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人与病毒的故事《病毒来袭》:敲响无处遁形的警钟
2020-11-24康荦
康荦
在人类历史上,病毒及传染病一直在以超乎想象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以难以置信的方式干预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是王朝覆灭、种族灭亡、经济危机、股市崩盘等大事件中不可察觉的“幕后黑手”。
病毒学家内森 ·沃尔夫在《病毒来袭》一书中,帮助我们了解即将来临的病毒风暴,告诉我们流行病来自何方又将去向何处,同时展示了人类是如何检测和捕猎病毒,又是如何运行全新的病毒监控系统的。
从非洲丛林的黑猩猩,到婆罗洲雨林的猎人追踪,内森 ·沃尔夫将自己研究的亲身体验写成文字,带领我们一起踏上科学探索之旅。途中充满生物学奥秘,又常常险象环生,不仅逐层揭开医学史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艾滋病毒的起源面纱,而且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角度探索了病毒在人类进化中所扮演的角色。疾病社会史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医学史的另一个面目:疾病以超乎想象的方式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病原微生物以难以置信的方式干预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病毒来袭》从物种进化的角度整体观测人与病毒的关系,尤其是病毒在动物和人之间的传播,包括艾滋病的灵长类动物起源;审视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变迁对新发再发传染病流行的影响。内森 ·沃尔夫适时地提出公众对加强公共卫生能够做出贡献,每个人都可以从小做起。内森 ·沃尔夫还指出媒体报道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影响——媒体报道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也能告知公众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
“我们处在一个充斥着新型流行病风险的世界。幸运的是,我们也处在一个用技术手段建造环球免疫系统的时代。我们宏伟却又十分简单的理念是:我们应该、也能够将流行病预测和预防做得更好。但真正大胆的念头是:有朝一日,我们 能将流行病预测和预防工作做得漂亮到可以宣布‘这是最后的一种流行病——到那时,我们发现和遏制流行病的能力, 已经强到连‘流行病这个词都不需要了。”这是内森 ·沃尔夫在书中最后的愿景。
鉴于人类与病毒的共存关系,只要有人类存在,病毒末日就永远不会来临。然而就像内森 ·沃尔夫在《病毒来袭》一书最后乐观地展望——有朝一日可以宣布流行病末日的到来一样——随着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传染病的防控投入不断增加,防治技术也不断进步,人类应对病毒风暴的前景是乐观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世界各国政府、公共卫生机构和民间科学组织通力合作,再加上公眾的鼎力支持,人类完全有能力抵御病毒风暴的侵袭。
书摘
流行病的应对之道
摘自《病毒来袭》
作者内森·沃尔夫(Nathan Wolfe)
作为一位专业微生物学家,我通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我个人是如何减少感染疾病的风险的?首先,我总是务求接种最新的疫苗。当我在疟疾地区工作时,我十分认真地服用疟疾预防药物。我并非一直都这么做,但吃了苦头后我才知道这有多重要。
在冬季我会留意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播路径,尽力降低患病风险。因为有大量的人流,公共交通是风险极大的地方。因此我乘坐地铁和飞机后,尽量洗手或者使用简易的含酒精洗手液。同样,我在与人握过很多次手后都会尽量很快洗手,或者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用手碰鼻子和嘴。尽自己所能确保进食洁净的食物和水无疑很重要,努力减少与不安全的性行为相关的风险也很重要。当然,这些答案的回答,视你自己和所生活的地方而定。可惜不是到处都有洁净的水、疫苗、好的疟疾药和避孕套——但是为了大家的利益,哪里都需要这些东西。
也许大家同样关注的,是疫情发生后如何评价新闻报道和评估风险。大家可以通过关注流行病的几个具体特征来进行评估:微生物正在如何传播?它如何传播才有效?感染者的病死率是多少?一种病死率高、但似乎不传播的流行病,与一种快速而有效地传播、病死率不高的流行病相比,后者更让人担忧。像埃博拉病毒这样看似恐怖的微生物,并非总带来全球性风险。而像人乳头状瘤病毒这样看似良性的微生物,有时也会带来灾难。传播力和致命性有助于任何人研判流行病的风险。
想当然地认为生活在某个地方或者追求某种生活质量,就让你对一种流行病风险有了免疫力,这是错误的观点。虽然艾滋病病毒不是在世界各地四处扩散并任意侵害人们,但它对赤贫者和富豪一视同仁。它侵害几乎没有医疗保健服务的人们,也同样侵害世界上一些享受最好医疗保健的人们。我们置身于一个彼此相互联系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