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研究共同体合作互动发展模式探究①
2020-11-25韩红梅
韩红梅
一、引言
根据社会文化理论,教师学习是人与社会情境持续互动的过程。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教师个体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协商共享知识、经验和能力,并且共同创造新的知识和经验。因此,情境是教师学习的重要分析单位。
近年来,教师实践群体对教师研究能力的促进作用进入研究视野。Lave&Wenger(1991)提出“实践共同体”的概念,由Wenger发展为四个要义:意义、实践、群体及个性。教师在这一实践群体中可以找到促进其不断寻求自我发展的动力。澳大利亚学者Carr与Kemmis提出“教师成为解放性行动研究者”的观点,倡导教师构建自己的研究共同体,由共同体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及自主研究。Grossman等人开展了以读书俱乐部为形式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
国内学者也开展了以提高教师研究能力为目的的群体性教师学习和发展研究。文秋芳、任庆梅通过构建基于课堂关键问题研究的教师—研究者合作发展共同体,探索了高校外语教师互动发展的新模式。金琳以教师个人与学习共同体之间的互动为切入点,探究了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并成长为教师研究者的过程。然而不同类型的教师学习群体具体如何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是新教师的专业成长,都需要研究者进一步深入探索和挖掘。因此,文章拟通过个案研究收集定性数据,深入分析并探索教师科研能力成长的过程、影响因素等,使教师科研能力发展路径研究更具针对性。
二、研究设计
河北大学英语教师研究共同体于2014年3月成立,主要由教师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成,目前有17位共同体成员。在研究共同体成立之初,基于前期教师需求调查和教师共同讨论,组织者对共同体的学习研讨活动进行总体设计,与成员教师共同商讨,确立研究共同体的愿景及目标、共同体小组学习活动形式与内容,并制定小组活动的阶段性计划。共同体的主要学习活动包含如下内容:
(一)定期学习研讨
小组成员自愿组队,共同选择文献发至公邮,准备小组ppt展示内容及相关学习材料;各位成员进行个人学习、阅读文献、个人反思;共同体召开小组会议,会议每隔两至三周进行一次,教师分组进行文献展示、团队研讨、集体反思、讨论小组展示等内容。
(二)撰写反思日志
教师基于小组研讨的成果,撰写反思日志,阐述个人的思考,如收获、问题、文献评价以及对小组研讨活动的建议。研究者收集反思日志,在下次会议之前反馈给教师,商定下一步的改进计划。
(三)学期论文及互评
在每一学期末,教师基于之前搜集、阅读的文献,聚焦某个研究领域,进行深入阅读,每组合作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发至公邮,教师进行网上互评,集体研讨文献综述写作中的问题,总结反馈。
三、研究方法
(一)个案研究法
教师个案的选取在自愿参加的基础上进行,并参考其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和发表学术论文的情况来确定。个案研究通过深度访谈的方式进行,访谈内容进行录音并转写文字,保存为电子文档,最后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访谈数据。
(二)反思日志法
教师在教学日志中记录参与研究共同体过程中自己在科研认知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在此期间所经历的教学事件,以及对于这些事件的分析与反思。研究者通过分析这些日志,挖掘其中潜在的意义,归纳提炼出英语教师在共同体活动中科研的认知发展特征、发展形势等相关主题。
四、研究共同体活动成效调查
通过对教师反思日志的内容分析发现,教师研究共同体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献阅读与评价能力
通过对教师反思日志的分析发现,多数教师认为参与研究共同体活动对自己的文献阅读与评价能力有很大促进。通过搜集文章共同探讨,共同体成员阅读了大量的文章,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要细心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同时要准备小组展示评述所读文献的主要内容,这个过程正是对文献梳理、总结和反思的过程。赵老师在文献阅读活动中了解到ZDP、Scaffolding以及微观研究法等概念和理论,并且感受到科学的理论及方法对于研读文献的重要意义。Jessica认为,阅读学术文献之前应首先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以便简要了解作者的背景、学术成就和主要学术观点,从而为以后的文献阅读找准定位和视角,并能真正做到批判性阅读。Jenny则认为,what-why-how分析和总结文章的框架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通过固有的写作模板来分析文献,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文章的脉络和结构。
(二)学术写作能力
