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丛:我和《安庆府志》
2020-11-25赵树丛
文/ 赵树丛
安庆,临江而建,南面城下是滚滚长江,北面是绵延多峰的大别山脉,绿色是这个城市的底色,多水是这个城市的特色。明代大学者胡瓒宗曾在安庆留下 “青山下碧流,江树引舒州。千里轻帆外,层层见水楼。” 的优美诗句。如今,安庆城区有一个互连互通连成一体的湖泊群,由菱湖、莲湖、小菱湖、东大湖、西大湖组成,面积有7 平方公里之大。这个湖泊群是老天爷御赐安庆的,也是老祖宗留给安庆的。既是城市防洪调蓄的水库,又是城市的灵动之处。
我长期在地方工作,特别爱读地方志书。1998年,也就是长江涨大水的那一年,我从山东泰安交流到安徽安庆工作。安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近八百年的建城历史,而安徽建省不过三百余年。那是清康熙六年,因江南省发生过反清复明事件,再加上江南省太大太富,康熙刚一亲政,就把江南省一分为二,改建为江苏和安徽两省。不知何故,安徽虽然是1667年建省,但省会的领导机关一直驻在南京,直至1760年,也就是清乾隆二十五年,整整过去了93年,乾隆爷才下旨,将安徽省的领导机关布政司迁到安庆府。此后一百余年,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安庆都是安徽的省会。
安徽这个名字就是由安庆府和徽州府各取一个字而来的。因安庆是古皖国故地,又是省会,所以安徽简称 “皖”。安徽的近代史,乃至中国近代史的一些重大事件,都与安庆有关。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制造了我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陈独秀在安庆创办《安徽俗话报》,这是安徽省的第一张报纸。安庆文化底蕴深厚,地方志书始于宋,现今留存于世的7部志书,为明清年间的版本,其中以清康熙六十年张楷主修的《安庆府志》成就最高,也是我最喜欢的版本。
我到安庆工作,是中央第一次搞大规模的地市级干部交流,也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山东任职。当我在《安庆府志》第二卷中,读到张楷的 “贤君不择民而治,君子不择地而居” 时,内心为之一振。张楷是河南人,长期在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为官,时常要面对“异地交流任职”,不但没有任何怨言,而且每到一地都有建树。一个古代官吏尚且如此境界,我们这些党培养的干部理所当然要 “东西南北任党搬” 了。张楷在安庆深得百姓爱戴。史载,他在安庆工作十年后调任江西,临走时“民扶老携幼,送江浒者数万人,越江送者,复数千,攀泣如赤子”。
安庆,临江而建,南面城下是滚滚长江,北面是绵延多峰的大别山脉,绿色是这个城市的底色,多水是这个城市的特色。明代大学者胡瓒宗曾在安庆留下 “青山下碧流,江树引舒州。千里轻帆外,层层见水楼” 的优美诗句。如今,安庆城区有一个互连互通连成一体的湖泊群,由菱湖、莲湖、小菱湖、东大湖、西大湖组成,面积有7平方公里之大。这个湖泊群是老天爷御赐安庆的,也是老祖宗留给安庆的。既是城市防洪调蓄的水库,又是城市的灵动之处。
菱湖在这个湖泊群中,不是最大的,但却是最有文化的。早在宋朝这里就以盛产菱角闻名。明代的史可法在这里留下了 “宜城天堑” 的石碑。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先生也留下了精美石刻,我国著名核弹专家邓稼先院士就是邓石如的嫡系传人。上个世纪50年代,安庆著名实业家胡玉美先生的后人将坐落在菱湖的家祠献给社会,市政府在这里建立了邓石如先生的纪念馆,里面展藏了大量的邓石如书法篆刻珍宝。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这里就是安庆第一个公立公园,胡适、郁达夫等文化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美文。
本世纪初,是全国房地产开发的萌芽阶段,资本也嗅到了这片风景绝佳之地的财富味道。填湖、占水、建房的冲动开始了,乱搭乱建时有发生。市委市政府为了保住安庆的这块绿肺,着手规划建设这片以湖泊为主体的风景区,还请来了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院的教授,给市里几大领导班子同志讲城市建设中的亲水规划。当时规划的名称叫大湖风景区,市委秘书长赵晓和同志向我建议改个名字。我翻开案头的《安庆府志》,看到了安庆 “十二景” 中的 “菱湖夜月”,顿生灵感,眼前仿佛出现了星空下莲花上的透亮月光,想到了大革命时期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王步文烈士的《秋日泛舟菱湖记》,我们就取名菱湖风景区,市人大还就此做过决议。
《安庆府志》不仅山川河流记录详实准确,对安庆历史人物也记录颇多。全书三十二卷,其中人物志就有八卷。另外,还有秩官志四卷和烈女志两卷,也就是说涉及人物记载的有十四卷。不仅有文武官员,还有百姓乡贤,仅纪录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就有一千一百三十人。《安庆府志》对历史名宦的政绩皆有所考证,纪录最多最全的就是现在安庆古城的创立者黄干。
