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语的正确运用方法
2020-11-2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正确的课堂评价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小学生应以激励性和引导性的语言为主,课堂评价语的使用应当具有针对性,能够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或难点,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的思考,从而实现评价语的积极作用。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与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价语缺乏针对性和合理性
评价语的使用对象是小学生,因此,教师在使用评价语时应当充分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用小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评价。比如在评价某一同学回答错误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叫出学生的名字,评价:“某某同学,这次还差一点就想出正确答案了,下次再加把劲。”好的学生不是评判出来的,而是赞美出来的,尤其是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都喜欢被教师表扬。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斗志,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更加努力。
2.评价语言单一,缺乏亲和力和趣味性
教师的语言和情绪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状态,因而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的课堂评价,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学生的实际状态和问题,才能有效发挥评价语的重要作用。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往往只采用单一的语言表达模糊的评价,如频繁使用“你真棒!很好!不错!”这种没有指向性的评价语。这样的评价缺乏差异性,也忽略了评价语的情感传递作用,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没有从内心角度出发,使用一些充满亲和力的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仅仅使用这些流于表面的语言,使得评价语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这时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下功夫,去发现学生的心理特征,多使用一些优美的话去鼓励学生,激励学生。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语的有效运用策略
1.准确而得体
教师的评价语应当是将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问题准确地指出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最后还应适时适当进行鼓励,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升学生学习中的信心和积极性。一方面能够准确表达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问题所在,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找到解决方法,另一方面,要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尽量通俗化、生活化、简单化,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发挥评价的积极影响,真正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帮助作用。而且对教师的教学来说,良好的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间接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了便利。
2.多鼓励,少批评
教师应当充分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特性,多采用鼓励性、表扬性和引导性的语言,就算学生在学习中犯了错误,教师也应当充分理解,并且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案。尤其是针对一些性格较为内向、腼腆、不爱表达的学生,教师更应注意评价语的使用,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案例:
师: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
生:我一会儿看书,一会儿写字。
师:可以一边读一边写。
反思:
这是一节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上的教学片段,不难看出本案例中学生的发言无论是从语法还是逻辑上,都可以说是正确的。稍微不足的是一会儿看书,一会儿写字的方法不是很科学。因此,教师在给予学生肯定性评价的同时,还应提醒学生学习时可以看一会儿书,再写一会儿字,但不能频繁更换,否则将什么也做不好。然而教师所给的评价却是可以一边读一边写。虽然这个评价也是肯定的,但他用关联词“一边……一边……”和“一会儿……一会儿……”等同起来,显然是错误的,不科学的。因为关联词“一边……一边……”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而“一会儿……一会儿……”却表示两件事之间有间隔。这分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岂能混为一谈?这样的评价语既犯了知识性的错误,又对学生产生了误导。
3.注重评价的启发性
教师应当通过使用评价语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发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思考,找出改进措施。评价语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当重视评价语的启发性,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态进行深入的观察分析,指出学生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对于自身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态度进行深层的思考,并帮助学生找出优化学习效果的途径。
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评价语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准确得体、生动有趣的语言打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引导学生发现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鼓励学生的学习行为,真正发挥评价的积极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