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剪力墙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运用

2020-11-25

建材发展导向 2020年19期
关键词:墙肢连梁剪力墙

闫 帅

(山西中方森特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现阶段,我国建筑结构设计中十分重视结构的抗震性能,为优化结构的抗震性,剪力墙结构设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剪力墙结构设计能够为人们打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避免建筑结构出现位移和变形等问题。设计单位应采取多种措施增大结构的刚度,以此提升建筑结构设计水平。而剪力墙结构设计可充分满足上述要求,故而受到了业内的高度青睐。

1 剪力墙结构设计

剪力墙结构设计是对传统框架式结构的一种变革,其利用含有钢筋的混凝土板替代原有的框架式结构柱梁,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固性,保证建筑结构受力的均匀性。剪力墙结构是近几年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其设计方式有其特有的规则和要求,并不是剪力墙结构设置越多越好,需要结合建筑实际要求及结构形态,合理规划剪力墙数量,以维持结构稳定性,减少受力不均带来的威胁。

2 剪力墙结构设计的优势

一是经济性。与传统框架式梁柱结构对比分析,表面上来看剪力墙结构在设置中会带来较大的材料和成本消耗,不过从整体性分析,剪力墙结构的安全性要明显高于传统的框架式结构。剪力墙结构是由钢筋和混凝土融合制成的,虽然钢筋材料用量较少,但在与混凝土配合后,可有效增建筑结构稳固性,减弱荷载对结构的影响。另外,由于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增强,维修养护成本也会有所降低,减少资金支持,维护企业最终经济效益。

二是稳定性。剪力墙结构既然是利用钢筋和混凝土材料融合制成的,其自身的稳定性自然也会有所上升,这是传统框架式结构所无法达到的。再加上钢筋与混凝土融合作用下,有效控制实际作业中出现的变形等病害问题,加钱建筑结构的美观性。

三是连续性。剪力墙在建筑工程中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不过这种空间分隔不是完全性的,结构整体性与连接性得以保障,工作人员可通过竖向或水平方向对建筑结构进行维修和养护,以维持结构稳定性。由此可以看出,剪力墙的设置具有连续性特征,只是单纯的进行空间分隔,不会对整体结构带来任何影响。

四是规则性。剪力墙结构设计可按照建筑内部空间功能要求对其实行科学划分,在保障建筑结构连续性的基础上,实现空间区域的科学处理。同时剪力墙结构设计具有简单、规则的特征,便于工作人员对分隔后的空间区域予以及时维护,促进后续工作的开展。

3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3.1 平面规划与定位

从平面规划方面来看,为发挥剪力墙结构性能,可沿着主轴线方向实行结构的延伸布置,这样可充分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承载能力,降低竖向和水平方向的荷载压力,维持结构稳固性,保证主轴线两侧结构的对称性,加强应力分布的均衡性,从而减少扭曲变形等问题的产生。同时在平面规划中,剪力墙结构设计还要考虑建筑抗震要求,优化结构抗震性能。

根据笔者经验,在遇到矩形、T型或L型的平面布局时,剪力墙可直接沿着主轴方向向两侧延伸布置;在遇到正多边形或圆形平面时,可以采取径向或环向布置方式展开规划。

从定位角度分析,建筑工程中对剪力墙结构延展性设计提出了明确要求,设计人员要按具体要求合理规划剪力墙结构,注重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经常会存在墙体过长的问题,这使得结构弯曲系数变大,超过能承受范围,出现脆性破坏问题。因此,在针对墙体长度要求较大的剪力墙设计时,应确保其承载力符合结构设计要求,展开分层间隔式设计,将墙体均匀分割为细小、独立的多个墙段实行独立设计,从而在整体上增大剪力墙结构的承载力。

3.2 剪力墙数量的科学控制

剪力墙结构在提高建筑结构承载力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但在实际设计规划中,不是数量越多,整体性能效果越好。剪力墙结构需要根据建筑工程实际要求,展开科学布置,加强整体平衡性,达到节约成本,改进建筑质量的作用。剪力墙结构是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结构密度有所上升,建筑的抗震性能得到增强,不过过多的剪力墙结构会增加建筑结构自身重量,随着建筑层高的增加,建筑结构稳定性也将逐渐减弱,对建筑安全性构成威胁。所以在设计中,要对剪力墙数量予以科学管控。

