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院校转型背景下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模式构建

2020-11-25李水云

现代英语 2020年4期
关键词:应用性民办英语课程

李水云

一、引言

根据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以及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要求,高校都在各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要素,润物细无声地达到知识传授、专业技能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因此,民办院校应用型转型背景下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模式构建既紧迫又具有现实意义。

二、民办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现状

(一)教师教学观念难转变

目前,各民办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仍未转变,不重视思政元素在英语教学中的融入,更多的仍是强调西方文化、西方元素、西方思想的输入。究其原因,可能是长期受大学英语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即英语课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价值观等,目的是让学生能更好地融入语言学习、融入世界,结果忽视了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学习。一些有英美国家留学或访学背景的教师甚至还大谈特谈英美文化、英美国家的优点,很少或从不教授中国传统文化,潜意识中认为这不是大学英语课的任务。这样的教学导致现在的大学生、甚至父母们出现崇外意识,认为外国一切都优于国内,所以出现很多小学生留美留英的现象。

(二)教材、课程教学大纲缺失思政内容

在各民办院校,现行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包括听说、阅读、写作等大多偏重西方思想文化的输入,而有关中国思想、中国文化的内容却寥寥无几。教学大纲的制定也是按照教材内容来编写,没有把思政内容作为一项硬性要求切入进去,教师也按照这样的教材、这样的大纲按部就班地授课,严重忽视了思政教育的融入。再者,民办院校转型重点就是要突出“应用性”,而教师们仍然专注于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英语技能在课堂上的培养,很少或从未让学生深入生活,把所学英语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去,应用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实践中去,没有把中国思政元素与大学英语教学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因此,这种“轻中国元素,重外来文化;轻实践,重理论”的教学导致学生受到过多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削弱对母语文化的身份认同,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差,不符合现代新型民办高校的办学要求。

中国的大学英语课程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课程,就应该把中国的思想文化、中国的价值观融入英语教学中去,把思政教学和英语教学充分融合在一起,把理论教学和应用实践结合起来,这既符合民办高校应用型发展方向,又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才能充分体现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要求,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意义

在民办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学习语言专业知识、培养语言应用技能、拓宽国际视野外,还要重视人文素养的培育,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健全人格,引领价值观、世界观,利用课文中的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主题的文章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事实上,大学英语课程和其他公共课程相比,有着教学期长、课时量多、覆盖面大、影响面广等主要特点,非常适合用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这种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除了教授单词和句型的使用外,势必会涉及西方历史文化、甚至政治方面的知识,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对学生加以引导,批判地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东西方的文化、甚至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辨意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的比较,来培养对本国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四、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模式构建

(一)建立跨学科教学团队

在民办院校,大多英语教师缺乏思政意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程合作的教学模式值得探索。大学英语教研室和思政教研室应开展合作,组建一支大学英语思政教学的跨学科团队。鼓励大学英语教师每月听一次思政课,与思政课教师进行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的沟通交流,从而让教师的思政意识、思政知识得到不断更新和提升,有利于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思政内容的融入。当然,英语教师在融入思政要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如怎样寻找切入点、融入哪些思政内容、如何围绕思政要素组织教学等。他们在这些问题上缺乏专业性、创新性,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的指导帮助。由此,该团队可以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互听互评,交流教学经验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师向思政教师学习思政专业知识、专业教学方法,也有利于思政教师向大学英语教师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偶尔融入有趣的英文,不时会给课堂增添乐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互利互赢,相得益彰。

(二)弥补教材不足,修订完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在民办院校,教学大纲作为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在编写和修订过程中,需将教材缺失的思政要素加以体现,明确并硬性要求在应用性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融入的思政要素,挖掘每个单元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如价值观、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国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悄无声息地、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在要求学生对听说读写译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同时要求学生对每个单元蕴含的思政元素要有一定的掌握,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题就设置得很好,涵盖了中国文化元素、时政热点等,因此,在大学英语测试中,可在听力题、阅读理解题、翻译题、写作题中体现出思政要素。因此,相应地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也就要做相应的转向,不能再只以大学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进行考评,而是要有机地把专业知识和思政要素的考评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对学生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性。同时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也要转向,不能再只以专业素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考评为主,要把思政要素的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全面更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这样的考评机制也才能跟上新时代的发展,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三)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

