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冰雪期出行方式分析*
2020-11-25刘环宇冯天军刘柯柯李佳梅
刘环宇,冯天军,刘柯柯,李佳梅
长春冰雪期出行方式分析*
刘环宇1,冯天军1,刘柯柯1,李佳梅2
(1.吉林建筑大学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2.长春净月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118)
为了提供寒区冰雪期轨道交通分担率计算理论依据,通过实际走访调查、网络问卷调查、意向调查等方式对出行方式展开研究。从寒区冰雪期城市气候特点出发,根据市民出行方式的决策行为,分析出行时间、出行距离、出行舒适度3个因素,并阐述他们对出行分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严寒天气对出行方式影响较大,轨道交通分担率明显上升。
寒区;气候影响;出行方式;轨道交通
中国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是典型的寒冷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出行特性与其他季节明显不同,私人小汽车、出租车、公交车、轨道交通成为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而步行、自行车交通则大量减少。寒区城市居民在冰雪期期间(一般为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的出行会受到低温寒 冷、路面湿滑、雾雪能见度降低等困扰,出行不便,对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采用合适的出行方式应该被交通管理者重视。
在寒区冰雪期,采用轨道交通的出行方式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有较大优势,轨道交通发车间隔不受降雪等恶劣天气条件的影响,可以避免市民在寒冷的条件下长时间等车,乘车环境较为舒适。轨道交通优势明显但是建设费用高昂,为不使资源浪费,合理地开发利用轨道交通有着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轨道交通的分担率是开发轨道交通的重要依据,通过研究寒区冰雪期的出行方式进一步确定寒区轨道交通分担率。
国内外对寒区出行及轨道交通分担率有一些研究。FIGUEROA等人[1]收集了丹麦6年的居民出行数据,建立了出行者的年龄、经济收入等因素与城市交通结构的关系。冯天军等人[2]从城市管理者和出行者两方面出发,选取影响管理者的能源、环境、收益指标以及影响出行者的经济、效率、安全、舒适性指标,构建了寒区城市轨道交通分担率的计算模型,为寒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计算提供了依据。马健霄等人[3]基于层次分析法评价不同出行方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程度,并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了交通结构优化模型。陆友[4]通过NL模型出行方式概率计算公式,利用效用更为精确地计算了每种方式的出行概率。池利兵、翟露露等人[5-6]通过对不同交通方式的权重和分担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轨道交通在寒冷地区具有很大优势,但现有的建设规模不足,客流分担率低,具有建设条件的寒区城市应积极发展轨道交通。
本文以寒区城市长春市为例,对寒冷地区典型城市冰雪期出行者特征(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水平、出行距离)及其交通方式选择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给出寒区冰雪期出行者交通方式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分析不同特征出行者的选择规律。
1 出行方式概述
1.1 市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概述
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是指市民从出发地到目的地选取何种交通方式的决策行为,选择行为是影响一个城市交通状况的重要因素,每一个出行者的出行方式共同决定了城市的交通出行状态。
基于不同特征出行者在交通方式选择时会兼顾安全、效率、经济性与舒适性,针对不同特征出行者,基于自身效用最大分别选择寒区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出租车、小汽车等机动出行方式。
1.2 长春市冰雪期市民出行方式选择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寒区冰雪期市民出行方式特点,应对居民出行进行调查,根据调查得到的资料和规律,制订交通政策,指导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这样才能使交通措施有的放矢。本文以长春市为例,制定了SP调查方案设计,SP调查(Stated preference survey)是指通过设计合理的调查方案,确定人们在假象的条件下对多个方案所表现出来的主观偏好。SP调查起源于经济学领域,现在已在交通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居民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的调查研究中。本次采用实地发放问卷和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为2019-11和2020-04,最后获得有效问卷数为984份,保证了研究结果具有普遍性及代表性规律,调查获得了交通决策的需要的基本数据。随着中国城镇建设的高速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不同地区应定期对各自地区进行居民出行方式调查,以掌握居民出行特性。
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市民客观出行特征和主观出行特征两个部分,客观出行特征有出行时间、出行距离、出行方式、出行费用四个方面,主观出行特征有便捷性、舒适性两个方面。
2 长春市冰雪期出行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出行时间、出行距离、舒适性和出行费用四个方面。出行者考虑各种因素后选择最适合自身的出行方式,则该方式是出行者本人认为综合效用最大的方式。
2.1 出行统计分析
市民平均每次出行时间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冰雪期市民单次出行平均时间统计
出行时间分担率 0~30 min27.27% 30~60 min50% 1 h以上22.73%
由表1可以看出,冰雪期市民出行时间分布中,出行时间在30~60 min的市民居多,占调查总人数的50%,30 min以内的占比为27.27%,1 h以上的占比22.73%。
除了出行时间,对长春市冰雪期单次出行距离也做了调查,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冰雪期市民单次出行平均距离统计
距离分担率 0~1 km16.67% 1~5 km40.91% 5~10 km31.82% 10~20 km4.55% 20 km以上6.05%
由表2可以看出,市民出行距离在1~5 km范围占比最大,其次是5~10 km。设置此项目意在研究居民们普遍的必要行程,如上下班、上下学、购物等满足日常基本生活需要的必要出行距离。在大部分居民出行距离为5~10 km的情况下,从便捷和经济的角度考虑,乘坐轻轨地铁出行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
2.2 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居民出行方式的研究,选取出行距离、天气、舒适性、出行费用4个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分析。
