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11-25王玉倩龙凤英于慧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层

王玉倩 龙凤英 于慧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做好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发挥意识形态工作引领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党的十八报告提出的“三个倡导”,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在实践中,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应对多样化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带来的冲击,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落到实处,凝聚共同的民族精神,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

[关键词]基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編号]1009-0169(2020)011-0023-0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于我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地位,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最终是由基层组织来执行的,基层能否开展好、落实好关系着整个国家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也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所在。

一、基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全社会积极融入的系统工程,要积极指导农村、社区、企业、学校、机关等基层部门开展具有各自特色、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观摩、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根植于心、指导实践。

(一)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核心价值观层面中居于最高位,是从基本理念上对价值观的凝练,具有统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治理工作的精神内核,决定着基层社会治理的目标方向。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途径是全面深化改革,而改革的方向、方案、路径等都包含着价值取向,需要正确的价值体系引导。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基层处于承上启下的节点、各种矛盾的焦点和工作落实的重点”[2]110,“基层就是基础”[2]111。当前我国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基层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接受、真正认同,才能成为全国各族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同时引领人们在共同的价值追求中求同存异,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归属感、荣誉感,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二)应对多元社会思潮挑战、实现基层稳定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3]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内各类社会思潮复杂多样,既有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也有打着民主旗号的民主社会主义,还有歪曲、污蔑中国共产党、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虚无主义。近年来,西方国家针对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也日趋加强和公开化。引领社会思潮,凝聚人心,汇聚社会正能量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所在,其终归志向恰恰就是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深入人心,真正落地生根,让人民享受到自由和平等,实现社会公正和法治,不仅巩固了群众基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捍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的主导地位,为群众提供了精神依托和思想支撑。

(三)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基层思想共识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4]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年来,党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5]。另一方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是个人实现梦想的航标,为个人提供理想信念的支撑。同时将其外化为基层加强人民群众思想文化建设的基本形式、内化为基层群众的责任意识、价值认同,入脑入心。要充分发挥基层宣传部门的组织指导,掌握舆论宣传的话语权,成为老百姓普遍性的价值认同,成为社会的思想共识,是增强基层凝聚力的必然要求。

二、基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基层组织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做了许多努力。比如加强“四个自信”教育、加强道德建设、志愿服务、优化文化环境等,培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新时代我们站在一个崭新的历史节点,整个社会结构的不同层面和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面临着一些新问题。

(一)培育效果有待加强

在基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层干部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大部分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并积极学习了其基本内涵,但是还有少部分基层干部仅停留在对24字表面内容理解,对于三个层面和本质内涵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对于其深层次的意义理解得不深不透。一是在基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大多数仍以灌输授课为主,缺乏多样性。讲授的内容并不能真正转化为基层干部的内心思想,基层干部也不愿意在工作之余主动自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缺乏培育人才。大部分基层没有专门负责思想工作的领导,在宣传、教育和实践过程中,要么是本部门领导,要么是从外面聘请的老师,这就导致具体工作时出现了没有人员、有阵地的情况,基层培育工作陷入困境,培育效果不佳。

(二)实践养成有待提高

首先,基层组织和群众对核心价值观认识不深,认同感不强、实践参与性不足。在社区调查中,大多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大部分居民都认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己没有太多的关系,只是在新闻电视中听说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一般都是政府部门主导,实践活动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很难与基层群众的生活相关联。因此,很难在基层中达到普及的效果。其次,宣传方式方法和手段简单化,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和实践目标。近几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沿用以往用标语口号来引导的宣传方式,如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张贴标语,在广播电视或者室外显示屏播放公益广告,另一种是在报纸期刊发表理论研究的文章。前一种方式存在表面化的问题,流于形式的宣传,后一种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只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上,没有将其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感染力不够,不能实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再次,实践效果需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方式和载体不够丰富,宣传的渠道主要是通过主流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虽然微博、短视频、微电影等新兴的传播媒介也在发挥作用,但由于群众的年龄、受教育水平等主观因素限制,其覆盖面并不是很广泛。比如说社区每年都会有类似“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大多数是以社区委员会为主体的单向宣传活动,社区老百姓都是被动地接受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和活动影响,感受不深,实践效果明显不足。

