自己,离家出走;江苏南京的一名少年因无法忍受父母在自己卧室装监控,选择报警求助;更有一位单亲家庭的女孩,因妈妈装监控引发抑郁倾向,并伴有自残行为……

心理对策:拆除摄像头,融洽亲子关系

经过我多角度的思想工作,王女士渐渐意识到装监控的不妥之处。我进一步引导她,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曾说过,教育的对立面就是操纵和控制。过度干预孩子的自由,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极度不信任,有时并不是孩子没能力做好,而是父母不相信孩子能做好。在父母眼里,孩子身上全是问题,必须在自己的掌控下才能不出错。但物极必反,过度干预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从而更加“佐证”家长的看法,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父母应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家长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营造一個安全的环境,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孩子始终是要长大的,渐渐趋于分离独立才是亲子关系的唯一走向。渴望拥有独立的空间,渴望尝试自己的力量,这是每一个生命成长的必然规律。父母的过度控制打破了这个规律,孩子只能被迫满足父母“不分离”的需求。与此同时,为了对抗这种“被操控感”,孩子会在内心形成一个保护壳,把自己包裹其中,久而久之,亲子间的隔阂只会越来越深。

王女士对我的话心服首肯,请教我该如何去做,才能取得儿子的谅解?亲子之间如何做到沟通无障碍?我建议,父母应尽力做到以下3点,以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1.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懂得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意愿,接纳孩子的感受,是一切教育的第一步。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孩子一出生,天然就是一个精神胚胎,已经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的人生不该被父母的意识所决定,每一个孩子都有权“成为自己”。

2.相信孩子的个人能力。父母对于孩子的不信任,也会导致孩子的不自信,继而依赖于从别人的评价中寻找自己,越来越迷失方向。其实,每个人都是在试错中成长蜕变的,没有谁一开始就能做好一切,包括父母。孩子总有一天要走出父母的视线,父母不能替他选择一辈子。既然如此,不如早些放手,给孩子机会,多加鼓励,陪他早日练就独立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3.父母做好孩子的榜样。培养孩子成为优秀的人,不仅仅是用眼睛和嘴巴去监督孩子,更要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孩子。父母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要成为那样的人,每个人只有为自己的目标奋斗时,才是最有力量的,不光孩子是这样,父母也是。与其天天监控孩子,和孩子博弈,不如把自己活成孩子的榜样,孩子自然会向你靠拢,这才是父母该努力的方向。

通过我的分析,王女士接受了我的建议,回到家的当晚,她和丈夫就拆除了安装在晓彬房间里的监控摄像头,并诚恳地向儿子道了歉,表示以后遇事后会先征求他的意见,并会尊重他的看法。晓彬对父母的转变非常满意,表示在接下来的2年里会和老师做好配合,按自己的计划有节奏地学习。儿子的态度让王女士很高兴,她也对自己和丈夫此前的做法差点给孩子造成学习障碍深感内疚。晓彬也给我打来电话表示感谢,他说自己最近学习成绩进步了不少,下一步是规划好自己的学习计划,争取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加油!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听着电话那头明朗而欢快的声音,我知道那个阳光积极的少年又回来了。

(编辑 鲍琦)

猜你喜欢

王女士摄像头监控
贴心的“健康日历”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捅破“窗户纸”,癌症不可怕
GPS/DR/GIS技术在基于GSM—R列车监控系统中应用
司机摸女乘客腿:就想知道裤子上有洞冷不冷
一种电脑专用摄像头
追尾
侦察兵
无法开启摄像头的解决方案
购买摄像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