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小学门前道路交通拥堵对策研究
2020-11-24李涛
李 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引言
随着城市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开车接送孩子,各城市中小学门前道路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学校门口常常成为交通的乱点和堵点,同时也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安全问题的关键点和难点。如果此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一方面,交通拥堵将进一步扩散,降低城市交通的整体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学校门口交通秩序混乱,交通违法行为多发,冲突点密集,也会给学生上、下学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对于中小学学校门口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很多地方缺乏系统和完善的交通组织规划和交通管理设施。交管部门往往只是设置护学岗,安排交警在上、下学期间进行现场疏导,但难以应对日趋复杂的交通状况。
1 学校门前道路交通流特性
按交通流的产生需求来分,学校门前道路的交通流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学校引起的到发交通;二是道路自身承担的通过性交通[1]。其中,学校引起的到发交通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矛盾,是解决拥堵问题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到发交通的交通参与者主要包括学校教职工、学生和家长三类,交通方式构成包括私家车、自行车(包括电动自行车)、公交车和步行4 种类型。到发交通流量较大,且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集中性。此外,它既包括聚散动态交通,也包括停车静态交通。因此,到发交通是由多种交通主体参与、多种交通方式构成、兼具两种交通类型的复杂混合交通流。
2 交通拥堵原因分析
2.1 学校周边道路空间规划不合理
车站、医院、大型商场和学校等都是会产生大量人员和车辆聚散的地点,在对它们进行规划建设时应该考虑这一交通特殊性。目前,各大城市的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都建有完善的接送系统和停车设施,医院和大型商场也会配建相应的停车场以满足停车需求,但是对于中小学学校周边的道路空间规划,常常缺少对接送学生上下学的家长这一部分使用者的关注,缺乏针对接送行为对于交通空间的需求和对于城市区域交通影响的考虑。因此,家长在接送孩子时没有足够的明确的停车空间和休息等待空间,随意地到达、停车,然后离开。
2.2 大量家长接送导致到发交通量大
由于担心孩子安全问题或上下学距离较远等因素,家长接送比例较高,且孩子年级越低,接送率越高。另外,随着私家车日益普及,在接送家长中又有相当高的比例选择汽车交通方式。汽车的行驶和停放都会占用大量的交通空间,降低道路的利用率,加剧交通拥堵。
2.3 中小学上下学时间与城市早晚通勤高峰重叠
中小学上下学时间在不同地方和季节会有所调整,但一般早晨上学时间为7:30—8:00,下午放学时间为16:30—17:00,家长接送的过程会在上下学时间点前后持续一小时左右[2]。同时,城市的上班早高峰一般为7:00—9:00,晚高峰为17:00—19:00。中小学生上下学时间与城市早晚高峰时间有所重叠,则由学校引起的到发交通和道路本身承担的通过性交通在同一时空重叠,此时交通总量远远大于道路的最大通行能力,导致交通拥堵。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送孩子上学时的即停即走,在放学期间,家长接孩子会有较长的停车等待时间,所以放学时的交通拥堵会更加严重。
2.4 交通秩序混乱引发秩序型拥堵