2.2.1 距离因素
距离是影响人们出行最根本的因素,交通本身是交通实体在空间上有目的的移动。距离因素会影响人们的出行时间、出行费用以及人的疲劳程度。冰雪期市民不同出行方式与出行距离所对应的分担率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冰雪期市民出行距离与出行方式分担率统计(单位:%)
出行方式1~3 km分担率3~8 km分担率8~15 km分担率>15 km分担率 步行17.0011.793.030.40 自行车13.2210.484.222.49 公交车18.7920.1913.8712.54 轨道交通13.6815.6226.7028.56 出租车14.8714.5717.1717.94 私家车22.4426.8935.0139.48
通过表3可以看出,以冬季市民出行距离为自变量,随着距离的增加,选择轨道交通方式呈现上升趋势,而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2.2.2 天气因素
天气因素是研究当中唯一一项不可控因素,天气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出行意愿,现调查了长春市市民良好天气与恶劣天气下的出行决策意愿,根据市民们的出行意愿拟定了两种对立天气条件下的出行方式分担率。如图1和图2对比了良好和恶劣两种天气条件下的交通分担率。
图1 良好天气下市民出行方式分担率
图2 恶劣天气下市民出行方式分担率
此调查问题前提基于市民们的正常生活必要出行距离,因此在此忽略距离因素的影响,即不设距离限制。只调查两种天气下市民的正常生活外出的出行决策意愿。
通过图1和图2的对比,表明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步行交通方式分担率较高,说明天气状况直接影响人们的外出情况。由图2出行分担率可以看出,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私家车、轨道交通是人们最喜欢的选择,因为轨道交通具有准时、遮风挡雨等特点,避免出租车打车难、公交车候车环境恶劣等一系列问题。
对比两种不同天气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乘坐轨道交通出行是市民们更愿意选择的出行方式,其占比达到了59.09%,说明轨道交通在特殊天气环境下发挥着重要作用。
2.2.3 舒适性因素
随着中国基础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发展,在人们满足了基本的通达目的之外,出行的舒适性也受到普遍追求,在完成一次通达目的之外,更加享受出行的愉快与便捷,更加注重出行质量。表征寒区冬季出行舒适性的主要指标是候车时间,冬季候车10 min及以上市民选择出行方式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冬季候车10 min及以上市民选择出行方式统计图
设置冬季候车10 min以上市民出行方式选择是为了了解人们是否会选择更为舒适的交通方式,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出租车和轨道交通这两种较为舒适的交通方式被更多人选择。
2.2.4 出行费用因素
“行”能够完成交通实体在空间上的移动,对应收入较低的群体,人们在出行过程中更在意出行费用。当前中国人均年收入3万元,可是有6亿人月收入仅在1 000元左右,所以进行了市民平均月收入调查和市民月平均出行费用调查,意在了解出行费用在人们生活中支出的比例,具体如表4和表5所示。
表4 市民平均月收入
平均月收入/元比例 0~3 00043.03% 3 000~6 00031.21% 6 000~1万19.7% 1万以上6.06%
表5 市民月平均出行费用统计表
出行费用(月平均)比例 0~30元19.7% 30~100元30.3% 100~300元39.39% 300元以上10.61%
从表4中,可以看出长春市民与全国发达省份城市对比,收入仍偏低,采用具有费用低、准时、舒适等优点的轨道交通出行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2.2.5 数据分析
在寒区冰雪期轨道交通分担率受出行距离、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在舒适性方面也表现得较为突出,市民冬天候车10 min以上时多为轨道交通;在出行距离的因素影响下,轻轨地铁的分担率随着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在目前长春只有5个轨道线路的条件下,轨道交通分担率接近30%;在恶劣天气条件的影响下,轻轨地铁的最高分担率达到27.83%。根据平均月出行费用,近90%的市民每月出行在300元以下。与中国其他市区相比,作为二线城市的长春,在经济以及轨道交通发展上仍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
3 总结
对中国寒区冰雪期出行进行研究,通过长春市民问卷进行实证调查,对影响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如出行者的距离因素、舒适性因素、经济性因素、天气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轨道交通分担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冬季冰雪期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普遍选择。
道路基础设施设计部门在技术标准确定、工程规模选取、设计方案比选过程中,需考虑寒冷地区冰雪期的特殊要求,本项目研究成果可以为道路基础设施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为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本次调查研究样本量不大,只是反映长春市民出行的趋势,后续研究中将加大样本数量,力求更接近真实出行分担率。
[1]FIGUEROA M J,NIELSEN T A S, SIREN A.Comparing urban form correlations often travel patterns of older and younger adults[J].Transport Policy,2014(35):10-20.
[2]冯天军,程国柱,马俊风.寒区城市轨道交通合理分担率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9,43(4):617-621.
[3]马健霄,邬岚,丁哲,等.交通方式结构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6):102-106.
[4]陆友.寒区冰雪期城市轨道新线对居民出行结构的影响研究[D].长春:吉林建筑大学,2019.
[5]池利兵,周林芳.寒区冰雪期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规律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0(2):112-118.
[6]翟露露.寒区冰雪期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综合评价与结构优化[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U491
A
10.15913/j.cnki.kjycx.2020.22.009
2095-6835(2020)22-0024-03
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寒区城市轨道交通分担率预测及综合效益评价”
刘环宇(1998—),男,吉林建筑大学2018级交通工程专业本科在读学生。冯天军(1978—),男,博士,吉林建筑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管理与交通规划。
〔编辑: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