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在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中以“再生任务群”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2020-11-2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9期
关键词:异质学科科学

(民办阳浦小学 上海 200000)

1 什么是“原生任务群”

在小学科学与技术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分组并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小组或个人需要首先完成的学习任务,笔者们称之为原生任务,而在完成此任务时所对应的小组形式,笔者们称之为“原生任务群”。

当今小学科学与技术课堂,存在三种类型的课程形式,常识类课型、探究类课型和制作类课型。

在常识类课中,以学生个人学习为主,通过听、看、读、说来完成主要学习内容。独立学习就是常识类课的“原生任务群”。

在探究类课中,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主要学习内容。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探究类课的“原生任务群”。

在制作类课中,以学生个人搭建完成小型模型的制作,以小组合作完成大型模型的制作,所以混合型学习就是制作类课的“原生任务群”。

而“原生任务群”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2 “原生任务群”现状分析

以上三种“原生任务群”普遍存在于小学科学与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它们确实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原生任务群”在实施时,形式缺乏变化、针对性弱、课堂教学有效性差等一些弊端以越来越多的显现出来。

以探究类课程的“原生任务群”为例。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都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这里就不再赘述。但在谈及科学建组,如何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时,很多科技老师竟然是惊人的一致,认为必须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笔者们根据学生的组内差异情况把它称作“异质型合作小组”,这也是现在小学科学与技术小组分组的常态。虽然这种分组的优点非常明显,“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笔者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但是这种“原生任务群”也有着明显的弊端。在“原生任务群”学习中,小组内发生着分裂和重组是一种普遍现象;在小组学习中,总有被孤立的个体存在。习惯上将其称为“弱势学生”。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因素之一,追根溯源在于“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一建组原则本身,造成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并存,发展较早、反应较快的学生(强势学生)对“弱势学生”形成压制。第二种原因是学习任务本身对部分学生缺乏亲和力,但这样的学生往往会从事和学习任务有关的活动。

针对这种无效“原生任务群”学习现象。许多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如: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需控制小组人数、建立有序的合作规则、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等策略,效果也很明显。但仍然不可避免的要面对一个事实。即这种无效“原生任务群”学习现象不但存在于教师控制力弱、结构松散的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于结构严密、过程流畅的优秀课例之中。进行“原生任务群”学习活动时,会出现一两个强势学生讨论得津津有味,弱势学生默默无语,或是弱势学生受强势学生的压制或轻视,没探究材料,思想开小差破坏课堂纪律的现象。

在另外两种课型“原生任务群”中,这种现象就更比比皆是了,个人学习的学生容易对学习任务(或内容)没有兴趣,降低其课堂参与度,而教师又不能完全顾忌到所有学生,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以如何让这种“无效“原生任务群”学习”不出现在笔者们科学与技术的课堂内?笔者认为可以使用“再生任务群”来弥补传统“原生任务群”的弊端。

3 什么是“再生任务群”

那什么是“再生任务群”呢?“再生任务群”不是单一的“异质型合作小组”,它是结合“异质型合作小组”、“同质型合作小组”、“异同混合型合作小组”、“自由组合型合作小组”、“随机组合型合作小组”等各种分组的优势再根据课堂需求和学生学情进行的“再生任务群”分组,分组人数也没有固定的限定。

“异质型合作小组”的科学性、优越性虽然显著,但在动态、开放的合作学习中,光凭“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一种建组方式应对千差万别、具有个性差异的不同班级,既不现实,也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更不符合科学学科的科学性特点。所以为了应对科学与技术课堂中各种内容、活动和项目,笔者们应该在“原生任务群”的基础上“再生任务群”,根据不同的内容、要求、学情等客观因素让学生再分组进行任务,“再生任务群”分组的标准和要求也可以大相径庭,以达到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每个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提升每个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4 “再生任务群”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关键能力发展和品格发展的综合,它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教学目的,反应学科本质,具有学科教学的特色。科学与技术的核心素养从根本上说就是学生的科学与技术素养,它是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定位的特质,以及作为基础教育中自然科学教育、工程技术教育启蒙课程的属性,所作出的具体规定。

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科学与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具体表现可以用下图表示。

