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11-25莫小宏吴碧海
莫小宏,吴碧海
(北海职业学院,广西 北海 536000)
1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困难
当前,每年毕业生的数量处于增加的状态,使得部分毕业生陷入就业困境。电子信息类毕业生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有些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动手操作能力薄弱,与企业岗位需求匹配度低;有些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在面试时不清楚如何回答面试官的问题,更不用提能够成功应聘上岗位了。为帮助电子信息类毕业生摆脱就业困境,就可以从优化、完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出发,做好人才培养工作[1]。
2 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1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态势
在现代社会下,电子信息产业成了提升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力量。为此,我国越来越重视电力信息产业发展,希望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促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实体经济的深度结合”“建设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能社会”。为完成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任务,释放社会经济发展活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就需要把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放到重要的位置[2]。
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是电子信息产业涉及的领域。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是以制造信息化、电子化设备为基础的领域,而家用视听设备、微型计算机、通信设备等属于该领域下形成的产品。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是与第三产业(服务业)延伸形成的领域,比如信息技术咨询和设计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数据服务等是该领域形成服务的具体表现。通过延伸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使得产业发挥的作用愈加强大。
2.2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研究型、应用型人才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通过开展研究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既可以为社会输送研究型的人才,丰富理论研究成果,又可以为社会输送应用型的人才,为各大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培养研究型、应用型人才无可厚非,而且属于重要的发展举措。但是,创新和创业教育并没有提到日程之上,进而影响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这无疑对学生、社会发展水平会产生严重的影响。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西方思想传入我国,社会价值观的多元特征日趋明显。在这种发展背景之下,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而出现错位,进而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不过,学生没有很好地找到发挥自身才能的渠道,不利于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人生价值。
如今,社会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后工业时代”。主要表现在,社会逐渐地向互联网时代过渡。互联网时代是有利于推动社会前进发展的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越来越以互联网思维考虑各种各样式之事。目前,互联网传播信息的速度逐渐加快,并且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消费者以往处于信息获取的弱势地位,在互联网时代下,消费者可以掌握越来越多的信息,不再处于信息获取的弱势地位了。网络化平等和开放式是互联网思维模式的重要构成要素。在互联网思维模式下,教育模式需要随之而变,以此更好地培养优秀人才。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型模式符合互联网背景下人才培养需求与要求,有必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型模式融入教育工作。
3 “互联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议
3.1 完善符合信息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为保证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与信息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就需要构建人才需求预警体制,避免出现人才培养错位、人才资源浪费等多种问题。供给侧结构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达到保证经济发展质量的目的。实际上,供给侧结构改革与构建信息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具有一致性。因此,有必要认真地研究供给侧结构改革思路,进而有效地借鉴思路,从而提升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水平。产业服务部门掌握了诸多的产业人才需求信息,同同时会预测产业发展趋势,获知更为详细科学的人才需求信息。而教育行政部门把控着人才培养工作,影响着人才培养类型、规模等。两大部门需要加强沟通交流,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其需要获知人才需求信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方案,把控人才培养方向,并根据现实信息产业发展需求现状,调整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3]。
3.2 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体制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方法,培养应型人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升学生就业水平,促进学校发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等具有积极地意义。为此,要重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体制,并主动地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除了学校与企业加强关于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与联系之外,还需要动员其他的力量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活动。比如,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组织等需要充分地应用自身资源,为校企提供人才培养帮助,保证专业与产业实现良好的对接,以此强化学生就业质量以及产业发展效果。
3.3 加强对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创新乃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我国积极地推进创新教育活动,希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才培养层次。由于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指导着人才培养工作,就需要提前构建该的机制,不断地提升机制的构建水平。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则是人才培养后重点输送的对象,两者在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育机构与企业应建立共享的人才培养制度,为提高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奠定基础。同时要积极地引进创新教学的实践项目,全面地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技能,以此更好地参与信息产业发展活动。在互联网背景下,就需要优化利用互联网,积极地打造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众创空间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培养电子信息类创新型专业人才提供有效的支持[4]。
3.4 准确定位各层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电子信息产业对各层级专业人才都具有需求,在各层级专业人才的支持下,电子信息产业才可以更好地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因此,要准确定位各层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地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
3.4.1 对产业的高端层次人才的培养
增强人才的创新能力是产业高端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之一。在培养产业高端层次人才时,要紧紧地抓住人才培养方向,积极地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研发工作以及高端业务培训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锻炼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深度研究创新项目与培训内容。为保证产业高端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就需要把培训工作与高端项目进行科学有效对接,帮助学生掌握前沿的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由于其他发展国家在培养产业高端层次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经验,有必要吸收与借鉴其人才培养经验,进而构建高端化人才培养队伍,从而更好地与国际电子高端电子信息产业接轨。
3.4.2 对企业中层技术及管理人才的培养
一般而言,本科高校以培养企业中层技术及管理人才为主。为此,本科高校需要承担起自身的人才培养工作,做好工程教育和创新设计工作,丰富学生电子信息类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由于团队合作与沟通技能、终身学习和创新创业技能等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需要在电子信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这些能力。与此同时,高校需要与企业进行沟通与交流,把企业项目引入到实践教学工作之中,鼓励学生自主地实践项目,以此全面地掌握项目流程、获知项目实践操作方法。除此之外,要开展与培养企业中层技术及管理人才相关的培训教育活动,让更多人员学习技术操作知识、管理知识,进而深化发展能力[5]。
3.5 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
电子信息人才培养工作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要重视提升电子信息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一方面,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建立该体系, 把控人才培养质量,以此推动社会发展。另外,还要根据电子信息人才质量培养现状,改进人才培养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即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比如,提供资金支持,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连续性;相关机关可以指派人员,动态与全面地检测人才培养水平,为优化人才培养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持。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下,我国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为此,相关院校有必要肩负起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重任,通过构建完善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