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二课时教学中的深度对话
2020-11-25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三附属小学陈秀兰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三附属小学 陈秀兰
新课标教学理念引领下的语文教学,更关注高效语文课堂的创建,也就是说,应当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保证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除此之外,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其思维得以纵深拓展,使学生可以对文本展开更深层次的阅读。对于高品质的语文课堂教学而言,首先应确保详略得当,同时也应当突出重点,因此,紧扣文本重点难点展开解读的第二课时便成为教学诸多环节中的关键所在。
一、引导深度对话文本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情感教育也是重要的核心构成,因为小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相对薄弱,教学实践中不可缺少教师的适时点拨,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深度阅读的同时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情感意识。
例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的一个比喻:将老天鹅比喻为石头,把冰面比喻成镜子。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感悟文本中的情感,由此便可获得更准确的认知:把老天鹅比喻成石头,目的就是充分展现老天鹅坚强的意志,虽然自己是血肉之躯,却如同石头一般,不断地砸向同样坚硬的冰面,因为这群天鹅的最终目标就是要破冰。通过这一过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老天鹅的精神特质:英勇、顽强、坚毅不屈,同时也能够被这种精神力量所感染,帮助学生升华情感。在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和文本之间展开直接且深入的对话,同时立足于学生的体验过程进行引导和点拨,既可以达到深入剖析文本的效果,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把握文本的情感主线,获得更丰富、更真实的情感体验。
又如,在教学《神奇的克隆》一课时,在课堂教学一开始我没有直接按部就班地步入教学程序,而是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了一些活泼可爱的小猴子,同时也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大家知道小猴子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吗?”学生答:“肯定是爸爸妈妈生的!”于是我继续追问:“但是老师知道有一群小猴子,没有猴爸爸,只有猴妈妈,你知道这个猴妈妈是谁吗?”学生疑惑:“是不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呢?”于是我展开了更深层面的讲解:“孙悟空只是一个神话故事中的角色,在我们真实的世界中有这样一群生物,它们并不是由爸爸妈妈所生,而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这是不是件非常神奇的事情呢?”在问题和疑惑的驱使下,学生们的好奇心理被有效激发,他们纷纷打开课本展开了自主阅读。
二、引导多元对话文本
引导学生和文本之间展开对话,最终的目的就是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文本,使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阅读感悟文本情感,把握文本脉络,结合主动探究对文本展开更深层面的发掘。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展开全方位系统化的文本解读,使学生从小树立多样化的理解意识,能够立足于多元的理解视角,以此推动语文课堂的深化与发展。
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例,其中有一篇充满童趣且文质兼美的课文——《雨点儿》,对于本课的教学而言,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字词、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同时还应当使学生了解雨水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万物生长的滋润。针对文本的阅读,既要体会文本中所描绘的美好景色,也要能够从中产生热爱自然、关心自然以及生命的美好情感。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首先组织学生初读文本,同时为其播放了一些轻柔的背景音乐,帮助学生丰富阅读体验,使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自主在脑海中生成美好的影像。经过这样的课堂教学之后,必然能够使学生对文本内涵产生更深层面的理解,当然也包括对美的鉴赏以及对大自然的向往,必然可以使课堂教学上升到全新的意义层面。
三、引导个性对话文本
很多文本中的人物和角色,都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同时也散发着思想特质以及强烈的感召力,实际上,他们也是对话中特殊的一方。很多大家表面上看云淡风轻、闲庭信步,实际上这也是他们最拿手的教学手段,那就是认真地做一件事情,为学生牵线搭桥,使学生可以从中理解文本内涵,充分感悟文本情感。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顺利链接文本中的角色人物,必然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实效。
以《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的教学为例,我先带领学生了解文本的情感主线,把握情感变化,并设计了如下提问:“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珍惜和喜爱有目共睹,但是为什么他仍然没有听从其他人的劝阻,反而毅然决然地下令把它枪杀?彭德怀对大黑骡子充满着柔情和爱惜,但是为何对身边的人却非常暴躁?”跟随这些问题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文本,直接“对话”彭德怀,既有助于深入地剖析解读文本,同时也能够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得以升华。
总之,新课标教学理念引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重点在于高效,这也就意味着,第二课时的深入解读极为关键,不但要以学生为本,也要重视教学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应立足于教师的启发和点拨,使学生的认知得以纵深拓展,使学生可以和文本展开更深层面的对话,能够基于此细读、品味和赏析,保证高效的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