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为自贸港 合作正当时

2020-11-25

中国外汇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中国香港自贸港粤港澳

海南和中国香港同为中国的两个自贸港,两港各具优势,可在区港联动中相得益彰。

自由贸易港是指设在国家与地区境内、海关管理关卡之外的、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港口区。排名世界集装箱港口中转量第一、第二位的新加坡、中国香港,均实施自贸港政策。海南自贸港的设定,从制度、定位等多方面参考了新加坡、中国香港及迪拜等地,旨在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的自由贸易港。

粤港澳大湾区,与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大都会区等世界级湾区相对标,包括中国的香港及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广东省(其中深圳为经济特区,南沙、前海、横琴及白云空港等为自由贸易区),市场空间广阔,经济体制多样化。大湾区包括一国两制、经济特区、自贸港及自贸区;海南自贸港则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经济优势看,两地、两港都可通过联动,以金融合作为切入点,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两港优势比较

中国香港自贸港

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国香港将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中国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以及新界地区(包括262个离岛)三部分组成。而位于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维多利亚港,属优良深水海港。香港自由贸易港主要包括自由贸易、金融市场开放资金自由进出、自由开办企业、自由市场调节等四个方面。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中国香港能吸引大量外国投资,并通过其强大的融资市场,为贸易和其他行业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中国香港先后于1973及1974年取消了对外汇和黄金的管制,允许外汇自由汇兑,完全放开了外汇及黄金市场,使香港一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除自贸港外,中国香港也是国际金融中心。以资本市值计算,香港股票市场是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2019年,港交所为全球第一大募资交易所,全年IPO募资3142.40亿港元,也是IPO募资11年内第七度全球第一。香港不仅具备发展世界级金融中心的最佳区位条件和制度条件,而且在此基础上,还具备发展金融业务的生态环境。目前,中国香港已推出沪港通和深港通,实现了A股与香港证券市场的互联互通、跨境买卖;已启动的债券通,则使国际投资者可通过香港直接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

海南自贸港

海南自贸港实施范围覆盖全岛3.54万平方公里。与新加坡、中国香港相比,海南自贸港具有地理面积优势,在空间纵深布局、产业多样化方面,具有更多的选择及可能;同时,海南自贸港可实现“双向开放”,包括对国际开放及对国内开放,特别是海南自贸港与国内经济的融合,是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所不具备的。海南自贸港封关之后,人员仍然可以自由进出。依托内地,海南自贸港具有较低的人力成本及连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优势;配合实行优惠的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将起到“筑巢引凤”的效果。

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可从以下四方面对标中国香港自贸港:一是高效的资金营运;二是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包括健全的法制、稳健的金融体系、严密的监管机制;三是较低的税率及简单的税制;四是全球化的营销网络及国际化的展会销售。这些都对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在实操能力和管理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需要有可落地的实施细则作为政策支撑。不难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既有完整的各类产业链、成熟的制度优势,又有国际化、法制化的金融中心;而海南自贸港则具有各类政策红利,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区港两地各具区域竞争力,具有较强的互补协同性。

根据新加坡、中国香港自贸港的经验,自由贸易港的建设重心,不仅仅在于实现贸易自由,更需要以开放的金融市场及自由的资金流通作为配套。香港金融机构开办和经营自由,本地银行和外资银行享受完全平等的待遇,并形成了以外资银行为主体、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银行体系。在此背景下,一方面,中国香港自贸港模式可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提供模式参考,避免“弯路远行”;另一方面,香港和海南同为中国的两个自由贸易港,可实现金融联动、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以下将从跨境贷款联动、资本市场联动及产业联动三个方面做进一步的分析。

跨境贷款联动

联动方向一:财资中心(Treasury Centre)。根据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统计,截至2019年年末,香港持牌银行164家,有限制牌照银行17家;接收存款公司15家;此外,香港地区还有44家本地代表办事处。香港金融高度竞争,监管高度透明,资金优势明显。目前,从金融需求方看,大量中资企业在香港设立了财资中心,利用香港低成本资金、跨境便利、完善的法律体系及税收政策优势,负责企业集团海外筹资,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从金融供给方看,大部分金融机构将香港作为亚太银团中心,簿记中心,筹资中心。

