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际语境下高考作文的备考策略

2020-11-25苑书文

考试与招生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语境交际

>>>苑书文

高考作文被称为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一直是广大考生语文备考中的重点和难点。与以往命题相比,2018——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卷(见表1)在作文命题上体现出一个鲜明的特点,即在试题材料和写作任务中突出和强调了“交际语境”,并且在写作要求中突出强调了切合身份,贴合背景。可见,在传统任务指令之外,命题者又给考生设定了一个具体的交际情境,要求考生在这个特定的交际情境中构思、立意、行文,这在以往的作文命题中并不多见,预示着高考作文在命题趋势上发生了变化。

表1 近三年高考全国Ⅰ卷语文作文

在此情况下,如何有效备考就成为广大考生关注的焦点。

一、切实转变写作理念

传统写作理念过分强调“自我表述”,诸如观点的自我表达、情感的自我抒发、体验和感悟的自我表现等,文章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单向度的“输出”,写作情境以及目标读者等往往并不被写作者所关注甚至被忽视,致使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坐而论道”和“孤芳自赏”的文字游戏。由于交际语境意识的缺失,学生的写作往往并不明确“为什么写”(写作目的)、“为谁写”(读者)、“怎样写”(文体),由此导致学生缺乏写作的原生动力,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空话套话连篇,在高考作文中还有许多带有“文艺腔”的“宿构作文”,这一切都与交际语境要素的缺失有关。

从交际情境的角度来看,写作不再是作者单向度的“传递”,而是作者将自己的见闻、知识、体验及情感,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中针对特定的交际对象进行的有目的的表达行为。它以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为核心,是由交际主体(作者)、交际对象(读者)、交际目的和交际话题等交际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和相互协调的活动过程。也就是说,交际语境的写作理念将写作的目的和本质都指向了交际,这是对传统写作理念的一种突破和创新。基于交际语境的写作不再像过去那样——将写作活动仅仅看作是文本的制作及其过程——而是把写作活动看成是一种交际活动,写作的过程就是交际的过程,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达成特定语境下的交际目的。因此,交际语境的写作往往表现出鲜明的实用色彩。“交际”就成为贯穿整个写作过程的主轴。在此情况下,写作的成败、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交际目的的达成度以及交际任务的完成度。

以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语文作文试题为例,在这里,命题者给考生设定了一个具体的交际语境,明确提出了交际语境的几个重要元素,诸如交际主体(作者)是复兴中学的同学;交际目的是倡导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交际任务是写演讲稿;交际对象是复兴中学的学生群体等。这些交际语境信息其实就是考生作文写作的脚手架,考生应该紧紧抓住“交际”这根主轴,深刻思考针对这样一个特定的交际语境,为了有效达成交际目的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述说方式和恰切的表达技巧。因为是面对本校同学发表演讲,对象的针对性就决定了文章取材要遵循“接近性”的原理,要针对同学们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将演讲内容与同学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在语言上,除了要具有一般书面语言和口语表达的特点和规律外,还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具体来说就是,不仅要准确简洁、通俗平易,而且还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考生只有熟练掌握和恰切使用了演讲语言的艺术及技巧,才能准确而生动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使听众能够理解和接受其观点和见解。

但从考生的写作实际来看,许多考生并未遵循交际语境的写作理念,而是按照传统议论文的思路来动笔行文,重点表现自己的劳动体验以及自己对劳动的理解和认识。虽然观点也明确,论证也富有条理,论据也充分,但从交际语境的实际效果来看,这样的文章充其量只是完成了“自说自话”的“自圆其说”而已!很多学生完全抛弃了真实演讲的语境要求与任务指令,并且在交际语境下,听众并不会因为作者的“振振有词”而盲目地、自然地“心悦诚服”。这就告诉我们,面对基于交际语境的高考作文,考生一定要有明确的交际语境意识,遵循交际语境的写作理念,要根据交际对象、交际目的以及交际任务的不同要求,灵活调整自己的表达,切勿“穿新鞋,走老路”,造成高考写作的失误。

二、具有明确的读者意识

“为谁写”(交际对象)是交际语境的一个重要元素,甚至可以说是交际语境的核心元素。从传播学和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写作是一种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意义建构和交流活动。在这种活动中,“读者”不再只是现成文章的被动接收者,而是与作者进行交流的建设者、主动对话者和文章合作者。任何文章都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了“读者”,文章写作也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而变得毫无意义。“读者”不同,写作的内容和形式也千变万化。

事实上,任何文章的写作都有明确的或隐形的读者存在。在交际语境下,“读者”往往都是显性存在的,是具体的、明确的,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语文作文的对象是班级老师和同学;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语文作文设定的听众为全校师生,全国卷Ⅱ语文作文试题(见表2)的对象则更加丰富多元,可选择性较强。试题要求考生从所列举的五项任务中任选一个,并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其中,五个作文任务的读者对象分别是学生群体、家人、同学、社会大众、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正是有了这样的“读者”的存在,作者的写作才是真实的、有针对性的和富有实际意义的。不管选择哪一项任务,为了有效达成交际目的,考生在写作之前和写作过程中,必须始终要想象读者将来会如何根据特定的交流环境阅读,这种阅读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这种效果是否可以与自己的写作动机相吻合等,并以此调整写作行为。

