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探讨
2020-11-25苗莉
苗 莉
(安徽省淮北市双龙实验小学 安徽 淮北 235000)
引言
在小学阶段,根据《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①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有一个表层的了解,能够理解读本的表层意思和深层含义,这就需要教师这个教学的组织者在阅读教学中更加开放,创新性地教学生如何进行阅读,在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开创更现代化的阅读教学形式,小学阶段的阅读内容主要是古诗词,因此教育工作者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分清主次。
1.小学语文阅读实践和创新的重要性
实践和创新是我国的奋斗精神,放在教育之中就需要教研机构和广大的人民教师探索新式的教育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教育现代化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工具不断的改进创新,教学理念的不断丰富和充沛同时也需要我们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小学阶段首先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能够分析题目,划分段落,理清全文大意,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在大脑里能够构建出全文的逻辑,如何才能达到此目的是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在实践中需要探求的。
2.小学语文阅读实践和创新存在的问题
2.1 阅读教学的伪创新。在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之后,引起了全国教育界的改革浪潮,着眼于创新二字的改革方案层出不穷,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只取其“新”字,而忽略了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真正的参与进语文教学,做课堂的主人。如下列《泊船瓜洲》的公开课:
教师在课文导入的时候安排学生对“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进行重新改写,启发学生可以不局限于“春风”,这个“又”,“绿”字也可以替换,于是学生纷纷改用“秋风”、“夏风”、“寒风”,其后续的字也改为“红”、“青”、“吹”等字,其后就开始正式上课,导入时常为五分钟。
该课老师意为通过学生自己改写古诗词,发挥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从而通过自己的改写来更加了解诗句的本意,但一些古诗词的字眼在经过换字之后是失去了诗歌原本的意味,该老师在导入结尾也并未有点明主题,可以说知识为了针对课堂创新的那个“新”字的伪创新,达到了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却导致诗歌赏析的前后矛盾。
2.2 阅读教学的系统化。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新老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习惯采用由“红领巾教学法”转变来的“老八段”,以结构性的教学形式去强行解释作者的深层含义,这样结构化的教学模式确实高效的分析了读本,但同时也禁锢了学生的思想,缺乏创新性。在结构化的阅读教学模式下极易切断学生的思路,并且死板的遵循这样的教学思路这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语文教学是人与人灵魂与生命交流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思维的碰撞才是教学的核心,而不应该把重心放在枯燥无味的文本分析上。
3.小学语文阅读实践和创新的策略
3.1 从古诗词到文本的实践。古诗词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深入了解阅读的起点,从最简单的白描“一去二三里……八九十枝花。”到融情于景的《泊船瓜洲》,再到文本《詹天佑》不仅是文字数量的增多,还是在教师教育教学的引导下,学生思维逻辑发展的历程。从简单的诗歌使学生懂得在是个学习中需要借助意象在脑海中“构图”到后续学习的诗歌需要在“意象构图”的基础上进行意境的渲染,体会诗人写作时的情感,达到启发学生阅读思维,掌握基本阅读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文本的阅读实践,抓住文章的主旨,辨析本章的题材是议论、抒情、说明还是记叙,采用不同文本赏析的不同方法去分析文本。所有阅读都是以“读”为基础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通常采取先教后读的方式,但从启发学生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方式很难带给学生精神上的思考,可以先让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经过思索之后教师再教授阅读方法,这样既激使得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3.2 小学阅读教学结构的创新(以魏书生为例)。魏书生老师是中国的语文特级教师之一,也是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师范学生所熟悉的名师。他开创的“六步课堂教学法”对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内容为“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讨论功效,先对学生的自学内容进行划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圈定学习的时间,然后让学生进行个人的自主学习,再步入小组讨论人未解决的问题上,小组未讨论出结果的或者是有分歧的放到全班进行讨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信息在师生,生生间稳定准确高效的传输。而这一教学法中的学生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是主动出击,对文本进行阅读,对问题进行探究,对主旨进行分析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结语
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停留在学习方面,在生活实践中学生还要学会懂道理明事理都需要语文的参与,将语文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才能到达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目标。
注:
①《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