中国香港特区从2016年开始,便鼓励各类企业在香港设立财资中心,对于符合条件的财资中心,企业利得税仅为8.25%,个人所得税为15%,增值/营业税为0%,相比新加坡优势明显。海南自贸港内的企业在面临筹资渠道有限,资金成本高企的挑战下,可考虑在香港设立财资中心,专门负责集团资金筹集,实现境外投融资,境外资金监控的集中管理,境外外汇风险管理及境外金融服务等功能,以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及资本要素配置。

在低税率、低资金成本的优势下,将跨境资金引入到海南自贸港,支持自身建设发展,进而有效利用香港离岸资金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企业自身建设的发展,必会逐步提升海南的产业结构,真正起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另一方面,市场主体的多样化也会带动海南的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这也正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初衷。

联动方向二:国际银团。除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开募股)和发债外,海南自贸港企业还可选择国际银团贷款。对于国际银团借款人而言,银团贷款金额大、手续规范简便、市场流转性高,且对借款人的市场声誉具有较为积极的影响。

与双边贷款相比,国际银团一般由多家银行参与,包括牵头安排行(Mandate Lead Arranger)、簿记行(Bookrunner)、包销行(Underwriter)、参与行(Participant)、代理行(Agent)等,且对信息披露、法律文本及贷款条款的一致性也有更高的要求。贷款条款主要包括贷款用途(Purposes)、强制性提前还款(Mandatory Prepayment)、财务承诺(Financial Covenants)、适用法律(Governing Law)等。为推动一级和二级银团贷款市场的增长及流通,亚太区贷款市场公会(APLMA,Asia Pacific Loan Market Association)应运而生。APLMA的总部设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国香港,辐射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区,成员单位已超过330个。

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目标出发,自贸港在围绕自身产业建设过程中,可依托中国香港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筹集资金后回流至自贸港内,用于支持本地企业发展。通过该类跨境金融服务支持,在低资金成本和海南自贸港本身税务优惠的双重驱动下,一方面可以逐步吸引各类企业进驻自贸港,促进海南自贸港市场主体更趋多元化;另一方面,进驻企业的增加,将提升海南自贸港自身的金融业发展,吸引金融企业在自贸港入驻设点,改善当地营商环境,最终实现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

资本市场联动

联动方向一:上市IPO。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大优势,是区内集合了在岸的深交所和离岸的港交所,以及正在筹组推进中的中国澳门证券交易所,且各有侧重。无论是地理位置上还是行业选择上,都为海南自贸港的优质企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实现区港两地资本市场的联动。优质公司上市,不仅能优化资本结构,促进海南自贸港本地企业本身的健康发展,而且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港区本地企业的发展中来。如果港区本地企业主体能够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则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者,特别是能够产投结合的战略投资者。

海南自贸港的企业可选择在港交所上市。港交所作为2019年全球募资第一的交易所,可为海南自贸港当地优质企业,特别是新经济企业提供上市融资渠道。目前,有超过1260家内地企业在港上市,总募集资金超过6.7万亿港元,总市值达到26万亿港元。《总体方案》第21条提及,海南自贸港将聚焦生物医药、生态环保、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而这些行业也与港交所的行业侧重是一致的。以生物科技企业为例,目前,港交所允许未盈利的该行业企业上市。截至2020年4月末,已有15家Biotech(生物科技,Biotechnology)公司在港交所完成上市,IPO募集资金总额达360.9亿港元,包括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歌礼制药及复宏汉霖等。

除了离岸的港交所外,海南自贸港的企业也可选择在岸的深交所上市。截至2019年年末,深交所共有上市公司2205家,其中主板471家、中小板943家、创业板791家,总市值23.74万亿元;挂牌基金530只,资产净值1933亿元。2019年,深市各类证券成交总额达100.8万亿元,股票筹资额5089亿元,固收产品融资额1.75万亿元;沪深300ETF期权成功上市交易,使深市多元化产品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截至目前,在深交所上市的海南自贸港公司包括供销大集(564.SZ)、华闻集团(793.SZ)、海南海药(566.SZ)、罗牛山(735.SZ)等。

在粤港澳大湾区,除了港交所、深交所外,还有正在准备中的中国澳门证券交易所。区别于银行贷款(属债务融资、间接融资),选择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可为海南自贸港中的各类企业提供直接融资,丰富融资渠道,扩大国际市场的知名度。目前,澳门证交所的方案已上报中央,澳门证交所或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定位方向为美国的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澳门金融管理局也已委托国际顾问公司展开可行性研究,目前,相关研究工作正有序进行。

