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的中欧相处之道

2020-11-24张蕴岭

世界知识 2020年18期
关键词:中欧定位战略

张蕴岭

欧洲有40多个国家,从中国与欧洲关系的角度看,其可分为西欧国家(包括南欧、北欧)和中东欧国家。前者绝大多数加入了欧盟;后者原属苏联集团,苏联解体后,有些国家加入了欧盟,本文所言欧洲主要指欧盟国家。

中欧关系有“双轨”,一是与欧盟成员国的关系,二是与欧盟整体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北欧四国就与中国建交;1964年,法国不顾美国的反对与中国建交;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得到恢复,绝大多数西欧国家先后与中国建交,使中欧关系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1975年,中国与欧洲共同体(欧盟的前身)建立外交关系,从而为中欧关系的发展铺设了新轨道;1985年,中国与欧共体签署贸易与经济合作协定;本世纪初,中国与欧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欧能够确立并维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着实不易,主要还是双方利益使然。经贸关系居重要地位,双方互为重要的市场。在构建自贸协定有难度的情况下,双方先从谈判投资协定开始。在大战略层面,双方也有不少共识,比如,在维护战后国际体系基本稳定方面,中欧有着共同的利益与可谈、可商、可协调的政策取向。在抵制美国单边制裁、维护世卫组织、世贸组织争端机制运行与伊核协议等方面,中欧立场接近并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欧盟对中国推动建立的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建设等给予了认可与支持。在特朗普政府退群、闹群、乱群的情况下,中欧在这些大战略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不仅对双方,而且对世界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不过,欧盟毕竟是美国的盟友,安全上有北约,政治制度、价值观上与美国一致,因此,与中国在政治安全上并非同心。其与美国协同在高新技术、武器等方面一直维持对中国的禁运,在人权等方面对中国多有批评,不时引起关系紧张,甚至冲突。不過,总的看,中欧还是能保持对话与协商,没有像中美关系那样出现大的波折。

另外,还要看到,中欧关系正在发生一些新变化。最大的变化是中国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量第二的大国,而且有大的作为和大的影响力。尽管中国仍称自己是发展中国家,但欧盟国家却不这样认为。在此情况下,欧盟国家对中国的战略和政策定位变了。对欧盟国家来说,同情一个弱中国容易,与快速发展的中国扩大经贸关系也感到高兴,但与一个强中国打交道就不同了。在经济上,中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性,欧盟感到巨大的压力;在政治上,中国有实现复兴、居世界舞台中央的宏大抱负,有着与欧盟不同的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方式,着力提升制度的影响力,与这样的一个强中国打交道,欧盟需要改变过去的思维方式。

据报道,前不久王毅访问欧洲时,法国外长勒德里昂发表讲话明确表示,中国既是我们的伙伴,也是竞争者及体制上的对手。这是欧盟成员的高级官员首次这么直白地指出对华关系新定位。伙伴、竞争者、对手,这三点可以说代表新时代欧盟对华关系的基本取向。伙伴,是要保持与中国发展关系的大方向,不为敌;竞争者,是基于现实的认知,要认真对待来自中国的竞争,并采取相应措施;体制对手,这个定位的含义就复杂了,说白了,就是表明“道不同”。欧盟明确把中国定位为体制对手,突出了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对抗性,这会引发很多问题。这表明双方之间政治的非融性更为突出,在这方面,西方,特别是美欧,在对华政治战略上的协同性更强了。

新形势下,对中国发展与欧盟的关系要有新认识:政治认知的分歧会加大,在许多方面,政治因素的嵌入性增强;经贸中的竞争力度会加大,对中国要求对等、平衡、市场、规则等会更具体化,会与实际运行挂钩;战略上,制约中国的因素增多。

但从以往的历史看,中欧双方都有发展关系的意愿和动力。中国要用深化改革开放、做新型大国的实际行动,逐步改变欧洲人对中国的看法和定位;欧盟基于其内在的需要,也会务实地调整对华战略与行动。“和而不同”,希望中欧能在百年大变局中成为成功的践行者。

猜你喜欢

中欧定位战略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第11届中欧数学奥林匹克(2017)
战略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战略
建筑师行迹中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