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快乐教学
——浅谈核心素养下构建和谐课堂享受快乐语文之策略

2020-11-25付智兰

读与写 2020年14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程语文

付智兰

(福建省长汀师范附属小学 福建 长汀 366300)

“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理念。如何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语文课教学,是当前广大语文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而积极构建和谐语文课堂,正是“以生为本”的新理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教学课堂必须营造宽松、自由、快乐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良好的兴趣,有利于师生共识的达成,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下面就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课堂享受快乐语文浅谈几点我个人的体会。

1.转变观念,是构建和谐语文课堂享受快乐语文的基本前提

教学观念对课程改革具有先导性和前瞻性。课程改革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作为和谐课堂要素之一的教师观念不更新,那就不能适应新的课程。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严师出高徒”等的教师中心主义。单纯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权威以及呆板的课堂纪律,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自我探索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实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而决不是“以老师为本”。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应是学生课堂的设计者、指导者,因此现代的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放下架子,平等的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信任,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只有转变了观念,才能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语文课堂享受快乐语文的重要基础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融洽的。教师只有主动接触、关心、热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与信赖,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亲切友好的双向交流,这正是形成和谐语文课堂气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保证。在新的角色里,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要平等地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力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展示自我,不因学生家庭的文化、政治、经济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的智力、性格、情趣、成绩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不管学生的个人见解怎样,都应尽力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更侧重看学生能力、情意、思维是否得到和谐发展。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3.生成开放的课堂氛围,是构建和谐语文课堂享受快乐语文的有效手段

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语文课教学,应该生成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3.1 让生活走进课堂,放大和谐。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生活就处处有语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生活带近课堂,让小课堂变成大社会,让学生在小课堂中领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促进师生教与学的联动与和谐。如在教古诗《所见》时,在初读古诗,借助注释及字典理解了字词之后,我播放了一段录音,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并说出是根据诗中哪个词来想象的,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有的学生边说边用动作表现牧童骑着黄牛唱歌的样子;有的学生用表演的方式再现古诗描绘的情景;还有的学生拿起了画笔;有的学生自编歌词,用歌声来表现画面。在整过课堂中,学生是灵与肉的统一,心与情的和谐,学习效果大大提高。教师尊重了学生内心的感受和思维表达的差异,参与了学生的交流和讨论,既不失自然情感的流露,又不失对学生的引导与调控。师生作为不同的个体,其生命活动的展现融合为一,相互感动,和谐成长。

3.2 让人文走进课堂,丰富和谐。人文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挖掘语文本身人文价值,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堂上,教师应在“润物细无声”的组织引导中,带领学生逐步建构和完善。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让语文课堂的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在尊重、沟通、宽容、欣赏的氛围中,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有“人情味儿”。如教学《落花生》一文,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做怎样一个人时,学生畅所欲言,见解独特。教师这时既要肯定做人要像花生的观点,更要褒扬像石榴、苹果那样的人生观。外表美,敢于推销自己、展示自己的精神,在今天的形势下不正也需要这样的人吗?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就是要培养、发展有创新、有个性的思维的学生吗?显然,在我们的课堂上,即使学生理解有偏差,我们也要让学生很“体面”地坐下,尊重他们想法中合理的部分,“扬弃式”地处理,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和谐。

和谐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境界。如果我们不仅把它们看作是一种教育理念,还当作是一种美的境界的追求,一定能逐步地做得更好,身心陶醉于其间。总之,实施和谐教育,构建和谐课堂,享受快乐语文,不仅是新时代下核心素养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向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更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培养造就高素质一代新人的需要。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课程语文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五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