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借自贸协定“引流”
2020-11-24李前
文/本刊记者 李前
填补市场层次落差
最近几年,越南以高姿态获得了更多全球“流量”,成为一个新的投资“高地”,其中尤以2019年6月《越南—欧盟自由贸易协定》(EVFTA,以下简称“自贸协定”)的签订最具代表性。事实上,不管在哪个领域,“流量”一词都代表着资源的走向。获得了资源,便有了生产的“原料”和动能。自贸协定于2020年8月1日正式生效,将为越南这个新兴市场的发展带来“动力燃料”,同时或许也将给该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经商环境等带来一场“动荡”。
廉价的制造空间?
根据自贸协定,越南和欧盟最终将在10年内逐步取消超过99%的产品关税,漫长的过渡期足够使越南国内制造商适应该协定带来的市场变化。
越南向欧盟出口海鲜、农产品、家具、服装、纺织品和鞋类等商品时将享受零关税;自欧盟进口汽车、药品、信息技术等也将受益匪浅。同时,越南向欧盟开放更大的市场,其汽车制造、高科技、农业、能源等领域将获得更多的投资。尽管此项协定将惠及所有行业的企业,但那些销售纺织品、鞋类、家具、皮革制品和农产品的企业将成为取消关税和更加开放市场的最大受益者。双方消费者将从商品价格下降中受益,出口商的国际竞争力也将有所增强。
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目标是促进越南和欧盟之间的出口。为实现这一目标,双边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减少行政费用和手续费,以实现更直接的真实世界贸易便利化;取消出口关税,少数税目除外(以配额形式放开);简化进出口许可程序;双方均不允许实施进出口限制措施等。
与此同时,自贸协定将提高越南的制造水平和消费标准,使越南企业有更多机会接触欧盟消费市场。自贸协定也减少了欧盟企业在越南境内投资和经营的障碍,使它们可从越南获得廉价的制造空间,欧盟投资者将有更多机会进入越南快速增长的市场。
许多欧洲企业,如阿迪达斯、彪马和戴姆勒等,已经在越南建立了更多的生产基地,以利用当地成本较低的劳动力资源。在自贸协定利好下,预计未来欧洲企业将在越南开设更多的制造工厂,将相关技术、专业知识带到越南。
恰逢其时的布局?
事实上,在2020年疫情冲击全球贸易的背景下,越南与欧盟之间的自贸协定生效恰逢其时,于“危”中凸显了“机”的可能性,更具现实意义。
疫情改变了各国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认知,纷纷开始思考如何应对供给中断造成的现实和潜在的“制造危机”。很多企业希望供应市场多元化,避免采购过度依赖某一个或几个市场。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新的国际贸易供应格局正在形成。
而越南恰好迎上了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重塑的“风口”,获得了国际资本和跨国企业的热切关注,成为国际采购商供应来源多元化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以看到,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早已布局越南市场,尤其是电子产品、家电、鞋服、汽车等相关跨国企业,正在越南“重兵布阵”。
虽然越南国土面积不大,但其人口结构年轻化,劳动力成本较低,被视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如今,这个“大工厂”已经运转起来,其经济和制造业规模近些年不断增长就是证据。
全球资本的趋利性促使其不断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成本洼地”,毫无疑问,越南已被“相中”。自贸协定的生效将引来更多“资本流量”,推动越南加速融入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尽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对越南这样一个新兴小国而言,确实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
原材料是否可得?
不过,单凭劳动力成本优势并不足以吸引大规模的国际投资进入。产业体系的完整性、营商环境的友好性、法律法规的完备性等因素都决定着一国能否顺利吸引“流量”。在这些方面,越南仍然有相当的差距。
在某种程度上,越南在制造业规模和供应商网络方面一直存在局限性,成为制约其融入全球高水平制造业的绊脚石。所以,该国需要发展更加成熟的制造业,以满足自贸协定带来的不断增加的交易体量,填补市场层次落差。
自贸协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越南在原材料和配件方面一直依赖其他市场。这可能会造成交易价格提升和交货期延长。根据自贸协定,越南企业要享受到关税优惠,必须严格执行原产地规则要求。
也就是说,越南出口至欧盟的产品要么完全原产或本土生产,要么达到一定的国产化率标准。如果某一产品在越南生产,但含有未在越南完全获得的原材料,则这些原材料必须在越南境内经过充分的加工。这意味着越南需要更多地使用本地原材料进行生产。例如,出口到欧盟的服装,必须使用越南本地或欧盟生产的布料,或者来自越南和欧盟共同自贸伙伴的原材料。
所以,原材料的可得性是越南从自贸协定中获得真实好处的一个关键点。越南不得不逐步完善本地产业链和供应链结构,强化本地供应。
自贸协定将开创越南和欧盟之间前所未有的“贸易新时代”,它是全球制造业“流量”转移的一个缩影。