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生命课堂构建

2020-11-25梁金霞

名师在线 2020年23期
关键词:师生素养生命

梁金霞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贵州六盘水 553000)

引 言

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全部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其最大的特点是无论哪门学科,都提出了核心素养。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公民适应未来的复杂陌生环境,并取得成功需要的价值观念、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1]。面对核心素养,我们不得不思考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模式,其中,生命课堂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生命课堂的意义

(一)生命课堂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朱永新说:“生命是教育的起源与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人类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其实就是为了人的生命成长与发展,生命因超越而幸福完整。[2]”可以看出,生命的成长才是教育的起源、目的和归宿。

2011年,网上一组照片引起大家的热议。照片中只有三名学生在课堂听课,可教师不仅津津有味地讲了一个半小时,还写了满满一黑板的板书。这是辽宁大学方凯老师《电工技术》选修课课堂的实景。这位兢兢业业的方教授已78 岁高龄,本可以安享晚年,可他依然坚守在大学的讲台上。那天授课结束后,方教授还转身谢谢学生的捧场。这个帖子发出之后,他的课堂从此座无虚席,同时也被网友称为“最尽职教师”。学生的转变是因为这位教师的品质。笔者更深信,方教授的敬业品质促进了学生的生命成长。

(二)生命课堂体验师生生命价值

用以往的课堂模式和生命课堂做比较可知:生命课堂是心灵与心灵的交融,生命课堂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生命课堂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生命课堂是生命与生命的互动[3]。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姜伯驹认为:“做教师的最大乐趣是与学生的互动。学生求知欲旺盛,提出的种种问题引人思索、催人前进。学生使我感觉永远年轻,并在相互的交流与切磋中,给我的教学和科研带来灵感。[4]”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才能体验到生命的成长、生命的价值,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意义的课堂。例如,在教授《苏武传》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艰难环境下,苏武忍受饥饿,为什么不吃羊呢?笔者趁机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火花,最后在师生的共创中学生感受到了忠贞不渝、品德高尚的苏武形象。

(三)生命课堂唤醒科学文本生命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涟说:“课上得清清楚楚,教师要跨越时空和作者对话、与主人翁相处、与编者交流,洞悉其中的来龙去脉,对教材洞若观火,方能心中透亮。”上课前,教师要先走近作者、走进那个时代,与作者有心灵的对话,课堂上就可饱含情意、热情洋溢地唤起学生心中求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定风波》时,笔者先让学生收集苏轼的生平概况,再和学生共同探讨苏轼的人生突围,最后带领学生走进《定风波》。这样,师生之间很容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也很容易体验到苏轼对生命的感悟。站在课堂上,那就是生命在唱歌。

二、生命课堂的建构

到底怎样的课堂才是生命课堂?笔者认为,生命课堂=学得愉快+教得有效+考得满意。具体做法如下。

(一)有目标可追寻

教学目标包括核心素养、学习目标、学生经验、学业质标等。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明了、可达、有效,即通过什么活动,学习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目标。例如,在教学李白的《蜀道难》时,笔者首先抛出问题:蜀道难中的“难”有哪些含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就有目标可寻了。

(二)有平台可发展

课堂教学就是给学生平台:发现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学生的知识学习需要平台、思维发展需要平台、成长进步需要平台。例如,在教学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时,笔者并没有直接呈现诗歌,而是先对学生做了一个鼓励,让学生做一次“高考出卷专家”,围绕着平时分析诗歌的方向去出题,同时还要给出答案。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热情度很高。最后,学生讨论出了三种类型的题目。(1)炼字题。颔联“兼”“连”两个字用得特别好,请加以分析。(2)意境情感题。本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技巧题。本诗写景有什么特点?试加以分析。学生的答案也很精彩,这些问题的提出及解答是令人欣慰的。高一的学生能对诗歌鉴赏的方向把握得如此精准,教师给他们的平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有了这样的平台,学生不仅发现了自己,还成就了自己。