造成中小学学校门口道路交通拥堵的原因,除了交通量过大以外,交通秩序混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导致交通秩序混乱的因素主要包括:(1)缺乏完善合理的交通组织措施和交通管理设施。很多地方没有对学校周边道路采取任何交通组织与管理措施(如机非隔离、单向交通、禁止掉头等),任由各种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混行,机动车随意掉头,行人、非机动车任意横穿道路,交通冲突点多而复杂。(2)停车位不足导致乱停乱放。由于学校周边道路空间规划不合理,停车位数量无法满足家长停车需求。在管理不严的情况下,有些家长乱停乱放,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甚至机动车道上随意停车,使行人无路可走,从而走上非机动车道,使非机动车走上机动车道,使机动车通行艰难,交通秩序混乱。(3)儿童交通特性。儿童生性活泼好动,交通安全意识差,喜欢在道路上追逐玩耍,常常突然变换运动轨迹,急跑急停,横穿道路等,扰乱车辆正常通行。(4)摆摊设点。由于上下学期间,中小学门口大量的人流汇集,吸引了一些移动商贩在道路上摆摊设点,阻碍交通,而这些摊点又会吸引家长和学生的驻足购买,更进一步加剧了交通秩序的混乱。
2.5 校门设在交通干道
校门作为展示学校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和载体,有些中小学将校门直接设置在城市交通干道上。上下学期间,家长在门口聚集,学生和教职工从大门进出,对城市干道交通流产生严重干扰,极易引发交通拥堵。同时,有些学校旁边的支路,由于无校门开放,反而交通顺畅,通行无阻。
3 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原则
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是指在有限的道路空间上,科学合理地分时、分路、分车种、分流向使用道路,使道路交通始终处于有序、高效运行状态[3]。中小学周边道路进行交通组织优化原则[4]:(1)交通分离原则。不同流向、不同种类的交通流应在交通时间、空间上分离,避免发生交通冲突。时间分离通过交通信号相位来完成;空间分离一般通过交通标志、标线或隔离护栏等来实现。(2)交通连续原则。保证大多数人在交通活动过程中,在时间、空间、交通方式上不间断。(3)交通负荷均分原则。通过对交通流采取各种调节、诱导等措施,将路网中拥堵点的交通压力转移一部分至非拥堵点,使路网各点的交通压力均匀分布,交通流平稳运行,例如交通诱导屏系统。(4)交通总量削减原则。当一个路网总体交通负荷接近于饱和时,已没有交通压力转移的余地,可以采取削减该路网总流量的一些措施,如单双号限行、部分车种限行等。(5)优先原则。对某一类型车在某些特殊时间或空间内给予特殊待遇,比如在高峰时段设置校车、公交车专用道。
4 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方法
4.1 合理规划道路空间
对中小学周边道路空间进行特殊规划,尤其要规划出供上下学期间使用的接送集散空间[5]。接送集散空间可设置在学校门口附近或其他学校区域,大小应满足由家长接送行为而产生的交通流需求,其功能可供家长等待休息以及车辆短暂停靠。集散空间虽然作为上下学交通集散的临时使用空间,但是合理的设置有助于减少高峰时刻接送交通对城市路网的干扰,对提高学校周边乃至整个城市路网的通行能力,弱化学校在道路网络中的瓶颈地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家长接送采用的交通方式一般为小汽车、自行车、公共交通(包括公交、地铁等)和步行。按照交通方式的不同,以及每种交通方式的数量,对集散空间进行相应划分,大致可分为小汽车停车区、自行车(包括电动自行车)停车区和家长休息等待区域。规划时应考虑不同交通工具进出停放区域的交通流线设计与引导,合理规划每个区域的位置和距离,使不同车流与人流之间相互冲突最少,接送效率最高,必要时也可对不同区域采取硬隔离措施。
针对各城市中小学普遍存在小汽车停车位不足的问题,特别对于老城区、城市中心区的学校。一方面可以积极尝试开辟校内和校外的空间建设停车场;另一方面,如空间资源实在紧张,也可以由校园所属政府街道办牵头,组织动员校园周边的住宅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为接送学生的家长提供限时停车位。同时,应加强停车管理,提高停车位周转率,做到有序、高效停车。
4.2 时空隔离,减少冲突
为有效减少交通冲突,降低不同流向、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应进行空间隔离,让不同交通方式各行其道,可在道路上设置隔离设施,如中央护栏、机非隔离护栏、人行道护栏等。另外,也可设置交通信号灯进行时间上的隔离,如在行人过街处设置行人信号灯,保证行人过街安全,提高路段通行效率。
