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管理视阈下大学“十四五”规划编制路径研究

2020-11-25马利凯崔硼

大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十四五指标规划

马利凯,崔硼

(吉林大学a.植物科学学院;b.发展规划处,吉林 长春130012)

精心、民主、科学编制的大学“十四五”规划,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大学发展基础,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内涵发展的关键领域,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战略设计和规划实施的关系,实现规划体系全覆盖,监督实施全过程管理,加快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核心竞争力[1]。

一、战略管理视阈下大学“十四五”规划编制原则

(一)突出总体设计的前瞻性

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文件要求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主要精神,将大学“十四五”规划放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国家区域发展大局和全局中考虑,确定“坚持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统一,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坚持顶层设计和操作实施相统筹”四项编制坚持原则,提出各级各类目标任务应该是能够“跳起来、摘得着”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统筹谋划学校的未来。

(二)突出规划体系的系统性

学校规划体系要实现校内各单位的“全覆盖”。依托于学院科研机构的规划归于院级规划之内,专项规划和院级规划中未涉及的单位,要参照专项规划或院级规划制定各自的“十四五”规划。规划分级分责,但不分散管理。专项规划和院级规划都要报学校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审核,最后由学校党委常委会审定。规划最后的发布实施也要由学校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备案,面向全校公开。

(三)突出核心要素的科学性

规划编制要深入研判机遇挑战,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关键指标和实施举措;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结合,既要体现质量导向,又要摒弃SCI 至上,破除“五维”顽瘴痼疾,力求规划目标具有标志性、显示度,规划措施可操作、可考核[2];要处理好保守与好高骛远的问题,平衡好预期性指标与约束性指标的关系,协调好发展规划与资源配置的衔接;要根据内涵发展需要,建立关键指标跟踪监控与调整机制,强化规划实施过程监控和年度监测,并将此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最主要依据,既体现指标的严肃性权威性、有约束力和考核要求,又要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战略管理视阈下大学“十四五”规划的全覆盖体系

(一)编制学校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的编制要结合大学“双一流”建设任务,认真确定规划“十四五”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对规划实施的管控考核机制做出制度性设计,明确可观测的目标任务、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和可落实的保障举措,加强校内外资源的统筹规划、科学配置,形成规划制定、规划实施和规划评估有机衔接的战略管理体系。总体目标要基于现状分析和形势研判,明晰提出与学校、学院“十四五”时期建设相适应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定。具体目标是总体目标的具体化,既要按照内涵式发展要求,明确改革的进展与成效,又要按照“纵向比较有发展、横向比较上水平”的原则,定性与定量描述相结合,提出核心竞争力指标应当达到的水平区间和目标值。要保证近期目标、阶段目标与长远目标相互衔接,学校总体目标、专项目标与学院目标相协调[3]。

(二)编制各类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是大学总体规划的支撑和保障,是学校总体规划和院级规划的桥梁和衔接。专项规划一般应该包含有:党的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规划、国内国际合作与交流、财经、资产与后勤等。专项规划要认真分析“十三五”时期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经验和存在的薄弱环节,深入研究“十三五”时期对标的一流大学发展状况,在同行比较中进一步明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科学研判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十四五”时期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三)编制院(所)级规划

院级规划是大学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的具体落实,是院级单位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指南。各院级单位要在规划中明确发展目标、理念、路径,围绕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核心任务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的发展举措。院级单位党政班子要高度重视,集体研究部署,指定专人负责,充分征求意见。大学要通过与院级单位签订总任务书、年度任务书的方式,将院级规划任务落实到各单位的年度工作中。

三、战略管理视阈下大学“十四五”规划编制全过程管理

(一)要加强规划编制全过程领导

规划编制要以新时期国内外高等教育特别是“双一流”大学发展现状和趋势为坐标,精准确定参照系,结合教育部学科评估、学校“双一流”建设相关成果等,通过主要建设指标的纵横对比,摸清家底,全面剖析自身所处的水平区间、特色优势、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分析深层原因,总结有效经验,夯实建设基础;要成立学校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院级规划编制工作小组,规划监督保障工作小组,建立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监督保障小组三级工作机制,保障规划编制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要实现规划编制全过程管理

规划编制将实行“全过程”管理,在内容设计环节,要通过多种形式向全校师生、海内外校友、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学校和学院的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和教代会都必须参与到规划的论证和完善过程中;在完善论证环节,要求各级各类规划必须邀请校内外战略专家进行论证,对于专家人数及组成也有明确要求,对于成立学科战略咨询委员会的院级单位可邀请战略咨询委员会进行论证,“双一流”学科建设单位应邀请国际战略专家把脉建言;在规划实施环节,请校长依据已发布的专项规划和院级规划与相关单位签订总任务书、年度任务书,将规划任务落实到年度工作中,确保规划实施落实[4]。

(三)要强化规划实施全过程监督

要围绕战略目标实现,强化战略管理理念,提出“组织领导、指标分解、监督评估、资源配置”等具体内容;组织领导方面要针对任务举措落实,设立专门推进规划实施的组织机构,各单位负责人要明确规划落实责任,提升规划执行力;指标分解方面要参照“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形成符合各单位发展实际的指标体系,分年度逐项分解,按轻重缓急逐步展开;监督评估方面要紧紧围绕目标任务落实,逐条逐项落实责任,强化监督评估[5];评估结果要与班子考核、干部考察、教师考核、资源分配、政策导向等情况挂钩;资源配置方面要结合学校和本单位实际,对重大项目要分年度、分具体建设项目提出人财物等资源配置及需求方案。

猜你喜欢

十四五指标规划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