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为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深度赋能
2020-11-25范玉波
文/范玉波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提出了140项全国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清单,到2021年底基本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国异地办理无障碍,并且建立清单管理和更新机制。这一意见的出台将有利于打破长期以来的条块分割,打通业务链条和数据共享堵点,促进要素统一市场的形成。伴随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数字资源助力政府服务的能力将会不断释放,社会各领域对大数据服务需求也会进一步加强。
政府职能改革和整体性建设任重道远,应充分发挥我国在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一是制度优势能够把社会的各种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部门之间、区域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正逐渐被打破。二是地方政府进行了先行先试的有益探索,积累了经验。许多政务“跨城通办”“跨部门通办”“跨省通办”等已经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一些实践甚至已经转化为制度设计。三是拥有许多相关领域的高科技企业支撑,大数据生产和应用处于世界前列。四是信息化建设已形成良好基础,拥有较高互联网普及率。我国有超过9亿网民,即使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也有大幅提升,网络政务接受度越来越高,逐渐成为人民习惯的服务方式。
尽管我国拥有独特的优势,每年产生占世界20%以上的大数据,是资源大国。并且因为有了这些大数据,政府有了更多的创新性方法服务民生,来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但是较之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大数据发展仍存在一定的短板,数据资源标准不统一、流通不畅、应用不平衡等问题仍然突出。
要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政府职能深刻转变的不竭动力,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是下大力气构建全国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体系,增强整体性思维。信息整合体系建设虽然早有提出,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也已投入运行,但部门间区域间业务协同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信息资源业务协同问题依然突出。解决这一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体现自上而下推进的特征,增强整体性、系统性认识,敢于刀刃内向,勇于向部门利益开刀,打破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
二是深入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增强开放性思维。数据从群众中来,更应为民所用。抓住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增强公共服务的精准性,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积极应对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不平等,增强普惠性思维。数字基本公共服务在投入数量、公平程度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不仅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明显差距,而且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群体之间对数字技术的应用也存在极大差别,造成享受信息化的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我们不断增强数字援助力度,让每一个公民都能享用数字政府服务的权利,享受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