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性律动游戏中幼儿动作表现引导策略初探

2020-11-25

读与写 2020年10期
关键词:熊二光头律动

李 颖

(重庆市渝中区桂花园幼儿园 重庆 渝中 400015)

1.问题的提出

创造性律动游戏是教师在音乐作品主要形象的基础上,创编故事情节、韵律动作、游戏规则、队形等内容,引导幼儿通过动作表现、规则体验等活动感知音乐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表达的游戏活动。

大班创造性律动游戏《光头、熊二、枪》,是一个融合动画内容和律动游戏,并结合幼儿社会性人格培养的综合性活动。游戏充分借助动画片人物的关系,在傻瓜流程的模式下开展的创造性律动游戏。首先由动画片《熊出没》引出活动,再进行人物动作的模仿,最后猜拳定输赢,整合环保教育。

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跳跃、零散的,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喜欢模仿别人,动作表现较单一,创编动作不适宜等等。因此,我们在组织大班创造性律动游戏《光头、熊二、枪》时,发现幼儿在动作表现上会出现动作与节奏脱节、动作创编较局限、创造性表现上易受他人影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引导策略。

2.创造性律动游戏中幼儿动作表现的引导策略

2.1 明确创编的动作,逐步引导幼儿掌握。

问题情境一:

森林里住着熊大、熊二、光头强,他们每天都在为砍树的问题发生争吵。第一遍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完成了熊大来了——熊二来了——光头来了——大树来了的动作流程。第二遍请幼儿创编了熊二吃蜂蜜的动作。幼儿创编了吃蜂蜜的动作,在集体练习动作后,老师直接就开始了合乐游戏,在完整游戏中,部分幼儿不知什么时候做吃蜂蜜的动作,导致了动作与节奏的脱节,幼儿一直处于跟随老师频繁换动作的状态。

引导策略:

(1)明确动作替换的位置。大班幼儿能够独立做出吃蜂蜜这样的单一动作,但是直接就将动作放入游戏流程中,对于孩子来说比较困难。他们还不能将动作和音乐结合起来,只能依靠老师的语言、动作提示来将游戏完成。所以,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在创编动作后,让幼儿明确动作替换的位置。比如《光头、熊二、枪》中,幼儿创编了“吃蜂蜜”的动作,那么就在合乐游戏之前,让幼儿明确要用“熊二来了”来替换“吃蜂蜜”的动作。由于幼儿已经熟悉了基础流程,所以在明确目的的情况下,幼儿掌握起来更容易。

(2)循序渐进——逐步掌握动作流程。幼儿掌握动作的流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案例中,教师缺少了幼儿逐步自我学习的过程,所以出现了问题。怎样逐步引导幼儿创造性的动作表现?比如《光头、熊二、枪》的游戏中,我们就可以采用口说——动作——随儿歌——清唱——随乐五个环节,来突破“动作替换”这一难点。老师在幼儿创编动作后,先口说动作名称,再带领幼儿做动作。在明确替换的位置后,用儿歌的方式来引导幼儿,然后老师哼唱旋律做动作,最后合乐游戏。在经历这样一次完整的动作替换练习后,就突破了动作替换这一环节的难点,降低了幼儿合乐游戏的难度。

2.2 转变教师角色,鼓励幼儿自主表现。

问题情境二:

在猜拳游戏中,老师发现,原本许多幼儿都创编出不同的动作随乐游戏,可是当老师的示范一出,他们马上更换了自己创编的动作,一直追随老师的动作。

引导策略:

大班幼儿爱模仿,动作容易受到他人的干扰。所以在游戏中就容易出现变化已有动作的行为。上述案例中,因为幼儿已经熟悉了游戏的流程和动作,那么老师在最后的环节中就可以退出示范,采用语言提示或者在动作转换时用动作引领,而不需要全程的完整示范。过多的示范反而会起到事与愿违的效果。退出的目的是发展幼儿的自我教育和独立性的培养;创造机会让幼儿自由地实践表达。退出的原则是逐步退出;灵活进退;加强间接指导。退出是教师弱化对幼儿支持的一种教育机智。

逐步可以退到带做时,时常有意停一停,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比较独立地反应;教师退出指导者的空间位置,偶尔使用语音或体态进行暗示性的帮助;甚至教师还可以完全退到活动之外成为旁观者;或者完全退到与幼儿一样的普通参与者的位置,与幼儿共同享受活动的快乐。

3.结语

孩子需要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引导,幼儿创造性动作表现也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策略来开展相应的游戏活动。大班幼儿经验少,思维教粗浅,需要人格品质和独立意识的培养,借助创造性律动游戏的平台,激发幼儿创造的思路,帮助幼儿更流畅地动作表现,体验创造性律动游戏的乐趣。

猜你喜欢

熊二光头律动
和谐律动
剃成光头就不会有头皮屑?错!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熊熊乐园环游世界
为什么称巴西为“足球王国”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光头
光头神探
我家有个“光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