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流行元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路径分析

2020-11-25卢祥红

读与写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法治道德

卢祥红

(重庆市綦江区石角中学 重庆 綦江 401426)

现如今是信息时代,网络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及学习密切相关,网络流行元素不断与各个学科进行融合,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流行元素是必然趋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时代的特点,在该学科教学中融入网络流行元素不仅是为了适应教学信息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1.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网络流行元素所存在的问题

1.1 网络流行元素的不确定性。在网络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元素,并且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容易出现虚假和不良信息,因此现如今社会中所存在的网络流行元素是不确定的,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网络流行元素容易给初中生带来消极影响,容易扰乱初中生的思维,影响其辨别能力。

1.2 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符合预期。初中道德与法治内容是需要基于社会生活与知识逻辑的,因此教学内容应该以教材为主,在课堂中融入网络流行元素是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网络流行元素并没有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真正融合在一起,流行形式,只是在教学设计中出现,从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1.3 学生的辨别能力较弱,教师缺乏时代精神。虽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不断渗透网络流行元素,但是根据已有的实践来看,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从学生角度来看,是因为初中生的辨别能力比较弱,不能很好的判断网络流行元素的好坏;从教师层面来看,是因为教师缺乏时代精神,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网络流行元素也不够了解,所选择的教学素材只是来源于课本。

2.网络流行元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路径

2.1 教师要具备时代精神,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初中道德与法制课部编版要求教师具备时代精神,这关系到能否将网络流行元素真正的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为此,学校要创造学习交流环境,培养教师的时代气质,如在初中班班通系统中纳入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信息化资源,同时要充分了解初中生的需求,增加与学生的交流,采用更多的方式将网络流行元素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如利用现有的新媒体软件,微信公众号、微博、论坛等去建立师生交流平台,了解学生的意愿与需求,从而设计更好的教学方案。另外,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及时更新自身教学观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枯燥与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2 提高对网络流行元素的关注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网络流行元素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与传媒之间的联系,在网络中发表言论是自由的,因此网络流行元素是良莠不齐的,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网络流行元素,将其恰当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传递正能量,同时要提高初中对网络流行元素的辨别能力,使其以正确的价值观去看到网络上所出现的事物。网络流行元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不单纯是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要赋予课堂时代价值。如在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第一学期第一课中关于梦想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使用电视节目——中国好歌声中学员董博文用歌声捍卫梦想的视频。在讲授生命、社会等教学内容时,由于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借助一些热门的游戏人物,如东皇太子、鬼谷子等,使学生深刻了解其所包含的含义,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3 恰当运用网络流行元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融入网络流行元素只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手段,并不是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明确运用网络流行元素的真正目的,目前社会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流行元素,如何恰当的运用是教师所应该关注的重点,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要选取正面的网络流行元素,要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从而充分发挥网络流行元素的作用。如讲述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第四单元“对生命的思考”时可以使用热门电影《战狼二》为素材,这部电影是正面性的,其中的情节体现出了对他人生命的关怀及爱国主义情怀,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的感悟生命,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流行元素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网络流行元素,创新了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不再仅仅限于课本及电视,教师也可以获取更多的教材,同时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法治道德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