3.3 转向空间结构设计

剪力墙承重结构是由横向和纵向承重板以交叉方式排布形成的,虽然稳定性较强,但结构死板,对于转折部位的承重效果有一定影响。为优化剪力墙结构性能,在设计中需要对转向空间结构实行深入研究。在转向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可在主轴方向设置双向结构,注重双向结构承重的一致性,这样可在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空间,通过优化处理,加大结构刚度和承载力。同时,剪力墙侧向位置上可利用材料优化的方式来降低剪力墙自身重量,扩大内部空间,保证各部位受力均匀。

3.4 截面设计

剪力墙截面设计的目的是提高结构的延展性和刚性,从而减少结构变形问题的产生。具体方式为:根据建筑结构特征,合理规划剪力墙结构的长度,避免过长对墙肢受力性带来影响。一般情况下,将细高剪力墙设计在高宽比大于3的剪力墙结构中,组织脆性剪切,避免危险的发生。另外,墙肢长度要求控制在8米以内,避免受弯后产生较大裂缝,甚至拉断钢筋。若部分剪力墙其墙肢较长,则可以在其中设置洞口来达到对墙段分割的目的,当剪力墙作业完毕后再采取砖砌体来填充洞口。

3.5 连梁设计

连梁是剪力墙两侧与平面内连接的那根梁,其作用是连接墙肢结构,加强内力传播的合理性。连梁结构很容易受到水平荷载的影响而出现变形,所以在设计中,要对连梁弯矩实行合理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保护措施,加强结构受力均衡性。

另外,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墙肢间的内力会增加,连梁作为重要连接通道,其自身的内力也会随着墙肢增加而增加,所以设计过程中,需对连梁的内力变化予以科学管控,确保其在标准范围内,以此减少弯曲变形问题的出现。对连梁展开设计,不仅能够达到强剪弱弯,增强延性的目的,对于缓解剪力的破坏也有较大帮助。

3.6 大墙肢的处理

剪力墙结构应用在建筑工程中,为确保其性能的发挥,设计人员需根据施工方案和技术要求,对大墙肢结构实施优化处理,加强结构稳定性。在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案调整过程中,不仅要扩大剪力墙的延展性能,还应对剪力墙结构高度和宽度予以调整,并按照规定将宽度和高度比控制在2以下,目的是规避剪切产生的破坏作用。

在利用弯曲桩对大墙肢实施处理时,需要注意的内容有:剪力墙高度要与实际要求相符。如果高度超过8米,在规定位置内应增大空洞空间,开洞位置需结合剪力墙布置情况及建筑结构要求实行科学设置,有效避免弯曲带来的影响,减少裂缝的生成。在剪力墙建设完成后,利用混凝土将空洞空间封堵。

3.7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计

剪力墙边缘构件设计的要点是对构件结构实施合理规划,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详细了解现场施工环境特征,掌握施工方法和技术,结合建筑工程要求,对边缘构件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使其满足剪力墙设置要求,提高结构稳定性。再者,在边缘构件设计中,要对不同构件性能实行分析,发挥构件在剪力墙结构中的作用。而构件性能的发挥,需要设计人员对箍筋、配筋特征值,墙肢长度,控制结构尺寸等参数予以了解和掌握,以此为依据加强剪力墙边缘构件的合理性。此外,在纵向钢筋配置中,如果约束构件对相关结构产生约束力,则应适当降低剪力墙刚度,以维持边缘构件设计合理性。

4 结语

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设计需要从荷载、应力分布、结构数量、高度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和分析,编制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改进剪力墙结构建设质量,以此有效加强建筑结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促进工程顺利完工。

猜你喜欢

墙肢连梁剪力墙
竖向荷载作用下连梁桩结构基础梁承载力试验分析
联肢剪力墙墙肢附加轴力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分析
浅谈剪力墙肢的抗震设计
连梁刚度对不等肢剪力墙刚度的影响研究
探讨挂篮悬臂灌注连梁的施工
对连梁设计计算及超限处理的探讨
剪力墙结构连梁刚度对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刍议剪力墙结构设计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连梁刚度对不等肢连肢梁抗震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