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特色农产品开发视角下农业融合二三产业的探析
——以清远市为例①

2020-11-25刘顺字郭淑贞廖远东林双娣谭卫军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10期

刘顺字 郭淑贞廖远东林双娣谭卫军

(1清远市清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 广东清远511800;2清远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 广东清远511518)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清远市视察,对英德市电子商务盘活特色产业、产业融合及产业发展进行了指导,指出发展产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扶贫方式,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农业供给侧改革指明了方向。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非常切合当前清远市农业发展方向。以优质农产品闻名遐迩的清远市,顺势而为,积极补位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短板,将开发特色农产品作为抓手和支点,激活内生动力,推动农村产业向纵深融合、产业振兴发展形成燎原之势。这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二元结构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困局,促进农村产业振兴,脱贫致富都富有积极意义[1-3]。

特色农产品为当地特有或者非常有名气的农产品,富有特有的文化内涵或历史底蕴[4]。它的特性在于品质优良、地域或文化特殊、产量有限[5]。以特色农产品撬动农村产业融合是借鉴工业理念来促进农业发展,使传统小农经济通过特色农产品“接二连三”后,扩展产业链,挖掘农业更多功能,拓展农村新型业态[6](图1)。使当地农民因地制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拓宽发家致富的途径[7]。

1 清远特色农产品开发途径

清远市特色农产品的特点众多,有的以新见长,有的以质诱人,有的以鲜取胜,有的以妙突出。特色农产品开发途径主要如下。

1.1 种养环节创新特色农产品

通过在种养殖环节打造特色。如在水稻收割前的1月左右,水稻破口期,喷洒微生物菌群,种植出富钼富硒功能水稻。通过喷洒叶面的方式,在白菜生长的幼苗期、莲座期和结球期分别喷洒富硒营养液以提高白菜的硒含量,种植“富硒”白菜;如以蝗虫、小昆虫和草籽为食养殖的虫草鸡。引进新品种鸡心黄皮,山苏等。

1.2 流通环节创新包装特色农产品

特色农产品本身就和其生长环境关系密切,在包装设计时通过将清远区域或本地文化融入其中,加深和加强农产品留给消费者的印象[8]。如英德红茶为广东省名茶叶,因此包装设计中采用了广绣、荔枝等广府元素,字体也采用书法字体,体现了浓郁的文化底蕴。清新区入选清新优品公用品牌的特色农产品,包装上均统一标注“清新优品”,起到一语双关的作用。

1.3 注入科技含量创新特色农产品

采用高新科学技术,将农产品功能、性状、工艺等方面发生改变,或通过产、学、研、用紧密联系,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提升市场竞争力[9]。如首创清远鸡休眠保鲜与恒温保鲜配送桶,使禽肉类保鲜、保存、保质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林芝破壁技术的采用;从农产品标签上扫描二维码了解农产品信息。

1.4 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

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战略,新的销售渠道有农超对接、互联网平台、各种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特色农产品体验馆等[10]。如英德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囊括英德农特产品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体验馆。清远市首创的“乡村新闻官”,开展乡村农产品直播推介活动,开拓了农特产品电商平台矩阵和销售渠道。清远市每年各种各样的农产品文化旅游节、推介会,为农产品提供多种销售平台。

1.5 以“三品”工程为抓手

清远市紧紧围绕品种、品质、品牌为核心和抓手,促进农业提质增效[11]。品种方面,保留壮大清远鸡、英德红茶、桂花鱼等优良种特色农产品,加快山苏等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品质方面,清远市将提高质量贯穿于特色农产品生产全过程,推崇良种良法、清洁生产、绿色生产。品牌方面,清远市以奖代补鼓励“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努力打造六有(有特色、有质量、有标准、有规模、有影响、有认同感)农业品牌,突出清远农产品绿色、优质、营养、安全等特征,提高美誉度,2019年清远市有7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尤其是“英德红茶”商标品牌效应较为突出[12]。

1.6 满足客户售后服务

根据清远人好客的习惯,热情满足客户对农产品需求,从而源源不断地产生回头客。回头客产生的交易额是新客户的15倍,但维护成本仅是新客户的1/6,而且交易额越高,流量成本越低[13]。因此清远一直积极努力打造“环珠三角”最优营商环境,满足旅游和消费人员对特色农产品的需求。另外借广州市帮扶清远市的契机和平台,充分抓住农产品产清远销广州无缝对接。清远市曾入选“2017年中国区域最佳投资营商环境城市/乡镇”十佳榜单,清远人通过营造贴心周到的售后服务使得农产品消费者不仅对其产品产生依赖,同时通过“会员”等优惠成为显示其身份和获得荣誉感,产生了更多的回头客。