黄干是福建闽侯人,他是宋代思想家朱熹的学生,后来成为朱熹的女婿。嘉定十年,也就是公元1217年,黄干任安庆知府。当时金兵南下,攻克光州,安庆进入战前状态。黄干立即奏请朝廷,在盛唐湾宜成渡之北建城备战。朝廷批文未到,黄干就组织军民破土筑城。他将新城围墙划分12段,计算出所需工时、劳力和材料,然后委派官吏、寓公、士人分料主之,实行责任制。他还身先士卒,亲自督建一段。他每日五更即坐堂视事,先听取筑城汇报,安排具体任务,再处理府衙公务,断案理事,还到工地检查新城施工情况,检阅士卒。由于黄干领导有方,军民同心协力,新城很快筑成。两年后,金兵再次南下,连破黄州、沙窝等地,两淮震动,只有安庆军民有新城可守,未受金兵侵害。后来又下了一个多月大雨,长江洪水暴涨,城墙又变成了防洪墙,城内老百姓安然无恙。为此,老百姓交口称赞,“不残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黄干修建的新城,就是现在安庆老城区的前身,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是中国融入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重大事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又一个重大机遇和挑战,对各级党委政府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也是一个大考。说到底,就是政府怎样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主体,让其自由自主的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池活水,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更大的改革开放红利。为此,安庆市委围绕 “面对新形势,安庆怎么办?” 在全市开展以 “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加快发展,富民强市” 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
安庆的干部群众期盼加快发展,期望加快改革,纷纷献计献策。这次大讨论有几个特别之处:一是始终以领导干部、领导机关的思想革新为主线,以市委八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方式召开的。2001年11月23日开始,12月29日结束,是安庆市委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全委会;二是现议现改,在讨论中对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若干陈规立即改革。全市取消了行政审批144项,行政收费61项,废止过往文件20项;三是会议以解放思想为起点,以服务发展为归宿。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开展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市场主体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通知》;四是在会上,我请市方志办把《安庆府志》第十二卷关于知府黄干筑城为民的事迹摘录并译成白话文,发给参加市委八届三次全委会的同志参阅。这件事引起了不小的思想震动,一个封建官吏尚可这样一心为民,我们这些党员干部在安庆的发展中应该有更大的责任担当。一时间,安庆掀起一股 “黄干热”,大家议论黄干、学习黄干、践行黄干,市黄梅剧团还创作了黄梅戏《知府黄干》。后来,安庆市政府在长江防洪文化墙的建设中,还请艺术家创作了《黄干筑城图》的大型浮雕。
《安庆府志》是由清康熙六十年安庆知府张楷主持编修的。我在研读《安庆府志》的过程中,对张楷这个人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张楷康熙壬午年中举,次年被选授为山东东阿县令。在东阿六年,他勤劳为民,政绩卓显。后被提拔为安庆知府,在安庆一干十年。据《安庆府志》所载,他十年中修建各类民生及文化工程达五十多项。特别是开挖新河,把三矼桥、康济河、菱湖、斋墩桥、上新河、白泽湖、秦潭湖、长风港、下新河、长江形成一条新的人工运河,躲避长江的太子矶、乌龟矶、拦江矶的激流险礁段,彻底解决了 “皖江东下十三矶汹激,舟行危险” 问题。不仅是一项史诗级的民生和交通工程,也给后人留下了一处难得的景观。如今,安庆市把新河建成了一个美丽的水系风光带。张楷在天柱山下的摩崖石刻群中,留下了 “香岩” 两个大字,常为后人津津乐道。但我认为他最大的文化工程,还是主修了《安庆府志》。他在编修府志的过程中,坚持写志写史的录真具实精神,秉公持正,谨慎和平,还带领编修人员宣誓,还把誓词收入了《安庆府志》,主动接受监督。
2003年初,我离开安庆到省政府工作。临走时大家来市委大院送我,市委市政府把一套1961年安庆古旧书店刻印的《安庆府志》送给我,这套府志就是张楷主修的清康熙六十年版本。因在困难时期刻印,用的是黑褐色草纸,还有几处缺页。但它承载着安庆对我的期望和深情,我很是感动,甚为珍惜。依依惜别之情,至今难以忘怀。
离开安庆后,我一直推动《安庆府志》的校点重印,希望有更多人读到这部志书。2004年底,我和已出任安庆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的赵晓和同志商量,希望安庆师院能把这项文化工程干起来。此后,安庆师院在市委书记朱读稳和市长肖超英的支持下,由赵晓和主持,组织精干力量用三年多的时间对《安庆府志》进行校点整理,还请著名国学大家孔凡礼老先生做顾问。孔凡礼先生是安庆太湖人,他曾对我家乡的《诸城县志》编修做过贡献,他当时已经80多岁了,还全部审阅了《安庆府志》校审稿,对一些重要的地方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2009年底,《安庆府志》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发行,还被中国地方志办公室评为优秀志书,也了却了我的一个心愿。
我爱《安庆府志》,并不是对故纸堆的热情,而是热爱安庆的山川河流,热爱安庆的历史文化,敬畏安庆的先贤先哲,情系安庆的父老乡亲。
《安庆府志》和其他的地方志一样,是领导干部的历史教科书,也是爱国主义的历史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