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的视角看世界
——谈低年级习作启蒙教学的策略
2020-11-25江苏省盱眙县实验小学方青云
江苏省盱眙县实验小学 方青云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低年级习作的要求:“对习作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然而,很多低年级习作启蒙教学不是从形式上加以限制,就是从内容上加上成人化的要求抑制儿童的想象力。为呵护孩子的写作兴趣,在一、二年级习作启蒙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儿童的内心表达,从儿童的视角看问题,对学生的写话进行有效指导,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一、以兴趣为导向,在活动中积累
作文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也是一个以兴趣和情感为动力的过程。如果孩子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然而,孩子的习作兴趣是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和激发出来的。
我们要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创设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写作情境,比如传统的游戏项目:抽陀螺、跳房子、踢毽子;具有挑战性的小竞赛:古诗词背诵、说故事、词语接龙;有趣的课本剧表演:《咕咚来了》《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甚至把孩子们喜欢的动植物带到课堂中等等,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并在活动中获得写作素材。
生活是源,写作是流。要想让孩子把话说出来,把事写下来,还要让孩子学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长此以往,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勤练笔,就能让孩子们逐步养成写作习惯,掌握写作技巧,学会“我手写我心”。
二、以阅读为抓手,在欣赏中指导
阅读欣赏儿童文学名著,使儿童获得高品质文学作品滋养,对于提升儿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想象力、性格养成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指导阅读童话《丑小鸭》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关于色彩的词汇,学会观察周围景物变化,熟练描写季节。
“夏天,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什么是“阳光明媚”呢?图画中黄色的主色调,迷蒙的色块,就是阳光明媚这个词语的诠释。教师指出画面的颜色特征,问孩子:“明媚的阳光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时候有明媚的阳光呢?”……这样,就能引导孩子去理解阳光明媚。
读到秋天,植物的颜色有了变化,在这里,教师可以问孩子:“秋天的环境与夏天相比哪里不一样了呢?”引导孩子观察画面上的农舍、树林等,同时提问:“你看秋天的树木有什么变化?到了秋天,咱们小区里的树是不是也变样了?”秋冬交替,大自然的变化非常大,孩子们习以为常的环境,因为放在了故事情境中,反而容易让他们感受到细节的变化。
等冬天到了,大自然的颜色、植物的外观等,变化就更大了。如果前面几幅图,教师一直有意识地提问,到了这里,孩子会很自觉地指出图上所表现出来的季节特征。“下雪了!”“结冰了!”“天上和地上都是白色的了!”“树叶也全都掉光了,池塘边的草都干枯了。”是的,这些都是图中的细节。
春天来了,春暖花开,优美的配图都表现出来了,教师可以指出图画中景物的变化,让孩子注意到春天的颜色是暖色调的、春天的野草比动物都长得高、有的树木开花了,春天的感觉暖融融的,春天的心情是欢欣雀跃的。还可以问问孩子,你喜欢春天吗?咱们的公园到了春天是什么样的?引导孩子关注景物因季节而产生的变化。
孩子通过有效的阅读训练,从文章中受到熏陶,也会逐步提升自身鉴赏能力。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对生活的所见所感,在模仿的基础上想象创造,接下来写作就会水到渠成。“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此言就是告诉我们要增强语文写作的修养,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培养语感和掌握语言运用规律。
三、以鼓励为动力,在评价中发展
评价学生的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是一种重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激发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对此,我们教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有三大诀窍:一是用心倾听。真诚的倾听会让孩子感受到重视和认同,会让孩子愿意分享,乐于表达。二是智慧评价。评价的话不在多而在于有鼓励性,如“把‘我的特长’改为‘我的事’”;评价的话不在于深而在于能给人以激励,如“写得太有意思了,连教师都想不出来”;评价的话不在于好而在于能给人以希望,如“三分文章七分读,如果你读得慢些,还可以给你另加十分”。三是强调修改。好文章是一遍一遍修改出来的,修改过程中要强调“读”,因为凭着语感,学生一读出来便能发现自己的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事实上,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读起来通畅,听起来顺耳,就是好作文。总之,教师评价学生习作要给学生亲和力、自信力、感染力、推动力。童心是纯真可爱的,儿童追求快乐,喜欢梦幻,乐于合群,处事待人简单朴实;童趣是丰富的,他们有自己的快乐世界、生活的乐趣……低年级的习作启蒙教学应注重儿童化、趣味化和智慧化,教师提供的习作素材要有真情,有真趣,有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