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2020-11-25张保国
张保国
(河南省栾川县栾川乡中心学校 河南 栾川 471500)
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学习分析以往发生的事件,学生能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和习惯。历史教学是让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发展。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现今社会已经由快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加快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就个人而言,个性是一笔可贵的财富。个性化意味着在差异和差异之间培育创新。一个尊重个性发展的社会,强调提高个人整体素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遵循这一教学原则,学生可以成为具有良好个性和行为的人。
1.发展学生个性的措施
目前,许多历史教师经常用学生的知识量来衡量教学质量,以提高他们的教学表现。大部分教师注意基础,单一讲解和传授知识,而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然而,学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知识最为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学生不应被剥夺“奇怪的想法”,教师应鼓励和肯定提出问题的学生。历史教师应该更新他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特别是人格发展,这是创建新历史课堂的需要。
人的发展是在生活环境的刺激下逐渐实现的。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限制和控制,这使得许多学生在教室中畏缩,课堂氛围变得紧张和沮丧。这种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接触的东西无法被完全地吸收和运用,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将大打折扣,其思维方式也无法得到有效锻炼。因此,教育工作者在传授工作中,需要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以改变现有状态,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以自己的诚意对待每个学生,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积极向上。教学结束后,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谈心,来迅速了解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以及困难。并且,要时刻留意学生的人格塑造,要极具耐心地为学生解惑答疑,引导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养成健康的人格,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对于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不同的人对历史的理解不同,对待同一事件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备课和教授的过程中,也要因材施教,注重课程的层次设计,提出的问题也要有难易之分。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得到一种自我肯定的感觉,让学习优异的孩子也能在学习中不断突破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且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达到发挥自身优点理性学习的目标。
2.在课堂方面,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
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生活,他们是不同的。尤其是初中生,他们对外界环境怀有很强的猎奇心理,非常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他们也正处于性格塑造的敏感时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不能通过学业成绩上的差异来评判一个学生的好坏,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高兴地接受自己,特别是帮助他们学会自信。爱默森曾说过: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秘诀。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价值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应鼓励学生根据课程的基本要求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在兴趣的驱使下不断挑战自己,探索不同的学习方法,不断完善自身的性格特点。这样的教学才是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教学。
历史知识是综合性的、多样性的。上下五千年,贯穿古今;纵横五洲四海,涉及世界各地。其中不仅包括各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地貌,还涉及人世间唯美的爱情故事和政治谋略。在美丽与智慧并存的历史长河中,需要后人不断地品鉴和体会个中深意。因此,学生若只是单单局限于课堂上的教授,而不自己去发掘,这显然是不够的。这样不仅局限学生的眼界,而且也无法从历史中真正吸取教训。教育工作者,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历史阅读,根据不同学生的喜好,来推荐一些对他们今后发展有益的书目,让学生通过培养阅读习惯、陶冶情操来提升自己。
3.创设促进个性发展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是在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可见,凡是符合学生兴趣的活动,就容易提高积极性,使其积极愉快地去从事这些活动。因此,历史教师要注重过程式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如通过分配学习任务,呈现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情境或活动情境等,使学生融入到教学内容的思考、理解、问答、练习之中,或通过课内外的资料搜集、探索研究以及利用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富于启发性,使学生要想有所悟;练习时要精选习题,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精讲精练、善问善思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采用生动活泼、快乐多样的授课风格和方法,如讨论法、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故事三分钟、现代信息技术等,为学生创造一种能自由发挥、轻松愉快、易学易懂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崇尚真知,乐于探讨,自觉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4.实施民主、开放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个性情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教师要有创新的教法,不能拘泥于传统。教师要发扬民主,尊重学生在认知和能力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是规规矩矩听课、小心翼翼答题,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严重地扼杀了学生创新的火花。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就要有创新的课堂设计,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奇特”想法、说法,教师不能轻易否定,要在肯定其敢于创新、敢于思考的同时,帮助和引导他们识别自己的想法、说法中不合理的地方,要宽容、理解学生在知识上的不足,鼓励、信任学生的进步,使其永远保持对知识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热情和探索精神。其次,教师在历史课堂中要巧设疑问。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而思维总是以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成功的质疑训练,往往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创新意识的重要步骤。为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开放的、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展示其创新思维能力的机会,激发求知欲,培养其思维的流畅性、独特性、灵活性和精致性。
总之,历史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把握课程改革脉搏,转变教育观念,积极营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真正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