4.3 错时放学,错开高峰
中小学放学期间,交通压力过于集中,采取分年级错时放学的方式,将整个学校的接送持续时间延长,可以在时间上分摊交通压力,缓解某一时刻交通压力过大的问题。对于晚高峰期间,学校周边道路本身交通量就很大的情况,可调整学校放学时间,避开晚高峰。
4.4 增开校门,有效分流
对于校门面对交通干道设置,对干道交通流造成较大干扰的情况,为了缓解干道交通压力过于集中,可以开辟多个校门,利用不同校门进行分流,转移一部分交通压力到支路上,比如按不同年级或者不同的接送交通方式从不同的校门进出。
4.5 利用单行线打通微循环
如果学校周边道路呈窄路密网型布局,拥有几条支路可供组织单向交通的,可以考虑设置单行线,以减少车辆冲突,缓解道路拥挤,使交通流缓慢、顺畅、持续地动起来。而且,有些支路较宽,在设置单行线之后,还可在道路一侧或两侧设置路内停车位以满足家长接送孩子的停车需求。
4.6 灵活采取交通禁令措施
利用一些禁令标志也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如在狭窄路段禁止机动车通行,在学校门口路段禁止机动车掉头,在学校附近交叉口实施禁止向左转弯等措施。
4.7 公交、校车优先
对于道路利用率更高的公交车和校车应采取优先措施,如设置港湾式公交站,方便乘客等待和上下车;设置公交车、校车专用道;在禁左交叉口允许公交车、校车向左转弯;校车可在禁停路段临时停车,方便学生上下车等。
5 高平市东方红小学案例分析
5.1 周边道路交通拥堵现状及原因分析
东方红小学位于山西省高平市,处于城市较外围,见图1,没有密集的商业活动,平时交通量不大。学校占地面积40 059 m2,现有学生3 068 人,教师133 人。学校现有西、南两个校门。其中,西门为次门,面向西侧无名支路,不常开放;南门为主校门,面向友谊东街,平时供学生和教职工进出。友谊东街是一条东西向主干道,向西连接高平市火车站,向东可达208 国道,道路为三块板路面,中心线处设有中央护栏,在学校南门口位置有行人过街设施。
图1 东方红小学位置
东方红小学门前路段上、下学期间的交通拥堵问题一直较为严重,尤其是下午放学期间,常常造成友谊东街部分路段交通瘫痪,见图2。有时甚至导致友谊东街与神农北路交叉口车辆排队溢出。
图2 友谊东街拥堵现状
选择某工作日放学期间对学校门前路段进行了实地踏勘,拥堵原因:(1)学校南门附近交通压力过大,来自两方面的交通压力在一点处叠加。一方面,家长及其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在学校门口汇聚、停放,占用道路空间;另一方面,许多市民下班回家从学校门口经过产生大量交通流。(2)行人过街设施设置不合理。南门外设置了无信号灯控制的行人过街设施,放学期间,学生和家长过街需求大,行人和非机动车随意过街,导致冲突点多,秩序混乱,进一步增加了南门附近的交通压力。(3)大量车辆占道停车。南门附近规划停车位较少,无法满足家长停车需求,许多家长将小汽车停放在友谊东街最外侧的机动车道上,使原本单向三车道的路面变为两车道,通行能力进一步降低。
5.2 周边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措施
根据调查分析,运用交通组织优化的原则和方法,对学校周边道路进行交通组织优化,见图3。优化措施:(1)增开学校西门,转移一部分交通压力至西侧支路,按不同的接送交通方式进行分流。其中,南门供使用非机动车交通方式的家长接送,西门供使用小汽车的家长接送,同时,学校与家长加强沟通,组织学生从不同校门进出。(2)在南门外两侧的人行道上施划非机动车停车区,在西门外支路上施划机动车临时停车位,并进行限时停车管理,只供接送学生的家长在上下学时段停车。对家长停车需求进行调查,以确定机动车停车位数量。(3)对西侧支路实施限时单向交通管控,在上下学时段只允许机动车由南向北单向通行,其他时段依然保持双向通行。(4)取消南门外的行人过街设施,将友谊东街与西侧支路相交的T 型交叉口设为信号灯控制,供车辆通行和行人过街。
6 结语
解决城市中小学门前路段交通拥堵问题意义重大。通过研究一些交通组织优化方法,力求在短期内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结合东方红小学实际案例,对研究成果进行运用,证明提出的一系列交通组织优化方法切实可行。
图3 东方红小学周边道路交通组织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