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环境下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2020-11-25

名师在线 2020年23期
关键词:利用信息化探究

陆 炜 杨 泉

(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江苏南通 226200)

引 言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地理教学要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多样化学习和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1]。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等特点[2]。高中地理涉及的很多基本原理和规律都非常抽象,学生较难理解、掌握。所以,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可以丰富地理教学内容,化抽象为直观,化枯燥为生动,既可以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开放互动、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互动学习反馈平台和多元化评价方式等,使地理教学更直观、生动、有趣,使学生学习更快捷、高效,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一、信息化学习环境的设计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快乐和高效学习的基础。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现行的2003年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材“活动”栏目兴趣较弱,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部分“活动”栏目内容所选素材已经与现实生活脱节,缺乏一定的时效性,难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例如,教材111 页原有活动是“2003年的淮河洪水”,事件发生时间较为久远,且学生前面刚探究过长江流域洪灾及其原因。此时,教师可以调整以往过于依赖教科书的心理,利用数字化地理教室,为学生构建开放式的地理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自己查阅近年多发的“城市内涝”的相关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构建思维网络,形成洪涝灾害答题模板。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契合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方向。总之,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探究式学习构建了良好的学习平台,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也可以增进师生、生生间的协作与交流,有利于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的提高。

二、信息化教学方式的转变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教材部分“活动”栏目没有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实施环境受限,使之形同虚设。例如,必修1 教材33 页“野外采集岩石标本”和40 页“野外褶皱观察”这两个实践活动,对很多平原地区的学校来说,往往因情境缺失而无法实地进行。与此同时,虽然很多学校具备相应的环境条件,但由于课时有限、教师组织野外活动经验不足、考虑学生安全等因素使得此类活动难以有效开展。为充分发挥“活动”栏目教学功能,教师可以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与真实环境相接近的场景,拓宽学生视野,使其“身临其境”地感知各类岩石和野外褶皱,以弥补野外实践的缺失,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信息化重难点的突破

调查表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精讲,学生听记”的教学方式仍被很多教师广泛采用。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地理学科素养的形成。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活动”栏目中有很多重难点,如地球的公转、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热力环流、天气系统、水循环、洋流的运动等,内容较为抽象且难以理解。如果单纯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而通过Flash 动画模拟过程或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学生能直观地感知这些地理现象,学习就会化难为易。同样,教师可运用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把教学中的重难点清晰地罗列出来,再进行及时练习反馈,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信息技术使地理“活动”栏目的重难点教学更加简洁明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记忆深刻,从而促进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信息化实践能力的提升

通过地理实践,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观察和实践,有利于实践能力的提升、主人翁意识的增强。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地理实践活动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开展实施。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制作小视频、设计小实验和制作地理模具等辅助地理认知,提高地理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河流地貌的发育”相关内容时,学生不易理解三角洲、冲积平原和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和三种侵蚀类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新闻、网络视频等了解河流的动态形成过程,搜集河流地貌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软件制作河流地貌形成的动态小视频,也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验视频,利用沙子、小旗、矿泉水瓶和水模拟出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的形成过程。再如,在教学“中国的地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选取四川盆地等重要地形区,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的地形数据,利用“3D 建模软件”制作模型,再利用3D 打印机打印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较为真实地“看到”“触摸到”四川盆地。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地理学习更为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

五、信息化学习成果的反馈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所以,提高课堂效率尤为重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通过一问一答或上黑板的方式来了解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这种方式下,教师往往不能全面而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学情。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相关数字化软件或技术,课前打印好配套答题卡,课堂上学生完成当堂反馈后,教师只需利用手机摄像头,就能随时随地生成学生的成绩报告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实时查询,既省去了教师计算和分析的时间,又能在课堂上及时展示,全面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情况和存在问题展开针对性的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现高效教学。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交互功能实现资源共享,增加小组互动、互评、反馈环节。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互动、互评、反馈可以给学生提供成功“机会”,让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结 语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给高中地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其特有的功能丰富了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进而构建完善的地理知识体系,实现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升。但这要求教师学会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学会选择合适的信息资源进行适时教育,优化地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猜你喜欢

利用信息化探究
利用比例尺来计算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设问引导探究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学会利用自己的欲望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