科学与技术核心素养结构图

以下分别用四个案例来说明“再生任务群”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上的作用。

4.1 牢固科学常识,丰富技术技能

在科学与技术课程中,有大量的常识类内容。在这种课程中,老师往往采用满堂灌,学生知识作为一名聆听着,被动的接受知识。“原生任务群”的存在意义几乎为零。其实,这样的常识类课程是“再生任务群”发挥优势非常好的展现舞台。教师可以先在“原生任务群”布置了解基础常识的任务。然后再让学生“再生任务群”,通过不同方式呈现。例如在五年级《恐龙》一课中,笔者在“原生任务群”中让学生了解恐龙的知识后,让学生“再生任务群”介绍一种恐龙,可以是小品、演讲、相声、海报、模型、思维导图等等。学生在“再生任务群”的过程,不仅要巩固已学的恐龙知识,更能根据自己特长和兴趣,把自己所了解的常识通过技术技能的加工展现的更有科学性与艺术性,从而提高了科技常识与技能。

4.2 探索建模,创意搭建

在《杠杆》一课中,“原生任务群”只能通过书本和教师图示学习杠杆的基本构成和结构,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仅仅只能收获杠杆的相关知识。但是如果教师能在本课中出示现实生活中的杠杆工具,让学生“再生任务群”选择自己喜欢的杠杆工具,探索使用乐高建模搭建,搭建完成以后,又需要学生分析自己的乐高杠杆工具模型,反馈杠杆五要素的知识。而搭建一种杠杆工具模型的学生,又要去收集另两种杠杆工具模型的信息,从而能够进一步创新搭建复合杠杆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4.3 注重收集证据,做出合理判断

在“再生任务群”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阅读的资料或者收集的证据,选择自己的感兴趣或者喜欢的内容进行试验或操作,有相同目标的学生组成“再生任务群”,让他们的目标更明确也会加强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如笔者在《洗涤用品》一课中,先让“原生任务群”小组阅读了古代洗涤用品——潘汁、皂角和羊毛脂的有关资料。再让学生自由选择组成“再生任务群”,分别比较潘汁和洗洁精,哪个去除盘子上的油渍效果更好;比较皂荚和肥皂,哪个去除毛巾上的墨渍效果更好;比较羊毛脂和洗面奶,哪个去除皮肤上的油渍更好。“再生任务群”中的对比活动,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洗涤用品来清洗对应的污渍,也能够更全面的说出不同洗涤用品的优缺点,并明白一款洗涤用品的评价,不能只以去污能力作为判断,要综合且全面地从各方面进行考察。“再生任务群”让他们的评价和选择有理可依,有据可查。

4.4 激发好奇心,端正科学态度

在传统的五年级《望星空》单元的《繁星点点》这一课中,学生往往是独立学习,就算形成“原生任务群”,合作也不强,大多是情况是对宇宙充满好奇的的学生学的很起劲,缺乏好奇心的同学课堂参与度非常的低。但是使用“再生任务群”分组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星座和自己绘制的星座进行再生任务,能够调动每个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每位学生的好奇心,也端正科学研究的态度。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

环节二:

环节三:

不难看出,在“再生任务群”中,每位同学都是必不可少的。只要缺少任何一位同学,都会导致黄道十二星座投影片的组合失败和缺失,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好奇心,也需要团队合作和科学态度。通过“再生任务群”也让本来枯燥乏味的星座课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

5 问题与思考

虽然以上只有简单的四个实例,难以看出“再生任务群”有推广的普遍性和适用性。但是笔者们从这个四个实例已经能明显的感受到,“原生任务群”的弊端已经在“再生任务群”的组建下逐渐弱化,甚至消除,并有演变成小学科学与技术课堂学习优势的趋势,且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但是“再生任务群”在科学与技术课堂中的发展应该更全面,更切实地让“无效原生任务群”消失,笔者觉得可以做一下两点探索:

5.1 “再生任务群”在项目化学习上的实施与应用

例如在四年级上《热传递》单元中,学生在“原生任务群”学习完有关三种热传递的知识后,可以选择形成“再生任务群”,分别进行隔热垫和保温箱的制作。在教材中虽然对两个制作都有涉及,但是归根结底它们制作时,学生运用的热传递知识是类似的,形成了重复。而“再生任务群”小组,能够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增加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了学生科技常识与技能。

5.2 “再生任务群”对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与研究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其实很多知识在不断完善和被改进,一些有争议的话题和意见经常会出现在笔者们的课堂中。如:五年级上《城市交通》一课中,活动记录上给笔者们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上海是否要设立无车日”。同学们在“原生任务群”充分了解了上海的交通情况和环境情况后,自己判断加入了赞成方和反对方,形成“再生任务群”,并能够利用“原生任务群”中所学知识,不断的与对方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6 结语

综上所述,“再生任务群”可以弥补“原生任务群”的弊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异质学科科学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随机与异质网络共存的SIS传染病模型的定性分析
Ag2CO3/Ag2O异质p-n结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
科学拔牙
MoS2/ZnO异质结的光电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