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的甘肃棉花产业
2020-11-25
甘肃属西北内陆棉区,棉花种植集中在河西走廊地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甘肃省棉花生产呈现快速发展的势态,至2013年全省棉花产量达到了13万吨左右,跻身全国八大产棉省区。但随着国家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实施,毗邻新疆的甘肃省棉花种植面积快速萎缩,产量降幅超80%。目前,传统7个棉花种植县市仅有酒泉地区瓜州县、敦煌市规模种植棉花,金塔县零星种植,全县棉花产量不足500吨,预计2020年全省棉花产量在2万吨上下,甘肃棉花产业面临非常严重的生存危机。
甘肃省棉花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一)单产水平高。甘肃省棉花生产集中在河西走廊西段,随着优质棉花种子和植棉“矮密早膜”“双株双层”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使用,棉花平均单产达到110公斤/亩左右,与新疆棉区基本相当,单产优势十分明显,棉农植棉效益较高。
(二)质量优势明显。河西走廊充足的光热资源条件和降水稀少的气候条件,使甘肃省棉花具有色泽洁白、成熟适中、长度长的特点,连续多年棉花主要质量指标水平居全国前列。
(三)生态经济效益可观。河西走廊地区干旱少雨,棉花属于低耗水作物,比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节水约30%~40%,能够缓解河西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具有较好的生态保护效应。
甘肃省棉花产业面临的困境
甘肃省棉花产业起步晚、发展快,目前存在着加工能力过剩、采摘技术滞后等问题。但是,就甘肃棉花产业面临的生存危机而言,未能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籽棉外流是影响甘肃省棉花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未能享受与新疆相同的目标价格补贴、运输补贴等政策,棉花种植面积大幅下降。国家对新疆棉区棉农实行目标价格补贴,甘肃及内地棉农是定额补贴。按近年棉花市场平均价格计算,两者差额在4000元/吨左右。同时,新疆棉花出疆国家给予500元/吨的公路运输补贴。甘肃省河西走廊虽毗邻新疆,同属西部内陆棉区,远离棉花主销区,但国家未能给予运输补贴,甘肃棉花加工企业棉花价格竞争力下降,反过来又导致籽棉收购价格下行,籽棉市场价逼近甘肃省棉农种植成本线,棉农无利可图,棉农种棉积极性不高,导致甘肃省棉花种植面积大幅下降。
(一)涉棉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挫伤了棉农种棉积极性。新疆以外的内地产棉区,国家统一按2000元/吨给予定额补贴。由于内地补贴政策实施有待完善,要实现精准补贴还有待时日,挫伤了真正种棉农户的积极性,也是棉花种植面积下降的原因之一。
(三)籽棉外流严重,甘肃棉花加工行业岌岌可危。近些年,甘肃籽棉外流新疆、河北、山东等地的情况愈演愈烈,严重影响甘肃棉花收购正常加工秩序,进一步加剧了棉花加工能力过剩,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市场环境不断恶化,举步维艰,甘肃目前勉强运行的棉花企业数不足2013年的四分之一,整个甘肃棉花加工行业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破解甘肃省棉花产业面临困境的途径
棉花产业是农业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在当下的国际环境下,棉花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在保障国计民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扶持甘肃棉花产业尽快走出困境。
(一)甘肃省棉花产业在种植条件和质量方面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甘肃与新疆同属西北内陆棉区,建议国家给予甘肃与新疆相同的各项棉花补贴政策。
(二)完善甘肃省内实施监管棉花公证检验的政策和监管库布局,以准确的棉花重量、质量等数据保证现有国家各项涉棉补贴政策落实到位。
(三)建议在棉花种子、种植、机械采摘等环节给予补贴,尽快在甘肃全省推行机械采棉,降低棉花生产成本,以增加棉农实际收入为核心,来稳定急剧下滑的棉花种植面积,促进甘肃省棉花产业健康发展。
(四)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依法依规干预籽棉外流问题,创造公平市场环境,提振甘肃棉花加工企业信心,助力甘肃省棉花产业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