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自主性: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思考
2020-11-25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写作的意愿比较强,在写作过程中想要表现自己,这是学生自主习作的重要体现。但在习作教学指导过程中,学生的习作质量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写作思路,提升学生习作整体能力。
一、尊重学生自主习作意愿,提供习作空间
高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因此在习作方面主要是围绕考试而进行,在习作方面的自主性比较差,而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写作设计,如果忽视学生的自主性需求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反感。因此,高年级学生习作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习作教学提供更多写作实践机会,提升学生习作的能力。
以“写读后感”为例,写读后感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文章以后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传统教学过程中,写读后感一般是以课程教学为主,课堂完成以后写读后感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高年级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习惯,再写读后感有着明显的需求,因此教师在“写读后感”习作课程指导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形成写读后感的习惯,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中将所阅读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悟。同时教师还可以专门提供一些习作课鼓励学生将最近阅读的内容的感悟写下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提升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在课后的学生阅读过程中可以布置一些读后感的习作任务,充分尊重学生习作的自主性需求,鼓励学生在课下完成习作任务,让学生始终具有较高的习作能力和习作意愿。
二、加强生活化习作指导,提升习作质量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习作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以辞藻华丽但无实质内容、满嘴跑火车假大空最为普遍。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指导中要做好学生的习作指导,积极帮助学生在习作中融入自身对生活的感悟,不断提升习作质量。高年级学生的习作内容必须写出真情实感,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这也是高年级语文作文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真情实感的教学情境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习作观,抓住习作要点开展习作教学。
以“让生活更美好”习作课教学中,写作的本意是鼓励学生运用经典和新颖的材料将题目进行拓展,同时在内容过程中写出真情实感,但在写作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侧重于从理论上叙述生活更美好,在写作过程中只注重了辞藻的华丽,有的甚至直接堆砌了一些优美句子,读起来让人感觉很不舒服,没有写出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种问题要积极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习作的侧重点是写出生活的美好,从思想上帮助学生转变写作观念,树立正确的习作观。
三、加强学生习作评改,提高习作水平
习作评改是教师对小学生作文指导的有效方式。以“记一次游戏”习作课为例,习作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从自身的体验出发,将自己游戏中的过程、感受写出来,注重游戏细节写作和情感的内容。教师一般都会先提供范文进行学习,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和写作,既可以是对范文的仿写也可以是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习作,写作以后由小组互评。小组互评以后,教师应积极进行介入指导,对小组互评的内容进行重新审视,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评估,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薄弱点,如有的学生按照游戏前、游戏中和游戏后的顺序进行写作,但写作过程中详略不得当,游戏前的内容写得比较多,游戏中和游戏后一笔带过,整体呈现头重脚轻的情况,针对这种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四、注重学生习作积累,拓展习作能力
高年级学生习作能力普遍提升,但部分学生出现了素材不足的情况,也有学生认为自己的素材积累已经很充足,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注重素材的积累,写作内容枯燥单一,学生习作质量也会下降。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转变学生的思想意识,鼓励学生不断加强习作的积累,在积累过程中不断拓展自身习作能力,提升习作质量。
习作积累是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体现和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学生习作积累习惯的养成,针对高年级学生群体,习作积累要把握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鼓励学生从课外阅读入手进行积累,高年级学生群体课外阅读的量明显提升,课外阅读素材积累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外中进行素材积累;另一方面是加强课内资料的补充,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补充一些课外的资料,鼓励学生在学习课外资料时进行素材的积累,进一步拓展学生语文素材的应用能力。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语文习作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教师应尊重学生自主习作的意愿,为学生习作提供必要的扶持和帮助,通过指导和评改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自身习作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习作的整体质量,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习作积累,不断拓展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