(三)政策制度有待完善

一是对社会价值的约束和规范停留在宣传和教育层面,与政策、法律法规等手段相脱节,不能真正形成整体合力。因此,建立引导社会价值、维护主流价值的制度迫在眉睫。二是制度的宏观规划还需要更长远、更科学。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发挥政策制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促进作用,专门出台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等一系列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效果。但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改变,而我们国家在制度建设等方面又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导致我国的制度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更为复杂多变和艰巨困难。2020年5月颁布的《民法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全面融入国家法律体系之中。

三、基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体现在凝聚思想层面,更要落在实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扎根基层,切实增强培育和实践效果。

(一)立足基层实际,务求培育践行实效

在基层工作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层群众的行为规范和基本准则,立足基层特色、贴近实际、正确处理好基层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保障地方经济健康发展。一是利用重要节庆日和地方传统文化特色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地方特色的独特优势,引领社会文明建设。比如深入挖掘当地重要时间节点,用好当地的丰富人文资源,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开展丰富多样的纪念教育活动,采取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避免枯燥的说教。二是开发利用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尤其是革命遗址、革命老区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弘扬革命传统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的实践活动,在见人、见事、见精神中体现本地元素。

(二)创新基层干部培育路径,发挥引领作用

一要加强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教育。“广大基层干部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1]11,党员干部是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中坚力量,更是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先行者,是联系党和群众的重要纽带,在工作中直接和群众发生联系,因此基层党员要不断提高理论认知和思想教育,坚定“党员姓党”的理想信念。二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实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工作,重点在坚持。由于基层党员干部长期做群众工作,对其培育路径可以到乡间地头、红色教育基地展开,用更加“接地气”的语言、方式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三是树立模范典型。基层广大党员干部是基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要多树立“焦裕禄”“李保国”等楷模式标杆和“乡贤”的新型代表,使先进楷模的崇高精神品质真正深入广大党员干部内心,从而自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以宣传教育为引导,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方法

一要加强道德模范群体的榜样作用,“要善于抓典型”[1]212。道德模范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教材,其典型性具有可亲、可敬、可感和可学的特点,对于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具有显著的示范、引领作用。基层单位可以利用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同时发力,善于抓住和利用群众身边的模范,运用群众熟悉和易于接受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到位,让基层群众听得懂、记得住,进而提高宣传教育效果。二要对不同的基层群众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形式,培育对象要具体化。比如不同年龄段的人接受习惯不一样,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人都要区别对待,将社会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做到家常化,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三要推动媒体融合。依托各种宣传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与日常生活信息平台相结合,比如依托传统网络平台,发挥好基层门户网站作用,建立基层局域网络平台,开辟专栏、微博等方式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以及个人道德品行结合起来,在基层群众中营造重视、支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社会氛围,传播主旋律,增强他们的辨别能力、评判力,让网络空间成为基层凝聚共识的新空间。

(四)完善制度机制,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基层扎根的先决保障。以制度规范基层组织的行为引导群众的实践,不仅能够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身利益,而且保障了法律在基层社会管理和社会道德传播中的实施效果。一是在制定政策法规和制度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基层群众的道德标准受到了经济利益和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对主流价值取向的认同和行为规范,基层的准则公约不单单只是墙上或者宣传栏上的彩页,要通过不断实践,制定相关政策和路线,同时还可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教育部相关文件、社会学习教育活动等形式强化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让制度规范成为广大群众的习惯并升华为品质道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二是建立长效的社会奖惩制度,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导向和约束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我国意识形态的核心,其自身具有强大的约束力,但由于当前价值观、意识形态的多元化趋势,同时基层面积大、人员众多,仅仅是依靠群众自觉去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影响培育效果。因此,要在全社会上下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人物和集体给予奖励和宣传,建立健全“好人”机制,逐渐在基层群众形成正确的价值习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心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DB/OL].(2014-02-18).[2020-07-30].http://cpc.people.com.cn/n/2014/0218/c64094-24387048.html.

[2]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52.

[4]中国共产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大意义[DB/OL].(2006-11-14).[2020-08-30].http://www.china.com.cn/policy/zhuanti/hxsh/txt/2006-11/14/content_

7354955.htm.

责任编辑:王玮玮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层
基层巡览
关注基层智慧治理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