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引路 以引撬读
——以《精卫填海》为例
2020-11-25张书银
张书银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光华小学 福建 屏南 352300)
统编教材把课外阅读纳入课程,提倡课外阅读教材化,如何落地呢?引子范本教学是一条重要的通道,引子范本教学把课文当成引子教,打破课内外阅读的壁垒,扩大学生的阅读半径。教材中的小古文作为新入体裁,怎么发挥其引子范本作用呢?试以《精卫填海》为例谈谈。
《精卫填海》是统编小学教材的第三篇文言文,选自《山海经 北山经》,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故事充满神奇的想象,精卫的形象跃然纸上。教材在三年级已安排《司马光》《守株待兔》,但孩子们并未学过,这些文言文短小简练,俗称小古文。小古文是学生触摸中华传统文化根脉的通道。让学生初步了解小古文的基本学习方法,从而感受古代文化,亲近经典,这是教学的定位目标。而从单元编排来看,《精卫填海》是四上神话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盘古开天地》是首篇。与其他共四篇课文,结合一起,为学生学习神话故事提供了语言范本。“语文园地”又设置了神话内容,“快乐读书吧”是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结合这些编排意图,站位神话单元,引导方法学习小古文感受古文神话中的想象,品味人物形象,成为本课的教学聚焦点。
1.触摸根源,邂逅文化之美
我们要叫飞机飞得快,轮船航行的好,就要精心研究它们的动力系统的,学习也一样,为什么要学习小古文?这是撬动海量阅读的根底所在。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小古文是通过简单凝练的文字来记录神话的口口相传,它是神话最原始的样子,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最古老的裁体,代表了最正规的中华文化,这样学生怀着崇敬走进《精卫填海》,走近《山海经》,就产生了学习古文的兴趣,对经典文化的亲近向往,从面撬动了阅读的兴趣起点。
2.循法引路,推开经典之窗
走着神话来时的路,品着故事原有的味,当小古文邂逅神话,神话文体依托其神奇的想象,情节,人物形象,及变化散发文体的独特魅力。寥寥35个字的古文神话,记录《精卫填海》的故事。古文神话凝练的文字背后有丰富的内涵画面,丰满人物形象的。那么怎样读古文神话?方法导行:读得懂,想开去。以学习古文方法为支点,画一个有方法有品味学古文的圆周。
2.1 读得懂。读得懂是阅读古文的保底任务,学习基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读得懂”是基本要求,即让孩子能借助注释了解古文的大体意思。激发对小古文的学习兴趣,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粗知大意,以读为主,围绕一个读做文章。小古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合适诵读。学习古文链接课前的试读小古文的学习经验,先读准字音,利用停顿读通古文,再读,借助注释读懂古文大意。
2.2 想开去。有了基础,还要进阶式学习,往高级点走。课后题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这是还原小古文简单的文字于生动的画面,练习复述。目的在言语实践中,把简短的故事丰满化,把凝练的语言具象化,把抽象的文字神奇化,那么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就自然落地,生根发芽。教师就创设真实的情境,通过教师引导示范,再放手让孩子们尝试练习,学生了链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已经学过动用五官想象画面的要素训练点,联结已有的阅读经验,生活经验,文白对照,比较阅读,想象补白,进行讲故事。再辅助梳理故事的结构支架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建构言语。当学生“添油加醋”,“添枝加叶”绘声绘色讲述古文神话故事,感受神奇想象也创生了神奇想象。这样的体验活动由教师转为学生学,学生在主体意识下,真正走进神话,走进经典。精卫坚韧执着勇于抗争的形象自然在学生脑海里立体起来。
3.以篇及类,撬动阅读支点
课文是“一掬水”,课文之外,还有大量的“江河湖海”,课文当作引子,教材成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成为连接课内与课外、课堂与生活的桥梁的纽带,由节选引向长篇作品,由选篇引向整本书阅读。由小古文学习方法“读得懂,想开去”为连接点,由《精卫填海》引到《夸父追日》,引向《山海经》,就形成了一条引子链。古文《夸父追日》的链接,迁移古文学习方法,孩子们读懂文本,又跳出文本,在神话文体感知中,进一步感受了神话文本的文体特征。这对他们今后阅读了解神话,感知神话的独特魁力,增强神话的阅读欲望具有推动作用。顺势而导,出示了《山海经》,向学生打开了神话的一扇窗。书中古代神话的集约呈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小古文探究中来,去对话古人,去倾听历史的回响,去认识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去更广的阅读天地间遨游,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就完成《精卫填海》为引文一篇向古代神话一类的拓展,融通课内外阅读,达到引子范本的教学任务。
学小古文,领受圣贤之教。引小古文,叩响文化大门。站位儿童的视角教学小古文,让孩子真正爱上小古文,爱上经典,爱上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