教师们普遍认为,共同体的小组展示和讨论活动使他们的学术论文写作思路得以拓展。多数教师在反思日志中表达了文献阅读活动对自身的影响。Jessica谈道:“这次活动之后,我第一次知道了原来文献综述也可以作为一篇独立的文章来发表。”她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文献综述的写作需要进行相关研究或大量文献阅读,并且需经过反复的提炼、整理和综合分析。Sophia从文献阅读活动中得到的启示是,“好的文章应该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应给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法,这对文章的筛选过程很有帮助。”Sunny在文献阅读活动中学到了摘要的写作方法。她认为,“摘要的写法太有用了,以前每次写摘要都很费力,现在知道只要抓住几方面内容即可”。作为研究共同体活动的组织者,研究者收集了共同体成员教师的学期论文并就论文写作内容和结构做出评价,提出修改意见。从教师上交的学期论文来看,多数教师掌握了文献综合分类和评价的方法,同时具备了较好的文献综述类的论文写作能力。在教师进行网上互评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指出论文的优势所在,而且能够明确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在论文评价方面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三)科研意识和能力
反思日志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参与共同体的小组展示和讨论活动,团队教师的科研意识得以增强,科研方法方面的知识也得以增长。多数团队成员开始有意识地将小组活动中总结的经验提炼为理论,用以指导自己的项目研究和课堂实践。年轻教师以前科研意识比较淡薄,也很少主动地对某个领域进行科研探讨,但是研究共同体活动提高了他们在科研方面的主动性。Lucy提到在问卷调查方面知识的增长:“一直都知道问卷调查,在论文和课题研究中也会用到,但从没这么仔细地了解过,包括其中提到的正向问题、反向问题等许多方面,这为以后的问卷调查打好了基础。”同时,她对文献的研究思路、方法、设计,数据的收集有了一定的了解。Sophia在反思日志中表达了自己对研究方法的认知和收获:“之前对于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概念区分很模糊,特别是定性研究,基本上很少接触。近期正在计划课题申请,这次的报告给了我很大的灵感,也使我掌握了定性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步骤,让我决定这次的研究设计定性为主,定量为辅,整体采用行动研究。”这说明教师们能够对文献阅读活动中的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能灵活运用到科研活动中。
(四)反思能力
文献阅读评价和小组活动使团队教师在反思能力方面得到提升。多数教师在日志中提到,每次小组讨论之后,自己会主动反思教学过程,及时记录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而且会在课堂上主动使用新的教学设计和方法,并观察教学效果。在探讨参加小组展示活动的收获时,赵老师提到,“经验本身不能促进我们成长,真正关键的在于经验指导下的反思实践。”Lucy也有类似的体会:“除了在活动中学到新的知识这些巨大收获外,我认为写反思这个方法真的很好,边写边总结,重新梳理所学内容,这也是个内化的过程。”Jenny总结了自己在研究共同体中的收获:“文中讲到掌握PCK形成方式时,第一条就是注重教学实践,第二条便是注重教学经验积累与教学反思。这两条都引发了我的共鸣。”在第一次会议讨论结束之后,她一直坚持写教学反思。她发现,“这样做的确有帮助,尤其是提高了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和掌控。”另外,关于建立PCK资源库,她建议教师可以开创一个反思分享平台,这样每个教师可以讲述自己课上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其他教师可以根据情况采纳相关做法。
(五)合作意识
教学反思日志还反映出团队成员在合作意识上的变化。17位教师愿意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一起学习,可见大家对专业自主发展的迫切渴望。在每次会议研讨之前,每位教师会提前研读一些论文和著作。在小组会议上,教师能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通过分组报告的形式介绍所读文献,并畅所欲言地就其中的疑问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们从专家和团队成员分享中所学甚多,这是教师独自看书或做科研无法获得的。Jenny认为,教师在团队活动中互相鼓励、积极互助,获得了一种团队归属感。Sunny认为,在平时的工作中逐渐形成极其感性的教学体会,通过研究共同体活动有机会接触到可以诠释这些体会的理论,之后有所感悟,会主动去补习这些理论,从而再次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体会分享说明小组会议使教师增强了合作共享意识,对于教学水平的提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语
教师的专业发展虽然强调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但并不是一种独立于外界的个体发展,可以通过学习团体的媒介实现思想的碰撞和知识的提升。文章中的英语教师研究共同体就是一个教师合作互动、促进专业发展的案例。通过共同学习和研读不同领域的论文和研究范例,共同体教师在聚会中探讨、提问、学习、分析,每次聚焦不同的主题,比如文献的检索、综述的撰写、研究的设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等,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小组研讨活动更趋合理有效;在文献评价的过程中,他们从题目、摘要、关键词、文献回顾、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分别指明优点和弱势,对于研究设计和论文写作的框架日益清晰。通过成员之间的合作研讨,教师的文献阅读与评价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反思能力、合作意识、科研意识等各方面都得到提升,实现了团队和教师个人的良性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