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
2020-11-25谢学华
谢学华
(贵州省习水县寨坝镇中心小学校 贵州 习水 564600)
引言
数学作为贯穿学生求学生涯的主课程,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作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自低学段便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消除学生心理戒备,使其敢于提问、敢于质疑,勇于解答,并贯穿始终。笔者通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与数学核心教学思想,对农村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予以探究,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简述
1.1 师资视角分析。首先,虽然新课改推行已有数年,但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旧存在,农村数学教师习惯向学生提问,忽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甚至部分数学教师片面的认为学生提出的问题会影响教学进度,耽误其他同学的学习时间。如此以来,小学生问题思维便受到局限,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逐渐被消磨。其次,部分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知识掌握深度、广度不足,且课堂调控能力有限,生怕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有效解答,影响自己的权威形象。长此以往,小学生便从心理上逐渐养成依赖心理,不愿意去思考、提出问题。
1.3 学生视角分析。其一,由于部分农村学生视野相对窄小,胆量不够大,生怕自己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反被老师批评,同学耻笑。其二,部分学生怕自己提出的问题,耽误大家宝贵的学习时间,且被同学说“爱出风头”。其三,不善于提问,这里所涉及两个方面,即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就学习态度而言,部分学生未养成自主预习、复习的学习习惯,在课堂学习中,不能有效深入学习,当然发现不了数学问题。就学习能力看,有些学生未认识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没有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不知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培养农村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
2.1 从多角度提出问题,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总是伴随着对奥秘的求解与思考。问题作为人类进步的先决条件,没有问题便没有创新。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视角出发,大胆提问。教师只有不断强化学生问题意识,才能使学生根据已知内容,理性的进行问题思考、探究。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主导,数学教师只有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才能从学生视角出发,科学设置教学计划,营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消除学生心理戒备,大胆的提问、假设。譬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数学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猜想,并对学生一视同仁。当一位学生说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个位数有关”,数学教职可就此引导“真的只与个位数有关吗,所有同学都同意这一观点吗”。学生便大胆质疑,并积极列举例子,刚才的观点很快便被推翻。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自由的探讨、提问中,学生心中的疑惑慢慢得到解答。在问题探讨中,学生潜能得到激发,数学思维灵活性得到有效锻炼。
2.2 巧用微课,科学设置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数学教师应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掌握学情,了解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巧用微课设置问题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数学求知欲,积极主动的进行问题探究。由于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缺乏生活阅历,看待问题的视角较为单一。因此,在进行微课件制作时,数学教师可设置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
2.3 分层教学,因人循序。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生活阅历等方面存有差异,同样的数学问题,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启发思维、认知差异性,科学的选择教学方法。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应因人而议、因材而议。教职人员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掌握学生认知规律与生活经历,在问题设置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疑,以提高学生问题知悉度,进而激发学生问题解答热情。学生只有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欣喜,才敢大胆假设,小心论证,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高质性。
2.4 优化教学模式,注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学习新课改教学理念,不断夯实自身专业水平,改变传统“师道尊严”、“单一教学”等教学模式,努力营建融洽互助、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提问、互问,以实现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另外,教师应注重学科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衔接,科学设置生活化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高效的掌握课材内容,帮助学生找回数学学习自信心。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数学教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消除学生对问题的恐惧心理,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本质是服务于日常生活。学生只有善于应用数学知识,才能学有所用,成为知识的主人。
3.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育部尤为重视农村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科学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探究,才能实现数学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