1.翻转课堂中的思政融入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翻转课堂运用新技术新媒体能达到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的效果。在民办院校,现在的“00后”都是随着新思想、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思想活跃,性格独特,接触面广,大学英语教师传统的说教方式对他们已没有说服力,教师应想方设法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实现课堂的翻转,在教学中寻找并抓住学生的关注点,把思政要素悄无声息地融入学生的关注点中,利用特殊节日及与教材相关的课外视频把感恩之心、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巧妙地教授给学生,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教授思政要素,不但不会让学生觉得反感,反而增强他们对大学英语学习的兴趣。新时代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不再只是以教师的声音文字形式呈现,可以利用先进的新技术新媒体,给学生播放图片视频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教学,这种动态形式的呈现让学生更感兴趣,更容易接受融入的思政内容。如在小组活动中,讨论各国的特殊节日时,可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自主查阅相关资料,结合中文外文媒体图文、视频、音频资料,初步得出结论,教师在课堂上再加以引导,这样就巧妙地把中国人的团结统一、中国大国精神等思政要素渗透进来,这样既活跃了学生思想,也让学生掌握了思政内容。

2.案例教学下的思政效果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之下,英语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用英语进行交流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人际交往技能,在生活中用英语交流的现象也随处可见,不管是有声的还是无声的。那么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的英语就是应用型民办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让学生学习身边有用的英文表达,发现英文表达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随着成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多条国际航线的相继开通,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成都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办公、旅游、居家,因此在机场、道路、公共交通、酒店、景区等都有各种英文标识语,但其中不乏错误的英文表达,教师可以布置学期小组作业,让学生观察这些英文标识语,发现不当的英文表达,并把这些标识语拍照留存,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提出修改建议,学期末在课堂上用英文进行汇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还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爱国诗人杜甫、武侯祠三国文化等,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能增强学生作为成都这个城市公民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第二课堂思政教育的融入

目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在各民办院校开展得有声有色。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补充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应用性优势,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和更强的参与竞争意识,真正实现理论到应用实践的转化。首先,每年都有各种国家级、省级英语类比赛,应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写作、阅读挑战赛,外研社国才杯系列挑战赛,批改网百万同题作文比赛等,通过这些赛事的参与,让学生了解并关注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动态,了解当下国情,无形中融入了思政要素,强化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在校内举办各种英语比赛,例如:英文辩论比赛、英文配音比赛、英文话剧比赛、英文歌曲比赛、英文朗诵比赛、英文书法比赛、英文词汇比赛、英文翻译比赛、英文写作比赛、用英文讲述中国好故事比赛等,大学英语教研室可组建专门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团队,由专人负责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充分利用这些应用性英文比赛契机,把英文比赛与思政结合起来,在比赛中融入各种思政元素,如在比赛出题中设置与中国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要素相匹配的题目,让学生在备赛、参赛过程中,在讨论、辩论过程中,明辨恰当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正确认识文化的多元性、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实现渗透育人的目的。

五、应用性大学英语课堂思政案例

工商学院的定位是应用型民办院校,结合该定位,本校大学英语采用应用性的教学方法,同时又重视思政教育的融入。以《E英语教程1》第二单元The girl Terry Fox为例,将私人培训师与职业规划相结合,把奋斗与梦想相结合,将语言知识技能目标、应用性教学目标、素质目标和思想政治目标贯穿其中,构建应用性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提炼出文章中的职业personal trainer,结合现实生活中各种培训师的考证问题,引导学生小组探讨自主创业,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引导他们做职业生涯规划,并鼓励学生报考现在比较火爆的健康管理师,给学生指明又一就业出路;布置小组任务,两人一组,进行角色模拟,学生势必会努力查阅学习怎样当一名私人培训师,这个过程不仅实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性目的,而且还强化了奋斗与终身学习观。同时,在应用性基础上,根据文中埃斯特尔和真正特里福克斯的故事,提取出思政要素“价值观、选择、梦想、乐观、感恩”,进行课前思政导入。首先引入革命烈士赵一曼和方志敏的故事、习主席讲话对青年一代给予的希望、2013年5月习主席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最后还有十九大报告以及疫情下青年医护工作者和志愿者无私奉献精神的引入,结合这些素材布置任务,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学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懂得如何选择、保持乐观、懂得感恩。在课文学习中,让学生观看特里福克斯的故事视频,学会珍惜健康、珍惜生命、克服困难、乐观向上、积极帮助回报他人。同时在单词语句的学习中,融入相关的思政内容。学习完本单元后,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阐述所学思政内容,以此测试学生对思政要素的掌握。这样的学习既让学生把语言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智育和德育的双重效果。

六、结语

在民办院校应用转型发展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应把语言应用性与课程思政结合在一起,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英语和思政课程的交汇点,与思政课程建立跨学科合作,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借助新技术新媒体使思政内容与翻转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既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又恰当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等,最终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应用性民办英语课程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教育部发布民办本科教育首份“体检报告”
注重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性
基于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做、练、研、赛”六步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复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