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2020-11-25马占荣
马占荣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河北 丰宁 068350)
引言
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较初中均有所提升,这就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从目前来看,学生在此方面明显不足,物理学科成了众多学生的短板。学生在面对题目时无从下手,长此以往,便对其产生厌恶心理。然而在理综卷面中,物理分值十分可观,提高学生解答物理题目的能力迫在眉睫。
1.解题能力不足的原因
物理在高中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其也是高中阶段的重难点课程,很多学生这一方面相对薄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如下:第一,基础知识掌握不充分。学生对教材中涉及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很多概念、公式、定理,比较模糊,在考试中并不能灵活应用;第二,审题能力不足[1]。学生缺乏审题意识与能力,不能快速提炼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而且,还容易被题目中的干扰信息所干扰,这就是审题能力缺乏的表现;第三,缺乏发散性思维。受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思维束缚相对严重,学生缺乏思维发散意识,在解题时思维僵化,不能顺利而快速地解答题目;第四,错误的做题认知。学生普遍陷入“题海”,认为解题能力与做题数量成正相关,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做题上,而忽视的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在大量题目的磨合下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很难得到质的提升。
2.培养策略
2.1 引导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物理学习侧重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高中阶段尤为明显,但如果在解答相关题目时游刃有余,就需要足够的基础知识做基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相应的知识点,在此期间,应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要确保学生充分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如,基础性概念、定义、公式等等,这些均是学生后续解题的工具,使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的重要前提。教师实行螺旋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知识,螺旋式学习就是不断复习,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扎实基础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并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
2.2 引导学生科学审题。物理习题中,难度较高的就属后面的计算类题目,其涉及的知识面相对广泛,再加上题目信息量大,这就大大提升了这类题目的难度。当然,这类题目也成了众多学生失分最为严重的点之一,但也有个别学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井井有条、逻辑分明。事实上,这类题目并不难,是命题人将多个简单知识点综合起来,设置一些干扰信息,目的就是考察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学生如果能够通过阅读题目信息提炼出其考察的知识点,那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审出题目考察点、审出命题人的陷阱,进而解答题目。在审题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简化题目信息,剔除一些无关信息,抓住重点,精准解答。总之,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审题环节,引导学生正确审题,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2.3 引导学生多样化解题。物理学科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涉及面较广,有时需要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解答。因此,需要培养学生跨学科应用知识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解答题目,培养学生解答物理题目时应用其他学科知识的意识与思维[2]。例如,物理解题中经常会使用数学方面的相关知识,特别是计算类的题目,涉及到正余弦函数与公式,以及一些特殊函数值。在此期间,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这一能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题目的解答,在此期间,教师可不必要求学生运用何种知识,引导其进行发散思考,进行一题多解,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当然,教师应设计相应的题目考察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实际行动纠正学生重视结果轻视过程的错误认知,引导学生高效解题、科学解题。
2.4 纠正学生错误的做题认知。在目前的教学中,学生往往把解题能力与解题数量联系起来,认为多做题便能提高解题能力。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事实上,解题能力并不是依靠题目数量来培养的,更需要题目质量。即做高质量的题目,并提高做题的质量。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题海误区,选择价值高、有意义的题目。另外,由于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每天都会接触一些新的知识、题目,出现“喜新厌旧”的现象,忽视之前做过的习题,而一昧地追求新题目。如此一来,学生学习得不到进一步深化,对相关知识点并不能充分掌握,基础薄弱,解题能力始终得不到进一步提升。对此,教师应就这学生这一不良学习习惯和认知,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温习,尤其数次做错的题目,应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后续做题犯同样的错误。
3.结束语
教师应正视学生解题能力不足的现状,针对其基础知识薄弱、审题能力不足、缺乏发散性思维以及错误的做题认知的现状,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善,引导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科学审题、多样化解题,并纠正学生错误的做题认知,进而达到培养其解题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