联动方向二:发债募集。除了IPO以外,直接融资还包括债券发行。在岸市场,截至2019年年末,深交所挂牌债券(含资产支持证券)5998只,挂牌面值2.08万亿元;离岸市场,2020年上半年,中资离岸债发行规模折合1140.43亿美元,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地产板块以及产业板块,而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香港,又是中资离岸债的主要发行市场及路演中心。

从发行模式来看,中资离岸债的发行可以分为直接发行、间接发行和红筹架构发行。间接发行主要包括担保发行和维好协议(Keep Well Deed)发行,其中的维好协议实际并无法律效力。红筹架构发行是指控股公司在境外,业务和资产在境内的中国企业的一种发行模式。中资离岸债的主要境内监管政策为《关于推进企业发行外债备案登记制管理改革的通知》(发改外资〔2015〕2044号)。该政策打破了过去的多机构监管机制,将中资离岸债发行纳入了统一管理。由于纳入该政策监管的外债是1年期以上的债务工具,也就意味着1年期以下的外债具有不需要在发改委备案的优势,发行更为便捷。

目前,美联储大量释放流动性,境外美元融资成本持续走低,与境内人民币融资存在利差;同时,国家外汇管理局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从1上调至1.25,使得企业借外债的额度从原来净资产的2倍提高至2.5倍。以上原因使得中资离岸债呈现供需两旺的市场走势。鉴此,海南自贸港的本地企业应利用现有政策便利,充分利用全球市场丰富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同时通过境外融资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良好的资信美誉度及知名度,实现以融资促招商,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海南自贸港。

产业联动

作为自由贸易港,仅仅实现贸易自由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与之配套的资金营运、结算自由。《总体方案》中提到,要逐步实现海南自贸港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化,而作为实现自贸港的关键因素,在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化方面,特别是金融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方面,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国香港,在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上具有独特优势,且这种优势在促进区港联动中还具有双向互补性。

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化的前提,是自由贸易港有充足的市场主体空间,本质上就是要实现产业联动,通过产业联动带动金融服务的需求。2020年8月7日,为支撑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发展,中国(三亚)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印发。三亚综试区的建设,将发挥自贸港的政策优势,推进跨境采购向全球购发展,建立完善的供应链服务体系,打造全球供应链采购中心、跨境贸易仓储中心及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中心。

根据《总体方案》,海南将围绕生态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壮大先进的制造业;同时,根据海南自身定位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将重点在服务贸易、离岸金融和数字经济方面进行探索。而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重要的智能制造基地,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不难看出,区港产业市场对接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在做大市场参与主体的过程中,中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凭借成熟的法律体系、金融体系,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提供金融支持,并为未来海南自贸港当地的自贸港金融的发展提供模式参考。

如总部位于广东的某公司,成功于香港上市,并在海南自贸港提前进行了布局,将其作为重要的产业发展区域。该公司业务在广东起步,选择在香港进行首次股票公开发行并上市,借此扩大了公司在中国香港及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力,进而进一步扩大了其业务发展。该公司依托高于同业水平的国际评级及香港上市背景,在海外市场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并于海外陆续发行了美元债券。该公司的产业布局、融资渠道及业务拓展,很好地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的产业融合、金融联动,可进一步促进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海南和中国香港同为中国的两个自贸港,两港各具优势,在区港联动中,可互为支撑。从上述分析看,通过跨境贷款联动、资本市场联动,可直接带动低成本资金进入海南自贸港。同时,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推动下,随着税率优惠驱动,一方面可以逐步吸引各类企业进驻海南自贸港,扩大自贸港的市场主体,促进产业联动,搭建国际、国内产业链;另一方面,产业联动将带动更多企业进驻海南,从而推动海南自贸港本地金融业的发展,吸引金融企业在海南自贸港设点,进而对自贸港的金融、数字经济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提升海南自贸港的资金运营效率,最终实现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的良性互动,带动海南自贸港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中国香港自贸港粤港澳
诗画里的中国 首届京粤港澳青少年儿童诗歌节暨第三届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儿童艺术交流周
2021中国香港代表队选拔考试
2020中国香港代表队选拔考试
来自中国香港的龙虾美味
从自贸区到自贸港:由来、发展及中国实践
编读往来
粤港澳大湾区:差异就是最大的价值存在
文旅融合背景下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定位问题
从自贸区到自由贸易港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