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画片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影响
2020-11-24秦安县第二幼儿园
秦安县第二幼儿园
动画片作为大众文化载体之一,于20世纪80年代涌入我国,随后以非常快的速度占领了我国的文化娱乐市场,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扩展着。据统计,动画片的观众规模已经超过亿人,而在这些观众中,儿童则是大部分的受众群体范围。仅在电视频幕上,就有很多专门的动画频道和少儿频道。正因如此,更应重视动画片对幼儿的影响,通过引导幼儿观看动画片来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从幼儿角度对动画片的再认识
1.动画片对教育的促进作用。动画片也称卡通片,是一种集绘画、文学、漫画、数字媒体、摄影、音乐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动画片是幼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媒介。动画片完整的情景对话、丰富的动画情节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词汇的积累尤其是口语的表达有着很大的帮助,天马行空且夸张可爱的卡通形象对幼儿各种感觉器官形成了有效的刺激,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感官活动,动画片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影响着幼儿的是非观,并被不断强化为一种行为方式;动画片内容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对幼儿想象力和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动画人物的言行举止有利于幼儿有益地模仿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说,动画片对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幼儿生活中重要的媒介学习资源,在幼儿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2.动画片符合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3~6岁的学龄前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将想象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相融合,还不能完全清楚地划分两者之间的界限。但恰恰是这一点,是幼儿这个年龄段最为宝贵的特征。通常幼儿会夸大一些事物的局部特征或情节,或者是他的印象中特别深刻的部分,而动画片这种将现实与幻想融合在一起进行表现的综合艺术形式,背景简单,夸张地突出某一个形象或形象的某一部分,比较符合幼儿想象发展的这一特点,所以深受幼儿喜欢。
幼儿时期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幼儿在思考问题时,总是借助于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来理解和接受事物,这一阶段幼儿思维的特点表现为幼儿普遍存在泛灵论,认为一切物体都是有生命的。动画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表现人物,想象人物,把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很多动物、植物都“拟人化”,都充满生命力和神奇的力量,它们有感情,有喜怒哀乐各种表情,这与幼儿的思维特点是相吻合的。正是这一点,让幼儿独有的思维特点在动画片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激发了幼儿想象的灵感,进一步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突破。
二、动画片提升幼儿综合素质的具体表现
1.影响幼儿价值观的形成。从动画片作品中的角色来看,动画片从不同程度上反映的是剧作家赋予其人物的特定的价值观,因而我们可以认为,价值观念可以借由动画片文本得以呈现和传播。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会或多或少受动画片中价值观的影响,例如,会形成对事物对与错、人物的好与坏的初步认识,而这种前期的认识会影响幼儿的性格、情感与行为方式等。基于此,在动画片的选择上应充分剖析它所倡导的价值取向。
2.增加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帮助他人或集体的倾向性行为,是幼儿品德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幼儿良好个性形成的基础。在许多动画片的情节中,如齐心协力战胜困难、帮助幼小动物等情节,随着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日趋成熟,观看这样的内容可以增加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让幼儿懂得合作、友好、关心、帮助他人,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
3.有利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动画片的情节发展,往往是通过人物间语言交流与行为交往来展开的,这些人物间的语言与行为、交往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种可以效仿的行为模式。在实际生活中,儿童意识到在某些情境下模仿会产生有利的结果,那么当这种情境出现时儿童就会发生模仿行为,这种模仿行为可通过动画片不断强化形成长期行为,而这种模仿学习会使幼儿开阔视野,认识社会角色,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现象,注重文明礼貌及相应的行为规范。幼儿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这种行为模式的刺激,从而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日常活动中遵守行为规范,进而约束自己。
4.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儿童心理学认为,儿童时期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由于儿童受年龄的限制往往对文中色彩鲜艳的插图最感兴趣,而动画片就充分利用主题图这一资源,引导儿童观察、想象,思考再现童话中的情景,体会童话中的审美。在这一审美活动中,幼儿对自然万物产生了美的享受,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在绚烂的五彩童话世界里,一颗颗缤纷的童心在欢欣跳跃,孩子们正是通过用心、用智慧和情感在体会童话故事,这其中往往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幼儿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