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局着眼、细处入手、实处发力,推动高校共青团思政引领质量再提升

2020-11-25陈晨子

中国共青团 2020年19期
关键词:团组织第二课堂思政

陈晨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始终坚持党的育人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团组织的根本任务。一直以来,与第一课堂同向同行,开展第二课堂思想政治引领,始终是高校共青团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南京工业大学团委坚持将提升思想政治引领实效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将零散的教育活动统筹规划为系统的思想教育体系,发挥实践育人特长,将曲高和寡的单向输出,转化为整合师生力量的合奏共鸣,在青年中全面、深入、常态化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世情国情教育。在学校党委和上级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共青团从第二课堂思政工作的整体规划、内涵建设、制度保障等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成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生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从全局着眼,做好合力育人与分层培养的结合。共青团融入“大思政”体系,首先要做好战略配合者,主动嵌入、做好设计,加强与相关部门、学院的协同,推动第一、二课堂一体化开展思政教育的顶层设计,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大局下配合第一课堂培养人。比如学校鼓励社会实践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融合,支持专业教师带队指导并将社会实践作品成果化。自2018年起,团委每年暑期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开展思政课专题社会实践,将国情社情调研纳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三门课程的教学计划,由思政课教师带队参与实践并评阅实践报告,每年秋季学期开课的8000余名学生全部参加专项调研,既扩大了参与面,也发挥了思政课教师指导社会实践的专业化作用。另一方面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担当者和开拓者,通过团员教育培训、主题教育活动等第二课堂思政教育工作系统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许多新特质的“95后、00后”大学生,在思想倾向、价值导向、发展方向上都呈现出不同层次和特点,需要通过分众化、分层次的教育发挥引领功能,例如南京工业大学将团员教育培训体系细化为覆盖全体团员的“青马班-校-院-支部”的四级培训体系,融贯整个学年、覆盖全体学生,其中“青马工程”学员的党员比例达92.5%,获奖学金比例接近100%。学校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建成了包括思政课教师、专家学者、优秀青年校友等200多人在内的“青智库”导师团,不断提升第二课堂思政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二是从细处入手,做好思想引领和文化吸引的结合。团组织与其他部门相比,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明优势在于,团组织由青年人做青年的工作,可以用青年易于接受的工作方式和熟悉的话语体系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尤其需要把握内容供给和话语体系的切入点、发力点,跟上时代步伐和青年变化,实施师生共同参与的,特别是青年能参与、更鲜活的实践项目,引导青年循序渐进地形成情感认同、思想认同、信仰认同。所谓能参与,就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第二课堂思想引领成为“人人想参与,人人可参与”的身边事,这也是党“一切从群众中来、一切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例如近年来学校通过“信仰公开课”“梦想公开课”“青春故事会”等新形式团课,以青年学生为主讲人,通过主题演讲、座谈分享的形式,把工作对象转变成工作力量,讲述青年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奋斗故事,生动真实、近在身边的榜样故事会场场爆满,让学生在自我教育、朋辈教育中收获成长。所谓更鲜活,就是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感、亲和力,善用互动式、启发式、信息化的方式手段吸引学生参与,例如通过学生组织、理论类学生社团发起的小微型的主题教育扩大参与面,或是通过大量的实践教育、鲜活素材帮助青年理解、内化,或是通过文化艺术、新媒体平台和网络文化产品等教育载体增强感染力,把冷冰冰的知识,变成热乎乎的情怀和沉甸甸的教育产品,激发共鸣、实现共情。例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网络文化产品和网上宣传教育工作就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教育引领作用,我们有必要积极适应新形势,设计内涵丰厚、生动深刻的教育产品,发挥不同教育环境、不同教育方式的组合优势,让经常性的教育项目提高质量、增强效度。

三是向實处发力,做好制度建设与效果评价的结合。在第二课堂实现思想政治全程全方位引领,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实效,离不开制度的有效牵引。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出台,打破了传统第二课堂思想教育工作过程难考核、成效难量化的局面。2014年起,南京工业大学将第二课堂学习作为学生必修课,将“政治素质与思想修养”确定为第二课堂4个人才培养目标之一,系统建设了第二课堂育人的课程体系,让同学们在实践中追求理想、锤炼品行,同时通过信息技术平台进行记录考核,努力做到虚功实做,把软指标变为硬约束。制度执行以来,第二课堂开展思政社科类教育项目占第二课堂教育项目总数的56%,平均每个团支部每学期开展思想类主题团日活动3.87项,全校70%以上学生成为注册志愿者。但同时,衡量思政引领工作效果的标准,还需要结合受教育者理想信念的认同感、知识能力的获得感、成长服务的体验感等因素对工作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2019年,学校依托“江苏省大学生第二课堂数据应用中心”,开发了第二课堂思政教育满意度的指标体系,设立制度保障、团组织建设、教师教育情况、项目质量情况、学生学习转化情况、平台建设等6个一级指标,并细化为15个二级指标和31个观测点(其中主观题项14个),通过对第二课堂成绩单数据平台中有效数据的抓取分析,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各级团学组织开展教育项目的频次及评价,授课教师、青年学生对于教育效果的评价等等。过程中的实时分析既帮助团组织合理判断思政引领的教育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明确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方向和预期成长值,推动第二课堂精准育人,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团员青年中入脑入心,见行动见实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团组织的贡献。

猜你喜欢

团组织第二课堂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对策研究
01—02合刊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成长课堂
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体会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