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探究
2020-11-25程开金
程开金
(贵州省习水县寨坝镇中心小学校 贵州 习水 564600)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较多的考虑如何的去讲解数学知识,如何使小学生更快的掌握该知识点,往往忽视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先进的教学思想渗透不及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旧存在,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小学生好问的天性,致使部分农村小学生缺少自主学习、敢于提问的积极性,不利于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随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广泛推行,教育部极为重视农村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将小学生引入情境中隐含的“数学问题”,激发小学生求知欲望,并使其带着问题,疑惑大胆的解答,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1.数学问题意识的界定
1.1 何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小学生积极的思维倾向活动,是小学生原有的经验与知识不能满足与解决实际问题是自然产生的一种困惑、怀疑、求知的心理状态。此心理状态能有效驱动小学生拓展自身思维,不断的猜想、认证,进而有效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但能彰显小学生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亦能展示小学生思维的独特性与创造性。在问题面前,小学生不会感到胆怯,而是奋勇直上,积极探讨,这对小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学习尤为重要。
1.2 数学问题意识概念简述。数学问题意识作为一种思维的问题性思维品质,需要小学生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养成的。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主题,科学的设置问题情境,使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问题探讨氛围中,并有目的、有计划的解决心中的疑惑,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2.农村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探究
2.1 巧设问题情境,鼓励小学生自由探讨。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数学教师能否根据教学主题为其营造的问题情境相匹配。另外,问题情境的实质性,通常决定了小学生在探讨中能否真正收获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应提前与小学生进行沟通,掌握学情,并根据小学生个体差异、知识认知程度以及兴趣爱好等为教学情境切入点,科学设置问题情境。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阅历虽然不丰富,但思维活跃,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应多从小学生视角出发,才能有效激发小学生问题钻研、探究兴趣,并使小学生在合作中畅所欲言。譬如:在学习“圆的基本性质”教学时,教师可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圆的形象,例如:手表、篮球等,使小学生对圆的基本性质有所了解,接着,教师以汽车的轮胎为素材,科学的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小学生思考为什么机动车轮胎被设计成圆形。通过设计生活化问题,引导小学生合作思考,不但能帮助小学生更清晰的记忆教学重点,还能使小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2.2 优化教学评价机制。为提高学生问题合作探讨的实效性,数学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单一教评方式,积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评价机制,对敢于发言,思维灵活的学生予以褒奖,以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可鼓励小学生互评、自评、组间互评。从教学主导者的视角看,数学教师可对小学生综合表现进行发展性评价、激励评价、总结性评价,使学生认识到培养数学问题意识重要性,督促学生进步。
2.3 情感熏陶,激发学生探索欲。在应试教育模式下,部分数学教师与家长过于注重学生数学成绩的优劣,忽视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亦使得部分学生缺乏问题探讨的积极性,对于数学教师布置的学习活动,亦不积极发现。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活动是情感支配下的实践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尤为注重小学生情感的培养,积极向小学生列举名人轶事,吸引小学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数学情感,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进而使其主动融入到问题探讨活动中,高效学习。
2.4 转移教学重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传统教学中,数学教师为教学中心,学生只能被动的进行知识输入,没有求知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由于学生缺少自主探究数学理论本质的机会,且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经常课上听、课后忘,在这样的背景下,难以实现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因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转移教学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通过科学的引导,激发学生数学探索思维,使学生主动而积极的进行问题思考,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学学习思维,并形成自己的数学记忆脉络,进而实现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
3.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只有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科学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数学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反思问题,才能实现小学数学教学高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