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科专业学生计算机素质培养研究

2020-11-24赵健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数码世界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科计算机专业

赵健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前言

计算机能力已成为当今时代就业的必备条件,而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广泛推广,很多职业要求就业者必须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技能,而很多大学教育也要求融入计算机技术教学,要求文科专业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学会信息的获取和存储,以及控制和应用能力,增强相应的信息意识。文科专业学生应该借助教学平台,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文化素质。

一、文科专业学生提高计算机素质的必要性

(一)社会就业发展的需求

不同职业要求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侧重存在不同差异,计算机能力已成为当今时代就业的必备条件,而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广泛推广,很多职业要求就业者必须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技能,社会与专业本身对毕业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工作岗位对就业者计算机软件能力的应用也日益呈现多样化趋势,提高计算机教育层次已成为文科大学生的迫切需要。

(二)大学教学改革的要求

随着大学阶段教育改革的发展,计算机新技术作为工具手段与平台越来越多地融入了各专业科研和专业课的教学。大学课堂上已经离不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计算机课程也是大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在大学文科各类专业中,需要文科专业学生具备基本的公共的计算机基础,学校也会根据其专业和社会需要,针对文科专业学生,设计一些具有文科专业特色和计算机特色结合的计算机公共课程。

(三)信息时代对复合型文科人才培养的需求

信息时代要求储备人才能够通过计算机的应用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应用。文科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也要求文科专业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计算机软件,借助计算机快速快捷的处理信息,完成创作工作。信息化时代要求培养既有传统文化素养、又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文科专业人才,跨学科、复合型的文科人才才是信息时代的佼佼者。因此,文科专业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技术,适应信息时代需要。

二、培养和提高文科专业计算机素质的策略

(一)培养文科专业学生的理性思维

人类的知识体系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文理分科只是在研究对象上的一种划分,进而产生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计算机专业作为一种理科学科,更多的是理性思维的应用,而文科专业学生由于专业的选择往往更多应用到的是感性的文科思维,但是,各种思维方式本身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文科研究同样需要进行抽象思维,理科研究也离不开形象思维。文科学生要提高计算机素养,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抽象思维方式的培养。

(二)将计算机素养和文科专业融合起来,开办特色的文科计算机课堂

学校应该贯彻“分类指导”思想,根据学科门类分类进行文科计算机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的规划与建设,对于国家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于文科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文科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文科专门人才。信息社会要求文科学生不仅要有好的“文笔”,也必须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良好基础。因此掌握信息技术对改善文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思维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创新能力,提高文科研究水平的作用至关重要。信息化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文科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需要强调数字化生存与数字化发展。

按应用计算机的特点,学校可以将文科各专业7个门类分为文史哲法教类、经济管理类与艺术类三个系列。其中艺术(音乐、美术、艺术设计、舞蹈、戏剧、影视等)本属于文学门类,由于计算机已作为艺术类必备的工具,被广泛应用在教学与创作之中,因此把它从文学门类中抽取出来单成系列。学校可以将计算机技术与专业融合,构建1+X+Y的三层次教学体系。学校应该考虑到研究型、教学应用型、教学型的本科高校及不同专业对计算机教学内容设置的不同需求,归纳出基本与较高两种要求。第二部分包括文科计算机课程内容的1+x+Y三个层次,即:1(计算机大公共课程)、X(文科类别群小公共课程)、Y(具有计算机背景的文科专业课程)。针对文科专业人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需求,形成按文史哲法教、经济管理、艺术学科门类的分类指导思路,突出将信息素质贯穿于文科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确立教育层次、专业门类、教学层次、应用类型的四个定位,建立了对应的学科领域专家群,提出并逐步完善了“1+x+Y”的三层次课程体系,分门类设置了计算机基础后继课程群,归纳出课程的基本要求与较高要求,为不同学校专业的多模式计算机教学提供选择的空间, 形成了贴近专业应用需求、分类指导的文科计算机教学新模式。解读贯彻三版“基要”,采用精品课程、教改立项、实地调研、教学研讨、 配套教材、设计大赛等六种途径落实推动,可操作性强,适合文科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实施需要,有效地推动了文科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及文科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

学校可以根据文科专业的特点和应用计算机的特点,开设大公共课程和小公共课程。大公共课程应该包括基础性的知识、技能和应用,主要关注在基本的信息素养层面,培养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生存和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涉及计算机基础性和通用性的知识、技能和应用,是信息化社会中本科生的应知应会。小公共课程包括各系列小公共课程教学,大公共课程小公共课程都可以满足文科某些专业的共同需要而设置,多专业均可选学。对文科的文史类、经管类和艺术类三个系列来说,小公共课程包括各系列小公共、系列小公共两类,各系列小公共课程是指不同系列的多个专业均可选择的课程,系列小公共课程是指同一系列的多个专业均可选择的课程。层次3:计算机背景的文科专业课程。为某一专业所特有课程。基点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计算机又是其不可或缺的平台, 在艺术类就有很多( 如计算机辅助视唱练耳、服装CAD,计算机交互广告基础)。第三部分阐释了计算机教学实施中的八个保障措施。素质培养就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与能力。

(三)强化文科专业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使用和实践

文科学生普遍反映在学习计算机课程时存在看不懂,想不通,写不出的现象,所以首先要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计算机在文科领域中的工具性更为突出,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它解决专业领域内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习目标,不纠缠于一些技术上的细节,不盲目扩展学习内容,这样的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可以将计算机知识更好地吸收和理解。

(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由于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已经不做笔记,而是习惯将老师的教学课件复制回去。在本人的授课过程中,一直要求学生要记笔记。不只是单纯将老师上课的内容记录下来,还要加上自己的理解,学会提出疑问。教学结果显示会记笔记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明显强于不记或不会记笔记的学生。案例教学是目前在文科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一个好的案例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或专业,明确给出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解决的问题,实施的步骤,并在案例后给出相关自我提高的练习。因此主动上机练习是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

三、结束语

计算机素养的培养是靠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具有良好计算机素养的大学文科毕业生将更具竞争力,适应力和创新力,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猜你喜欢

文科计算机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计算机操作系统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豆文科作品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