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人与病毒的故事《中国医生》:医生群体的真实状态
2020-11-24韩文苑
韩文苑
张建珍度过了一个信息量巨大的春节。大年初三(1月27日),她执导的纪录片《中国医生》提前登陆爱奇艺。这部作品拍摄于2017年,2019年上半年,曾以《医心》之名在央视四套上点映。如果不是疫情突发,按照计划,《中国医生》将在2月下旬登陆网络,而非这样突然出现在春节档中。
提档意味着零宣发,但《中国医生》的发展超出张建珍预想:1月28日,上线第二天,河南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朱良付“不敢死”的cut即在抖音上点赞破百万;2月14日,剧中因高颜值而被网友称作“真人版江直树”的鼓楼医院徐晔医生上了热搜,让《中国医生》有了出圈的态势。张建珍将热搜截图发到朋友圈,配文:“这?这也太让人慌张了。”
这是一部关注中国医生的纪录片,它的镜头,聚焦在全国六家三甲医院的医生身上。截至目前,《中国医生》在豆瓣拿下9.3的评分,连续35天居于爱奇艺纪录片类别榜首。片中拍摄的多位医生目前仍在武汉一线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救治。
与之前火热的《人间世》《急诊室故事》不同,《中国医生》将视角从患者、制度或者医疗事件本身转回到了“医生”。作为本片总导演和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建珍说,她想要传递的,就是中国医生的工作、生活及思考。这与张建珍自身的经历有关。
2008到2009年,张建珍的父母先后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她在北大医院陪了整整一年的床。和每一个病患家属一样,张建珍查资料、读论文、在医生查房的早上询问所有没理解的细节。
医院是一个情绪浓烈的场域,冲突与感动、荣耀与无力在这里并存,目睹了许多,张建珍开始反思,为什么医患间缺乏互相理解,这种不信任是怎么造成的?是由于专业的门槛,还是医生缺乏耐性,或是患者本身的期望过高?这些问题并非由张建珍首次提出,但她认为,可以通过影像,让人们从另外的视角再次认识它们。“真实地呈现”因此尤为重要。在开拍前,张建珍与同事立下规矩:本片绝对不拔高、不赞美、不渲染,只呈现医生群体的真实状态。
在拍摄及制作中,主创们没有渲染冲突,也不想渲染冲突,因为冲突是极少数的。张建珍说,“你知道新闻报道追求的是不经常发生的事情,因为不常发生的事才有新闻价值,但在这个纪录片里,我们只希望真实地呈现一切。”
即便作为视频的记录者,有充分的调研和心理建设,在真正到达现场之前,谁也不清楚自己究竟能记录下什么。
《成长》一集的导演张征负责南京鼓楼医院的拍摄。最初挑选拍摄对象时,张征的目光集中在邱勇、胡娅莉、王东进这些国内外驰誉的名医身上,除了医术高超,他们自信、从容的气场更让人印象深刻。但就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张征不禁产生疑问,大家是如何从一名初入职场的年轻医生一步步成长为今天这样的业界顶级的呢?这成为他开始关注年轻医生的原因。
在鼓楼医院继续调研时,张征遇到了烧伤整形科的徐曄。当时徐晔刚刚开始工作不久,还是个住院医,张征第一次见到他时,他面露疲惫,告诉摄制组他们正在抢救一位重度烧伤患者,这也是他从医以来参与抢救的第一位重度烧伤患者。这位患者被工厂的钢水点燃了,烧伤面积95% 以上,生命垂危,全科室正在尽力抢救,但因为经济问题,家属犹豫了。
张征能感到徐晔内心的挣扎,“他在从医之前学到的是如何用医术来救人,但人世间是复杂的,医生的职业要求和人性的博弈撕扯着他”,张征当即决定,要拍摄眼前这个处在矛盾漩涡中的年轻医生。很快,他们就等来了本集中“老刘”的故事。
柳亚是《挚诚》一集的导演,河南省人民医院的主任医师、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主任朱良付是他拍摄的第一个医生,也是《中国医生》全片中第一个出镜的医生。
朱良付的家就租在医院旁边,作为本院心脑血管绿色通道的发起者,每次绿色通道急诊,不管在凌晨几点,朱良付都要亲自到场。他擅长的血栓手术难度和风险极高,忙到夜里12点是常态。朱良付说,他有时也担心自己会突然死掉,但他又说,他还不能死,因为他的家庭责任和医疗责任都还没有尽到。
本片上映第二天,这段话被剪辑出来,发布在《中国医生》的抖音账号上,点赞数立刻破百万。评论区有医生留言,讲述他们似乎永远加不完的班。
在中国,每天有超过2000万人次到医院就医或陪同就医,中国的医院承受着难以言喻的巨大压力,某种程度上,维持着中国系统运转的,就是中国医生这个群体的自我牺牲。对他们来说,加班是常态,仅本片中,南京鼓楼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西交大附属医院等多个院区的素材都采集自夜里三四点钟。
“真要让我呼吁的话,就是去医院的时候,假设你等的时间稍长了点,或者是医生的态度急了点,说话有点不耐烦,就忍忍吧。”导演张建珍说。
《中国医生》的创作历时两年,在北大医院陪床时的感受,在这两年中,反复提醒着她,张建珍希望观众在认同医生的同时,也能认清医学的局限性,医生不是神,并不总能治好疾病。就像朱良付反复强调的,不是某个医生让患者获益,而是整体科技和医疗水平的进步让患者获益。
也因如此,本片点赞数最多的一条评论才更加动人。那条评论写道:我们对医生职业的尊重,并非在于医生是没有道德缺陷的天使,而在于他们代表了人类用知识和科学去对抗自身无常与脆弱的希望之光。这也是张建珍最喜欢的反馈之一,因为它代表了信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