2 清远市特色农产品融合二三产业的循环链接模式

清远市从开发特色农产品为基础,大力推进产业纵深融合,从使单一的农业领域内部收入拓宽到外部的二三产业领域,从农业部分环节延伸到全产业链,促进清远市特色农产品走向粤港澳大湾区,如图2内围实线箭头,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企业的种养基地、加工工厂、配送中心纷纷落户清远如图2外围虚线箭头。农产品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通过内外围箭头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循环产业链接体系。清远市以特色农产品促进产业融合的主要模式如下。

2.1 产业链纵向延伸型

为了健全产业链布局,清远市委市政府引进了从事高、低温肉制品加工和生猪屠宰的清远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推动单一的养殖环节产业链开始延伸到食品加工和餐饮物流等领域,价值链也呈倍增态势,抗击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14]。目前清远市双汇食品有限公司的冷鲜肉,高温火腿肠,低温各种灌肠畅销国内外,同时拉动了清远生猪养殖业,广东温氏食品集团等大型生猪养殖企业也紧跟而入,使清远传统的生猪养殖供给侧矛盾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并形成了良好的良性循环(图3)。

2.2 产业功能横向拓展型

清远市以特色农产品为核心,积极拓展特色农产品横向产业链,助推农业与旅游、文化、会展、教育、体育、生态环保、餐饮等产业融合(图4)。清远大力支持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引导建立特色农产品亲自收获体验,农活体验,农家乐,民宿等集饮食、住宿、游玩综合体。清远市每年举办清远鸡美食旅游文化节、英德红茶文化节、连州菜心与水晶梨节、佛冈竹山粉葛节、农民丰收节等农产品为核心的节日庆典[15]。另外多策并举组织农产品参加国家、省、市、县、镇、村的多级农产品推介会,将农产品与会展旅游结合起来,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并鼓励创意农业和农产品发展,建立农业主题公园和复合生态系统模式,实现农业农产品多功能要求。

2.3 品牌创建辐射型

清远市委市政府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构建“3+X”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清远鸡、柑橘、

茶叶三大主导产业,培育清远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行业竞争力和附加值,实现走出去战略。为了创建清远特色农产品品牌,清远市从多个维度挖掘特色,打造清远市特色农产品品牌(图5)。从公用品牌角度,打造了清远农家和清新优品,从行政区域打造了从村到市级4级名牌产品(图6),从地名推出了“笔架山茶”和“北江河鲜”,从文化元素中壮大了“东坡腊味”和凝碧(湾)虾等。清远市积极培育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通过技术渗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16]。

2.4 产业园集聚型

近几年来,清远市将申报和建设省级现代特色农产品产业园作为重要引擎,壮大农产品产业园的规模和效益。目前,清远市8家省级现代农业园“头羊效应”明显。产业园淘汰了“小散乱”的方式,实现抱团发展,并在生产、加工、科技、品牌、金融创新五大板块并驾齐驱,通过智能化与集约化生产,引领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使优质农产品种植数量与质量齐增长,种植效益不断创新高。清远味道瞄准高端市场,入珠融湾步伐不断加快,清远特色农产品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餐桌上的重要食材,同时带旺了相关产业,形成了共建共享的农业产业综合体[17]。

3 清远特色农产品开发视角下融合二三产业的思考与展望

清远市根据“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思路,以开发特色农产品为支点,有序撬动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和全产业链条,使产业价值链增值和区域品牌溢价效果惠及特色农产品产区,形成以点带面,以面促体的格局。清远市打破了农产品在清远市范围的内循环,以特色农产品为切入口,紧紧围绕“湾区所向、广州所需、清远所能”实现三大产业互链,农村与城市功能互补,融合共赢发展。清远积极引导农村特色农产品向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产业链延伸,实现农产品产业链走出去,如清远鸡、英德红茶已深受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百姓青睐;同时也吸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产业链向清远拓展,实现农产品产业链引进来,如港资供港基地美而顺有机缘农牧(清新)有限公司、广州市力鲜食品有限公司在清远打造专业种植+蔬菜交易中心+农副产品加工+农业观光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清远配送中心等。清远市努力探索农村与城市三大产业之间深度融合新态势,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中打造了“清远”循环产业链接新模式,同时也是农业供给侧改革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使清远农产品产业朝着更健康更科学的方向突飞猛进。

循环产业链接模式涉及了农、工、商复杂的博弈关系,会出现许多个性情况,不能一哄而上,简单地复制模仿,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灵活变通,以本地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通过科学评估和认证,找到实际符合当地特色的农产品产业链融合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