(三)有困惑可探究

课堂不仅仅是一个空间场所,应该是有生命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心灵探究的过程,是师生思想碰撞、创造奇迹的过程,是挖掘师生潜能的过程,也是生命相互润泽的过程。而这一切,只有在课堂生命“在场”才能发生。

例如,在教授《小人物谱写大历史——〈我和我的祖国〉群片赏读》时,《我和我的祖国》选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七个重要历史时刻,主人公要么是故事参与者,要么是故事见证者。教师让学生梳理故事的背景、主要人物/作用、故事梗概、面临困境、如何抉择、触动点/台词、精神体现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熟悉影片内容。本部分的设计主要意图是异中求同,明白人民是历史的基石,历史由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书写,也就是电影中的这些“小人物”。他们或参与了重要历史进程,或见证了历史发展,但是“小人物”也有大情怀。如今高考喜欢出宏大主旨作文,但学生谈到爱国时总是大而空,电影中一个个细腻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学生根据观影后的整理各抒己见,能够说出自己对影片故事的真切感受。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找寻异同点。从故事人物的相似点中,得到一些思考:电影中的人物都是普通人,他们虽然来自各行各业、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可以看到他们都曾面临困境,通过权衡最终做出理性选择。笔者要求学生根据影片内容,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做历史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课堂上,师生的“在场”构建了课堂生命场。课堂是一个时时闪烁火花、处处蕴藏生机的巨大“生命场”,是启迪师生智慧、交流彼此思想、激发师生灵感的“生命场”。这就需要师生做到拓展与迁移、反思与评价、解释与结论、收集证据、进行实验、制订计划、猜想与假设、提出问题等。

(四)有活动可参与

语文课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所以语文课的活动也应丰富多彩。高一时,笔者会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的活动。学生可以自己唱诗、朗诵诗、以诗作画、写诗等,期末时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展示。同时,高一、高二持续开展读书沙龙活动,每月统一读一本书,月末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并撰写读后感,选出优秀作品刊登在班级杂志《墨渊》上。学生对这些活动的参与度很高,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有情境可体验

素养依赖情境,一切实践均植根于情境之中。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与情境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情境性日益增强。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情境教学,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走进课本、走进当时的社会背景,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跟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感受生命的力量。例如,在讲授《孔雀东南飞》时,由于这是我国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学习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专门拿出一节课来让学生进行即兴表演。这样一来,无论“演员”还是“观众”,都对该内容比较感兴趣,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会更深刻。

(六)有机会可表达

新时代的课堂,已不再是教师一人的舞台。学生能否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疑惑、能否顺畅表达自己的想法,已成为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依据。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好课堂上的合作探讨等活动,既可提高学生间的合作性、自主性,又能促进生生间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与学者的对话,甚至是与历史、与未来的对话,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和学生对生命的体验。

例如,在教授《孔雀东南飞》时,笔者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

环节一:合作探究,穿越劝说

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身边,你会怎么劝说他们正确处理“爱与孝”的关系,使他们打消自杀的念头呢?请发挥你的想象,为他们两人的未来出谋划策。

一篇文章,一首诗歌,我们更不可遗忘与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

环节二:以探求思,理解情感

在诗歌的结尾,作者说道:“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那么,作者想告诉后人什么道理?吸取什么教训?

请以“作为父母,不应该,而应 ;对于爱情、婚姻,我们不应该,而应 ;对于亲情,我们不应该,而应 ”的答题格式作答。

(七)有成功可享受

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有体会到生命的价值才会创造奇迹。课堂上,学生活动的展示、教师得体的评价,都会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结 语

任何知识都是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课堂教学要唤醒文本生命。有生命的课堂让学生经历学科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有生命的课堂让学生经历学科探索的过程;有生命的课堂还原学科专家的研究发展过程;有生命的课堂能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情境问题;有生命的课堂能将学科观念和思维迁移应用;有生命的课堂能让学生享受生命体验。有生命的课堂,能让学生体验真实应用问题的解决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体验情感的变化和生命的魅力。

猜你喜欢

师生素养生命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以书画教育引领师生成长
思政课,师生如何“动起来——因为扣准“问题链”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麻辣师生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