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探析
2020-11-25李绍珍
李绍珍
(山东省青岛九联中学 山东 青岛 266611)
1.初中语文教学的常见误区
1.1 对待学生的要求偏差。初中语文作业一般来说分成两个部分:第一是和课文紧密配套的训练题,第二是是日常的作文训练。作文无疑是所有部分当中难度最高的。这种分布情况直接导致很多学生作文水平较低,不愿意去作文。在课后习题中,我们一般会选择一篇课外阅读,来辅助学生进行练习。但是学生的答案往往是对于教师课堂内容的一种等意替换,教师在评价作业的过程当中,也仅仅是给予简单的肯定。这种答案缺少学生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无法衡量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第二个方面集中体现在课上的训练当中。众所周知,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本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思想互换的过程。这种互换过程具体体现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当中,应该是老师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解感染学生,学生通过老师的思路,锻炼思考能力。这是一种双向的过程。当下教师教学中也较少关注学生的反馈。
1.2 教学手段方式以及内容比较单一。教学内容方式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学中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带入到课文评价当中去。这样的话,学生就会受到老师的影响,对于自身思维的发散是十分不利的,同时容易形成对于这些课文和作者的刻板印象,对于学生个人思考能力的培养存在阻碍。除此之外,教学手段上的单调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突出存在的问题,对于一些课堂情境的创设方面缺乏创新。传统语文课堂中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理解文本内涵,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2.初中语文教学对策分析
2.1 以境引情。为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在文本中寄予的情感,有必要以直观的情境吸引学生,用情境来导入情感,引导学生体验感知。语文教材中的所有文本都不是作者在单纯想象的基础上构思的,要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本含义,首先,必须使他们“知情”。换言之,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所包含的背景,或作者在本文中所描述的生活,并与其生活经验建立起一座生命的桥梁,使学生能够在移情中理解作者的情感。以《济南的冬天》为例,老舍先生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北方冬天的特点。我校就在北方,大部分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早已建立对冬天场景的深刻认知。对此,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初,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这里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在冬天都会做些什么呢?有哪些不一样吗?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借此引发学生对冬天的共鸣,带着自己对冬天的认知走进文本,为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打好基础。
文字就像音符一样,在作者智慧的想法下被编成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文字和音符具有相同的意义,是抒情达意的具体体现。音乐往往以其独特的音符和曲调给人以美妙的享受,将作曲者、演唱者的思想、情感传达给听众,使听众有同样的感受。在组织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利用音乐创造情境,为学生播放与文本情感基调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曲调中获得精神享受,在脑海中想象描绘文本中的画面,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渡荆门送别》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其中蕴含着浓郁的离愁别绪。在教学时,为使学生体验到这种情感,我尝试发挥音乐的作用,以曲调拨动学生的心弦。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送别歌》,在沉郁的曲调中,学生伴随着乐曲内容,脑海中浮现出长亭、古人、友人系别的场景,产生依依惜别之情。带着这种情感指导学生走进这首古诗,进行细细品味。
2.2 以境启思。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以《背影》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发生在自己与父亲身上的事情,展现出了浓郁的父爱。文章中一句话:“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余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对此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这句话中,已、了这两个词汇是什么意思呢?其中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在这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这句话与下文存在何种关系呢?为什么父亲的背影是我最难以忘却的呢?学生能够自主地进入文本,对文本内容展开深入的分析,为理解文本内涵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培养学生人文情怀。通常情况下,传统文学作品中具有极为丰富的人文底色。在具体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该种文化底蕴作为一项教学资源,必须对其人文内涵进行深入挖掘,确保语文课堂和传统文化实现更高程度的契合。例如引导学生进行组织开展全文阅读教学,进行传统美德的有效弘扬。教师可以选择《礼记》《孟子》等经典书籍,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做人的原则和底线,使其在待人待物方面修身立德,为了对学生人文情怀进行更为有效地培养。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古诗文阅读活动,为学生课外阅读搭建桥梁。通过引导学生探讨交流和查找资料,进一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文色彩,从而更高程度地感受传统文化风采。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语文课堂的有效延伸,应用重阳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节日来源,明确古代贤士和传统节日间的深厚渊源,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使学生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加深对文本和作者情感的理解和感知,提升阅读理解水平。教师要创新教学思维观念,以生为本,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要修正对于学生作业的考察以重复度来进行衡量的落后标准,虽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次重复抄写有利于增强记忆。但是从理解角度来说,多次重复抄写是没有意义的。在此基础上充分体察作者感情情绪。让他们自己发现文章的情感,这其实本身就是一种课程双向教学的结果。通过这样的准备和训练,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切实提升学生阅读思考能力,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