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策略
2020-11-25莫柱林
莫柱林
(广西钟山县凤翔镇中学 广西 贺州 542609)
初中学生普遍不会主动的去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科目,追其缘由便是学生觉得对这个科目不仅无趣、枯燥,而且学了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不值得花费太多精力。产生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与教师所采取传统教学的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学生没有培养正确的主动性让其能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思想,所以教师需要加强教育改革的力度,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创新课堂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在道德与法治中主动学习的思想[1]。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性的现状
随着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高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促进学生素养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当前实际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没有很高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基本上都是被迫接受的状态。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分为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便是由于如今学生生活在信息化盛行的时代,学生接触到了全新且高科技的世界,网络上的信息内容非常的丰富,这让学生本身的价值体系的构建变得更加的复杂[2]。另外,初中生正是身处青春期的阶段,心理等方面还未成熟,没有正确的法治意识,一部分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个性,便会采取与教师唱反调的行为,觉得与教师作对便是个性。而外在因素便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经验虽然丰富,但是其教学方式依旧老套,没有创新点,若是长期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便会让学生失去课堂中主体的地位,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非常的无趣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自然教学质量无法再上一层楼。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策略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便是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也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积极性,并分析学生在进行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才能进行后期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问题调整。另外,教师需要正确的了解到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是为了让学生具备在进行实践活动中学习条件的感受,也可以说是学生对自主实践时所产生的内在要求,只有学生在进行学习需要指导中才能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作用,产生主动需要的热情,才能积极的参与各种类型的课堂学习实践活动。对于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而言,学生在进行教学实践中所表现的主观能动性较差,主观能动性是能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行为和准则规范,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等具有较大的意义。因此教师需要多加鼓励与指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规范个人的行为举止,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除此之外,还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知道基础的法律知识,让学生能够学会学以致用,维护自身的权力,这对学生的现实意义还是较为重要的。另外,对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来说,树立和养成正确的法律意识也是非常有用的,能够确保学生在未来完成学业之后顺利的走入工作岗位。
也可以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初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所需要的具体内容,才能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改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错误思想,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学习对自身未来的重要性,教师尽量不要采取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多开展联系实践的活动,达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教学目的,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能够发现日常生活与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关联点,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树立正确的素养意识。其次,便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对此课程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由内到外产生学习的动力。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可以看出兴趣与学习之间的关系[3]。所以教师需要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结合初中生年龄的特点,才能让学生意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才能主动的进行学习,接收教师的指导与启迪,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积累人生经验。
2.2 设置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实践教学的过程便是最大程度的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的运用道德理念,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体现出教学的最高价值,所以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在此原则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进行高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在教师正确的带领下实现个人价值与发展,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性,主动的进行学习,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产生学习兴趣。其次,在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心理意愿会有一定的提高,对人的探知欲望会得到激发,教师需要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中,关注学生的想法,接纳学生的问题,尊重学生的思想,实现真正的师生平等,人人平等。另外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也是师生的共同成长,所以在营造师生关系中,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改进,突出教学中的平等性,民主性,以互相尊重的教学方式和态度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从书本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个人生活实践中的重要性,学会融会贯通,学以致用[4]。最后便是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方法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设置符合教学内容且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环境。其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两点尤为重要,教师应当特别注意。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掌握正确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方式与技巧,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3 设立鼓励评价制度。设立鼓励评价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想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那么教师必须要设立鼓励评价制度。但是教师需要保证对评论的公平和客观,教师的评价与鼓励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反之也有激励作用和导向的作用。所以教师要确保鼓励评价制度的合理性,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分析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基础上,确保学生能对个人的优缺点有正确的认识,能够关注个人的课堂表现,主动谦虚的接收教师给出的指导,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个人的良性发展[5]。
3.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设置科学合理的问题,完善教学的方式,采取多样式的教学手段,结合社会较为热门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实现高效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