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的生活化
2020-11-25
作文是小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一种需要,是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小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作文教学生活化,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进行拓展延伸,让小学生去写生活中的内容,去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作文教学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一、指导小学生学会观察是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前提
“写文章并不是对生活的一种点缀与装饰,而是生活本身。”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语中的地指出了作文的真谛,即作文是融合了学生个体对真实生活独特感受的一种表达方式。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小学生进行观察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游戏、生活中学会观察,因为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让小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观察,能够帮助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比如,让小学生在课外游戏活动中去观察植物的叶子时,就可以让小学生仔细观察叶子的颜色与形象,并发现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同时,要求小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笔画下来,这样做的出发点是让小学生在观察中看得更仔细,使看、闻、摸、记成为小学生最自然的行为,在此过程中,许多生动的习作便应运而生。教师应珍视小学生对客观世界中一切事物的独特感受,引导小学生去广泛地积累作文的素材,小学生的写作情感才能得到有效丰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中有小学生看不完的人和事,有小学生写不尽的景和物,但它那稍纵即逝的精彩只馈赠于那些善于观察的人,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十分有必要。
比如,让小学生写《公园的春天》时,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到旅游景区去感受春的气息,春天的公园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无数的小蜜蜂在翩翩起舞,柳枝吐出了嫩芽,菊花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回到教室后,教师可以请小学生谈谈自己的观察发现,并及时记录观察所得,因而小学生的习作也就更鲜活、更灵动、更精彩。
需强调的是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对平时生活的观察所得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帮助小学生建立自己的作文题材资源库,方便学生作文时随时提取。由于活动调动了小学生的感官,小学生通过多观察、多思考,获得了亲自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进而为作文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在作文中,小学生又能从多角度出发描写景物,栩栩如生的景象便会跃然于作文之中。
二、阅读与写作相融合是作文教学生活化的保障
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到阅读的文章中去找“闪光点”,去积累写作素材,去学习写作的方法等,并将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应用到习作中。
比如,在辅导小学生写《学做小小活雷锋》这篇作文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对《爱之链》这篇课文中乔依给老妇人修车的动作描写进行反复的阅读,让小学生从这段动作描写中深切地体验、感悟、理解作者运用“摘”“喘”“流”“呼”这些动词用意,感受乔依修车的不易。接着从“手冻得几乎没有知觉”“一点点热气”“冻僵”等词体会乔依修车时天气的寒冷,感受乔依真心诚意为老妇人修车的品质。细细品味这些语句,引导小学生在习作中学会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而在作文中进行场面描写,则可以让小学生去阅读《郑成功》这篇文章,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负隅顽抗”“惊恐万状”“乱作一团”等词体会侵略者的狼狈相和落荒而逃的情境;接着透过“密集的炮火”“向敌军舰队冲去”等词感受郑军官兵的英勇善战、奋不顾身。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小学生也写活了身边的人、事、物,平淡、朴实的生活在他们的笔下变得奕奕生采,文章也更加传神、具体生动。
三、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是作文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大自然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教师应带领小学生走进大自然,因为大自然为学生习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情境。春天,师生一同漫步公园、校园,走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上,任如丝的细雨淅淅沥沥,映衬着孩子们张张笑脸;夏天,师生在荷塘边的树荫下玩耍,等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美妙时刻,品味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秋天,师生捡拾缤纷的落叶,赏菊馨、品秋韵;冬天,师生在雪中狂想,堆雪人、打雪仗。
大自然为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通过将小学生带进大自然,让小学生从大自然中去挖掘写作素材,进而真正实现作文写作的生活化,让小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的同时,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到大自然中开展游戏活动,比如,可以让小学生在大自然中开展“拔河”“扳手腕”游戏,也会做一做科学小实验“捏不碎的鸡蛋”“拔不出的筷子”,为小学生打开神秘莫测的奇幻科学世界,为小学生生活化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小学生作文教学理应生活化,教师应以语文新课程新理念为引领,指导小学生会观察,努力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融合,着力为小学生构建生活化的作文情境,从而让小学生在生活中放飞童心,用“我笔写我心”,用“我心抒我情”,让作文神采飞扬,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