表2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语文作文

从某种意义上说,交际语境写作就是坚持“读者导向,任务驱动”的写作,这就要求作者必须具有明确的读者意识。所谓读者意识,其实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预先设想读者的意识,包括读者的年龄、职业、需要、接受水平、接受能力、审美趣味等。在交际语境写作中,明确读者意识需要写作者具备基本的读者知识。读者在与作者交流对话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同时也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是读者赖以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的前提和基础。作者要想使自己的写作得到读者的认同、理解、共鸣、接受,就必须对读者的情况有基本的了解,诸如读者已经知道什么,尚不知道什么,哪些地方知之甚多,从而决定写作中的内容选择及详略安排。人们经常说的写作要为读者的想象和思考留出空间,实际上就是利用读者的知识、理论和经验来促使读者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同时,也可以实现语言上“以少胜多”的表达效果。

此外,读者意识还需要考虑读者的接受心理、接受习惯、接受能力等因素。读者接受的心理不仅是某个民族、地区和其他相对固定的文化所形成的心理,而且是某种社会生活状况所形成的心理,包括某种文学传统和文章传统所形成的心理。行文风格的拘谨和狂放、印刷版式的横排和竖排、层次段落的标记等都指向读者的接受习惯。接受作者传达的信息的能力则关联读者的接受能力。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基于交际语境的高考作文写作来说,读者知识还应该包括评判高考作文的评卷教师。评卷教师虽然不是试题所设定的特定交际语境中的构成元素,但却是写作文本最现实和最直接的读者,虽然高考作文的评判结果是评卷教师严格按照作文评分标准这把“尺子”丈量的结果,但评卷教师自身的兴趣、爱好、接受心理、习惯以及审美趣味等也不可避免地会对评判结果产生影响,这是不言而喻的。

在交际语境写作中,读者其实扮演了作者思路的一个有效牵引,一个与作者书面对话的对象的角色,有了这一角色的参与,写作就像是在讨论、辩论、交谈,在这样一个交际情境中,作者的写作思路会更加清晰,写作方向也会更加明确,写作就会变得更为轻松和自然。

三、充分发挥语境的影响功能

作为交际场所和舞台背景的语境,影响和制约着交际的类型和方式。而对于交际语境下的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把握语境要求是作文成功的关键。

就文章写作来说,语境决定着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考生只有真正把握了试题所设定的语境,才能真正做到身临其境、体验真实,进而真正做到我笔写我心。2020年高考作文的发言稿,要求陈述自己对三位古人的喜好及理由,并以古鉴今,启发当代青年的为人之道。从2019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来看,交际语境的设置主要有两种方式,全国卷Ⅰ语文作文是通过试题材料和写作要求明确提出来的;全国卷Ⅱ语文作文是通过在话题材料与写作任务中有选择性地嵌入交际语境写作元素的方式暗示给考生的。不论哪种方式都需要考生通过审题全面准确地把握语境,把握语境是为了充分发挥其在文章写作中的影响功能。

语境对文章写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文体类型的选择、文章主旨的提炼到写作材料的取舍再到文章的遣词造句等都受语境的制约。因此,作者的布局谋篇、立意行文只有做到与特定语境相切合,才能实现得体的表情达意。但在高考作文中还有不少考生作文存在表达不得体的问题,归根到底都与忽视语境的制约作用有关。我们知道,写作是语言的艺术,语境对文章写作的制约作用也主要体现在对语言的制约上。

首先是对语义的制约,同样一句话在不同语境中所表达的意义往往不同,比如“明天上午八点我去上课”,如果言说者是教师,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去讲课”,对象是学生;而言说者若为学生,则意思是“去上课”,老师讲课了,我得去学习了。再如“都八点了!”,时间“八点”是约定或者标准时间,也可能是截止时间。“都”的含义和语气,可以是表示“已经”,提醒到时间了,任务该开始了,不要拖延或者等待;若表示强调语气,如“意外”或“愤怒、生气”,预定7点或者7点半,竟然迟到或者推迟了这么长时间,责备和愤怒的语气就很强烈了。这说明:在没有特定交际环境的情况下,仅从语言结构无法理解许多话语的真实含义。这其实是语境对语义制约作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其次是对词语锤炼的制约,文章写作总离不开对词语的锤炼,锤炼词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切合语境。因为孤立的一个词,并没有所谓的好坏优劣,但一旦进入特定的语境,好坏优劣就非常鲜明地表现出来了。所以,自古以来,在文章写作过程中人们一直重视和推崇词语的选择即“选词炼字”。在文学史上,韩愈、贾岛“推敲”的佳话,实际上是为了契合诗情而修改的。交际语境写作同样也需要作者根据特定语境的需要,选择恰切、简洁、准确、凝练的词语、句子及句式,以便使文章的语言色彩、语体风格与特定语境相符。

最后是对句子的制约,主要体现在对句子类型、结构、节奏和风格的约束上。鲁迅《秋夜》的开头,作者之所以不用简单句“有两株枣树”,而选用重复句式“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归根到底也是根据语境的需要出发的,因为这样正切合了“我”当时苦闷、彷徨和孤寂的心情。演讲稿、发言稿和书信,句式要满足口语要求,短句更适合这些应用文体,而长句则相对较为困难;另外,文艺气息浓厚的文言句式,全文或者大片语段使用,也不适合这些口语交流的场合和文体写作,只能是点缀和适时使用。

因此,交际语境下的写作,要求作者必须具有语境意识,深刻把握语境对文章写作的影响,从语境的需要出发,统筹考虑文章写作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做到表达得体并进而实现理想的交际效果。这相对于传统考场作文来说是一个转变,应该引起广大考生的关注。

招考简讯

教育部将启动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改进学科评估,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纠正片面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做法,教师成果严格按署名单位认定、不随人走。为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近日印发《关于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拟启动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

第五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语境交际
情景交际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交际羊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